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综合报告代替4叠审批材料,一份评审报告多部门共享
东方:审批繁冗“合”以巧解

一纸综合报告代替4叠审批材料,东方市用“一体集成”“一果多用”的创新模式,实现“一个环节集成式完成多项前期工作、一个评审成果多个主管单位使用”,推进了跨部门、跨层级联审联批制度改革,改善和提升了营商环境。
这项改革入选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和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自2023年1月全面推广以来,截至今年8月,东方市各单位已按新规送审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超170件,改革成效获得了广泛认可。
改革动因:
破解“马拉松式”审批困局
在东方临港产业园罗带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现场,工人们忙着在护岸区域种下成排南亚松和百日青,一眼望去,河道两岸绿意盎然,目前,整个项目已经步入收尾阶段。
这个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项目,从报批到拿到施工许可却只用了26小时。
这样的效率让项目技术负责人付国林直呼“神速”。“当天填施工许可申请表,第二天上午就拿到了许可证,比以前不知道快了多少倍。”付国林感叹道,以前耗时久、材料多的立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环节,如今全部转为线上办理审批,从“跑断腿”到“不跑腿”,省心更省时。
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历来是行政改革的“硬骨头”。几年前,审批的多个环节工作分散在不同部门,形成“多个赛道、接力跑步”的局面,工作效能低下。而且部门间沟通不畅常导致评审结论“互相打架”、预算超概算等情况,甚至会让项目陷入停滞。
“之前做完概算要做预算,做完初步设计做施工图,现在做完初步设计和概算,就可以直接进入招投标阶段。”东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域海岛室负责人王伟任对改革带来的变化深有体会。
创新机制:
“一体集成”“一果多用”双驱动
据介绍,东方审批改革的核心是“一体集成”和“一果多用”两大创新机制。
“一体集成”是将同一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评审,预算审核,行业审查,施工图编制进行合并,由1家工程咨询单位编制1份综合性报告,用1个步骤完成过去4个环节工作。
“一果多用”则是将行政审批部门负责的初步设计及概算评审、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的预算审核和行业审查合并,由一家工程咨询单位进行整体性审查、出具综合性评审报告,各主管部门共用评审报告。
东方市营商环境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持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出发点是便民利企,在流程再造、精简环节、提高效率上下功夫。”
创新模式带来了显著成效。审批环节从传统12个精简至4个,精简率达66.7%。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可节约20%以上,真正实现了“提效降本”。
同时,此项改革还最大限度降低了项目实施风险。编制单位、评审机构从初步设计及概算阶段,就对预算和施工环节工作进行深度介入、整体把握,从根本上杜绝了概算评审和预算审核不一致、预算超概算等问题。
改革实效:
从速度提升到成本节约
东方市感恩河口砂质岸线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是此次改革的首批试点项目之一,项目从初步设计到完成施工招投标仅用时3个月,比常规审批流程节约了3个多月;东方市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及改造工程受益于这项改革,不仅大幅节省审批时间,还节约资金成本约26.5万元;湘科控股集团从签约到拿地仅用了45天,提交合格资料即出证,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拿地即开工’模式让我们企业切实感受到了东方市政府为企服务的诚意。”湘科控股集团代表肖洲表示。
东方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陆晓诗算了一笔时间账:“采用传统模式,从初步设计概算到项目招投标需要70个工作日,采取‘一果多用’审批模式后,仅20个工作日就完成,压缩时限达71%”。
东方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市将全面冲刺2025年营商环境大突破方案172项指标的落实,重点从高效办成一件事、三商融合、东(都)能办、制度集成创新以及惠企政策几个方面着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