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健康过秋冬 院长来支招:这份“呼吸”攻略请收好 

2025年11月26日11:09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海口11月26日电(记者枉源) 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温暖的海南岛再次迎来众多“候鸟”老人过冬。季节交替与人口流动,使得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如何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守护肺部健康?近日,海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省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呼吸内科主任董文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为公众,尤其是“候鸟”老人带来一份详尽的秋冬“呼吸”健康攻略。

防患于未然:警惕两类感冒,做好三重防护

针对中老年及慢性基础疾病群体,董文指出,秋冬季节需重点防范流感和普通感冒,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等疾病的急性加重。他特别强调,流感具有传染性强、伴高烧、全身酸痛等特点,可能诱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不可与症状轻微的普通感冒混为一谈。

在预防措施上,董文提出“主动预防、个人防护、增强免疫”三重建议:

·主动预防:在季节变化前,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增强免疫:保证营养均衡、充足睡眠和适度锻炼。

“候鸟”老人适应海南有窍门:衣物“洋葱式”,健康“慢适应”

对于远道而来的“候鸟”老人,董文给出了贴心的生活建议。他提醒,老人们从寒冷干燥的北方来到温暖潮湿的海南,需要一个适应期。

·穿衣:推荐“洋葱式”穿搭,便于根据温度灵活增减,避免出汗后受凉。

·居住:初到住所应彻底打扫,防止霉菌引发过敏;若觉潮湿难耐,可合理使用抽湿机。

·锻炼:切忌初来就进行高强度锻炼,应有一周左右的“慢适应”过程。

·就医准备:务必随身携带慢性病常规用药、既往病历和处方,并在海南尽快建立新的“医疗关系”,熟悉周边医疗资源,以备不时之需。

火眼金睛识肿瘤:这些“不起眼”症状是肺部警报

谈及秋冬也是呼吸道肿瘤诊疗的关键期时,董文指出,许多肺癌早期症状易被误认为感冒或支气管炎,他呼吁公众警惕以下“不起眼”的持续症状:

·持续刺激性干咳超过2~3周。

·不明原因的固定位置胸痛。

·声音嘶哑超过两周。

·慢性病患者逐渐加重的气短、气喘。

·同一部位反复发生肺炎。

·痰中带血或咯血。

他强烈建议,长期吸烟者、有家族史者、45岁以上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这是发现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

医院“智慧”护航:MDT一站式诊疗,信息系统智能管理

面对季节性就诊高峰,董文介绍了海南省肿瘤医院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方面的工作。该医院致力于打造“防-筛-诊-治-康”一体化服务体系。

·MDT多学科诊疗:为疑难肺癌患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患者不动,专家汇聚,共同制定方案。

·智能化患者管理平台:特别针对肺结节患者,系统会主动提醒医生进行随访,确保患者不被遗漏,实现精准化管理。

·智慧医院建设:通过医院内部的实时数据看板,高效调配医疗资源,为未来实现更精细化的线上健康管理打下基础。

科学就医指南:普通感冒居家,重症肿瘤专科

如何判断何时居家、何时去社区医院、何时必须到专科医院?董文给出了清晰指引:

·居家观察:体温低于38℃的轻微咳嗽、咽痛、流涕,且精神状态、食欲良好。

·前往社区医院:体温超过38℃,伴有全身酸痛、乏力、食欲不振,尤其本身有慢阻肺、哮喘等基础病的患者。

·前往专科医院:出现咯血、顽固性剧烈咳嗽、不明原因胸痛、气喘加重,或在社区检查发现肺部阴影,经社区医生建议转诊者。他提醒,前往大医院前最好提前预约,避免交叉感染和资源浪费。

最后,董文将“候鸟”老人的健康管理总结为“三步曲”:出发前带齐药品病历、到达后留出一周适应期、在琼期间坚持规范用药并避免初来就扎堆人群密集场所。他强调,“规范用药是基础,主动预防是关键,及时就医是保障”,祝愿所有在琼过冬的老人都能拥有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天。

(责编:蒋成柳、席秀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