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聚焦海南高质量发展和自贸港封关运作

见面会现场。海南省新闻办供图
人民网海口10月15日电 (记者毛雷、李学山)“请问,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准备工作进展如何?”“海南将怎样吸引并留住高质量的外商投资?”……10月15日上午,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在海口联合举办中外记者见面会,“自贸港建设”和“封关运作”成为整场发布会的专注焦点。
见面会上,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王斌及省财政厅、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省商务厅、海口海关等部门和单位相关负责人向中外记者介绍海南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展成效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相关情况,并现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
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致力于打造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见面会现场,中外记者对封关运作这一重大进展备受关注。
“‘十四五’期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型起势,高质量发展态势日益显现,开放力度越来越大,产业体系越来越优,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强。”王斌介绍,过去五年,海南紧紧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可以概括为“一个标志跨越、四个显著突破、五个明显成效”。
“一个标志跨越是指海南自贸港建设从‘顺利开局’到‘成型起势’,进入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王斌表示,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个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出台实施,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岛,海南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截至2025年9月下旬,“零关税”三张清单,进口货值270.6亿元,减免税款50.9亿元;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累计内销110.8亿元,免征关税8.6亿元;实施“零关税”药械申报总货值2.72亿元,减免税款约3469万元。
据王斌介绍,“十四五”期间,海南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重点改革、绿色低碳4个领域均取得显著突破,在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民生福祉、统筹发展和安全等5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在见面会上,针对香港商报记者关于海南数据跨境流动优势的提问,王斌表示,海南积极推动“向数图强”,数字经济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元,在机制建设、法律政策和数据跨境服务方面有保障,在通信基础设施和先行先试方面有优势。他提到,海南已建成直达香港的文昌国际海缆,并正加快推进连接香港和东南亚的两条新增海缆建设,通信基础不断夯实。在先行先试方面,海南率先开展“游戏出海”试点,目前已上线414款游戏,并已在全省园区开放包括游戏服务、来数加工、跨境电商等9类经贸场景的数据跨境流动申报服务,为企业参与国际数据合作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通道。
封关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捷克电视台记者重点关注了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的准备进展。
“目前,封关任务整体推进顺利,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王奉利介绍,目前,8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个“二线口岸”基础设施及查验设施设备已基本完备,64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进驻运行并配备了专业力量。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智慧监管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实现与口岸联调联试并始终保持热备状态。9月15日,海南已经开展了“二线口岸”试运行工作。
封关后享受“零关税”的商品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
凤凰卫视记者则重点关注封关运作对企业最直接获利政策及重点受益产业。
“对企业来讲,比较关心成本问题。与海南自贸港相适应的财税制度体系,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相关重点产业发展。”海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蔡强介绍:“零关税”政策方面,全岛封关运作后,享受“零关税”的商品增加到约6600个,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进口设备的企业可节省约20%的进口税收成本。“低税率”政策方面,生物医药、海上风电等超过1100个鼓励类产业的相关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15%优惠政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企业,可享受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所有行业的高端紧缺人才均可享受个人所得税15%优惠政策。
“封关这一举措将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外贸易往来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对此,海口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新闻发言人田涛介绍,封关后,海南自贸港将实施更加优惠的“零关税”政策、更加宽松的贸易管制、更加便利的通行举措以及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这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开放,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零关税”商品范围将大幅扩大,吸引更多跨境贸易要素在海南集聚,从而扩大整体贸易规模。同时,随着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和中国(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以及口岸智能化设施的全面启用,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将全面提升。二是强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企业可充分利用“零关税”政策与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叠加优势,在海南开展高端加工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封关后,加工增值达到30%的货物可免关税销往内地,有助于延伸产业链条,更好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三是扩空间,开拓多元新兴市场。与2020年相比,海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值已增长4倍,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率接近70%。封关运作后,自贸港的优惠政策将更有利于海南拓展新兴市场,加快打造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
“三大吸引力”助力海南成为全球投资的新热土
面对全球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澳门月刊记者尤为关注海南将有何对策,以吸引并留住高质量的外商投资。
“吸引高质量外资,海南依靠的是‘三大吸引力’,即政策制度、产业方向和营商环境。”海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余翔进一步阐述:首先是政策制度方面,海南提供全国独有的“双15%”税收优惠,以及“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制度体系。封关后,“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大幅提升至约74%,覆盖约6600项商品,叠加加工增值免关税等政策,显著降低企业成本,吸引贸易、制造、加工等领域投资。其次是产业方向方面,海南正构建“4532”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种业科技等新兴产业,并打造专业园区和平台,诚邀外资企业参与未来赛道,共享中国消费升级与区域产业链发展机遇。最后是营商环境方面,海南建立省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直通车”、国际投资“单一窗口”等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致力于让外资企业“留得住、发展好”,感受“家的温暖”与“事业沃土”。“我们有信心,通过这三大优势的持续释放,海南将成为全球投资的新热土。”余翔说。
见面会问答环节气氛热烈,中外记者的提问还聚焦海南自贸港的涉外制度集成创新、进出口管理政策制度、与东盟贸易往来等议题。来自美国、捷克、阿联酋、越南等国媒体的记者,以及部分中央媒体、香港和澳门媒体记者,还有海南省内媒体记者现场参加了见面会。
据悉,见面会结束后,中外媒体采访团将实地走访海口、儋州、琼海、三亚等地,深入探访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前的政策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发展动态及国际合作机遇。
“此次‘中外媒体海南行’既是一次对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筹备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向世界传递‘投资中国、投资海南’机遇的重要契机。”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中外媒体的镜头与笔触,使海南自贸港在政策创新、产业发展、开放合作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果,更立体、更全面地呈现给国际社会,为海南自贸港吸引全球关注与合作注入新动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