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
生態美 產業興 百姓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人民日報》( 2023年02月22日 第 03 版)
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的紅樹林間、灘涂上,鳥鳴聲聲。風吹過,近千隻鷺鳥振翅飛起。
“看,那兒有隻黑臉琵鷺!這可是全球瀕危物種。”一名外地來的觀鳥愛好者邊拍照邊贊嘆。
從幾近消失,到成群結隊,黑臉琵鷺等鳥兒見証著演豐鎮的生態變遷。演豐鎮臨海,我國第一個以紅樹林為主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多半位於鎮內。這些年,演豐鎮在持續開展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的同時,發展生態養殖、鄉村旅游,既守住了生態,還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路子。
演豐鎮近海咸淡水水質利於水產養殖,當地一度遍布魚蝦塘,但養殖尾水破壞水體質量,影響紅樹林生態。“東寨港的水質曾經是劣Ⅴ類。那些年黑臉琵鷺銷聲匿跡,到2017年才再次見到。”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業工程師馮爾輝說。
2014年,海口市出台《關於加強東寨港紅樹林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將保護區范圍由5萬多畝擴大至12萬多畝,同時建立巡護檢查制度,嚴厲打擊非法獵捕、捕撈和毀林佔地。2021年以來,江東新區、美蘭區也出台規定,政府牽頭實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退塘還林還濕,進行生態修復。
馮爾輝介紹,這些年東寨港修復紅樹林4523畝,新增紅樹林4731畝,保護區面積從2013年的23670畝擴大到現在的26565畝。調查顯示,東寨港水質達到Ⅲ類,“鳥類記錄從180種增加到229種,魚類記錄從129種增加到165種。每年有3萬多隻候鳥來這裡遷徙中轉。”
環境變好了,村民又有新問題:演豐本就臨海少地,如何既做到規范近海養殖、禁止砍伐林木,又增收致富?
“蜜蜂採花授粉,既可以幫助紅樹林自然修復,又能提高經濟收入。”馮爾輝琢磨出了養蜂的路子,紅樹林間養蜂,海欖花釀出了海欖蜜,味道獨特,頗受市場青睞。眼下,林下養蜂不光在東寨港流行,還被推廣到其他紅樹林保護區。
2022年5月,與演豐鎮毗鄰的海口市三江農場,將一片紅樹林修復項目近5年產生的超過3000噸碳匯量交易給了紫金控股,價值30余萬元。這是海南首個完成簽約的藍碳生態產品交易。“據估算,東寨港固碳總量超過29萬噸。”馮爾輝介紹。
佔地1400畝的枷椗山現代綠色農業產業園,原先是一片鹽鹼地。“先在塘中堆埂種水稻,再在埂下水溝養魚養蝦,魚蝦污水處理后輸送給水稻,等有機物被水稻吸收后再流回魚池中,做到污水零直排,實現立體種養、循環利用。”站在百畝高位蝦塘邊,產業園負責人張貴生說。
在產業園帶動下,周邊村民紛紛清退蝦塘魚塘,陸續轉產。張貴生說,產業園採用“政策扶持+企業經營+農民入股”模式,與村民共同開發、共享利益。目前有22個村集體組織和15戶村民入股分紅,村集體每年入股分紅保底收益200多萬元,還有20多名村民在園區就業,月收入6000多元。
走進演豐鎮芳園村,平整的水泥路、新建的白色洋樓,小橋流水、椰影婆娑。“我們租用閑置房屋、修復老舊房屋,改造成160多間房的度假民宿﹔同時,種植黃金百香果、燕窩果、五彩糯玉米等特色農產品。”芳園藝術村項目副總裁姚勝總介紹,目前項目已建成近40畝的生態採摘園、超過1.5萬平方米的觀賞荷塘,吸納40多名村民就業。2022年,芳園村接待游客17.9萬人次,全村經濟收入1210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從2018年的2.1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4.2萬元。
北港村的趕海、曲口灣的海鮮……演豐鎮的鄉村旅游名氣越來越大,2022年旅游人數24.15萬人次,旅游收入3730.61萬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