2025三亚市第二届鹿城新锋最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丨最美网约车司机选树候选人系列报道
郝慧康:四年护送万千乘客 “超预期服务”温暖特殊群体

深夜11点,三亚网约车司机郝慧康结束一天运营前例行检查车厢,后座一个鼓鼓囊囊的牛皮纸袋闯入视线——里面是2000元现金和一叠酒店装修图纸。乘客信息全无,他立即调转车头驶向凤凰路派出所。“图纸可能是乘客的重要文件,耽误不得。”值班民警登记时,墙上的时钟已指向午夜。
这是郝慧康四年网约车生涯中多次拾金不昧的温暖注脚。从遗落车座的手机、商务人士的笔记本电脑到乘客匆忙间落下的现金,每一次物归原主都在乘客口碑里沉淀着金不换的信任。对这位56岁仍握着方向盘的“老司机”而言,方向盘上转动的何止是里程表?他守护的是陌生人之间刹那交汇时,那份可以托付的善意与期待。
安全与诚信:三十万公里的无声承诺
2021年,从事过教育工作的郝慧康选择在三亚转型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安全第一、诚信服务”是他为自己定下的铁律。四年来,累计安全行驶里程突破30万公里,保持着“零事故、零投诉”纪录。郝慧康不仅个人多次获得滴滴平台“优秀服务者”“荣誉司机队长”称号,更将这份严谨与细致传递给团队。
作为三亚滴滴平台资深的“荣誉司机队长”,郝慧康管理着70余人的团队。他不仅是安全服务的示范者,更是新司机的“领航员”。“出车检查车况、服务关注需求、收车复盘改进”——这“三检三问”工作法由他首创,如今已成为团队的服务宝典。三年来,他总结服务经验,化解团队纠纷,培养出30余名优秀司机,其中十余人已成长为像王中平、刘洋这样的新晋队长。
“郝师傅不只教技术,更教心法。”刘洋感慨。当新司机遭遇投诉沮丧时,郝慧康总会及时疏导:“服务是细水长流,真心付出乘客能感受到。”这种“传帮带”让团队服务评分长期位居平台前三,在三亚网约车行业树起一根精神标杆。
车厢内外:拾金不昧与扶危济困的暖心瞬间
郝师傅的车厢,是乘客口中的“放心车”。从业四年间,他累计拾金不昧20次,归还乘客遗落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现金等财物。每一次物归原主,收获的不仅是乘客的连声道谢和平台的好评,更是外地游客对三亚这座城市的温暖记忆。
这份热心肠不仅体现在“物”上,更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上。对于前往医院的特殊乘客——孕妇、病人、残疾人,郝师傅的服务总是“超预期”。他深知医院定位不准或内部道路复杂给行动不便者带来的困难。
“系统提示到达目的地后,我都会主动再往前开一点,尽量把他们送到离门诊或住院部最近的地方。”他解释道,医院通常一小时内停车免费,他总能算好时间,将乘客安全送达后迅速驶离,从不额外收费。
“多走几步路、多踩一脚油对我们司机来说不算什么,但给他们带来的方便是实实在在的。”这种无需乘客开口的主动关怀,已成为他服务医院的“标配”,赢得了无数乘客的由衷感激。
公益一线:车轮驶向需要的地方
郝慧康的方向盘,不仅指向乘客的目的地,更在关键时刻转向公益一线。
工作之外,他是公益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连续3年参与高考“爱心送考”,为学子保驾护航。当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重创海南时,他积极响应三亚市网约车工会号召,加入志愿服务队驰援海口。他和队友们一趟趟地将方便面、矿泉水等急需物资运送到受灾司机手中,在风雨中传递着同行间的守望相助。
同年,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三亚举办,郝慧康主动报名担任后勤保障志愿者。在机场迎接各地运动员、提供交通保障,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零差错”的服务,完成了志愿服务任务,并荣获运动会“优秀志愿者”证书。
从确保每一位乘客安全抵达的“放心司机”,到台风天逆行的志愿先锋;从拾金不昧的诚信典范,到特殊乘客的“贴心护送员”;从个人安全驾驶的卓越标兵,到培养新人的“标杆队长”……“车轮上的每一公里,都能传递城市的温度。”这是郝慧康始终践行的信念。(熊淑婷/文 实习生王忠华 杨莹/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