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亚市第二届鹿城新锋最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丨最美货车司机选树候选人系列报道
郑树良:三万公里安全路 指尖丈量的 “零事故”记录

手指按压轮胎纹路感知石子影响,绳结松紧精确到“塞进一根手指”,路边树枝摇摆幅度成为侧风预警信号——累计行驶里程突破三万公里,三亚货车司机郑树良用一套可量化、可复制的硬核安全操作法,保持从业“零事故”纪录。
发车检查:三圈绕行,指尖上的安全预警
每天凌晨五点,郑树良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停车场。他首先会弯腰检查驾驶室脚垫下是否有异物,随后绕车三圈,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轮胎纹路中的小石子、气门芯的细微漏气、转向灯光的角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郑树良眼中却是行车安全的关键。他常说:“车轮一动,就不能有半点含糊。”
郑树良常年运输易碎玻璃制品。对于满载玻璃制品的货车,郑树良更是格外小心。每次装货时,他都要亲自爬上货箱,用卷尺测量货物重心是否居中,再用尼龙绳十字交叉固定,绳结松紧度严格控制在“能塞进一根手指”,确保货物在行驶过程中不会因颠簸而受损、移位。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他实现“零事故”的重要保障。
行驶中:警惕如哨兵,校门口自动限速30公里
行驶途中,郑树良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他的双眼如同雷达一般,不断扫描着前方的路况。看到前方货车突然亮起双闪,他会立即减速并打开示廓灯,预判对方可能紧急停车;经过学校路段时,即使没有警示牌,他也会自动把车速降到30公里,以防孩子突然冲出。
郑树良常说:“路上的意外就像海边的浪花,你不知道哪一朵会突然拍过来。”因此,他总是提前做好准备,将所有可能延误的意外都挡在出发前。通过路边树枝摆动幅度即时判断侧风强度这是他常年累月的经验。这种对路况的敏锐预判和高度警惕,让他在行驶过程中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重大任务:安全堡垒,提前10分钟的硬核保障
在2024年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郑树良被选中加入交通保障车队。那段时间,他的货车成了移动的“安全堡垒”。凌晨四点出发前,他会用测温枪检查轮胎温度;每次停靠场馆,都要下车绕车一周,确保没有孩童在车轮旁玩耍。正是这种对安全驾驶的执着追求,让他总能提前10分钟抵达目的地,“把可能的意外全挡在出发前”。郑树良说道。
这份沉甸甸的安全责任,也源于他肩上的家庭重担。2024年,郑树良从黑龙江来到三亚,投身货拉拉行业。他一个人支撑着两位老人和两个孩子的开销。让他倍感欣慰的是,其中一个孩子今年6月即将大学毕业,并计划报考部队文职。“孩子懂事,总说想早点工作,减轻我的压力。”郑树良的语气里满是温情。
当年轻司机请教经验,郑树良指着里程表说:“安全路不是靠运气,是一公里一公里‘盯’出来的。”三万公里“零事故”纪录背后,是每天重复的硬核操作流程。
谈及未来,郑树良目光坚定:“计划再干6年,等家里负担再轻些,但只要还干得动,这货车的方向盘,我就一直握下去。”(熊淑婷/文 实习生王忠华 杨莹/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