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儋州——給洋浦港珊瑚“搬個家”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3年09月19日 第 08 版)
水下拍攝的珊瑚。
資料圖片
【近鏡頭】透過蔚藍明澈的海水,一叢叢千姿百態的珊瑚盡現眼前,共同連成海底蔚為壯觀的“熱帶雨林”——這裡是海南省儋州市磷槍石島珊瑚礁自然保護區,也是洋浦港珊瑚移植后的“新家”。
這些珊瑚原本生長在洋浦港擴建工程的周邊海域,洋浦港地處北部灣中心地帶,也是新加坡—香港—上海—大阪國際海運主航線的中間位置,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
今年1月,洋浦港擴建工程啟動。港口擴建了,海域內的珊瑚礁怎麼辦?給洋浦港的珊瑚“搬個家”!
美麗的珊瑚看似堅固,實際上非常脆弱,對環境十分敏感。珊瑚礁的自然修復過程漫長且艱難,有的甚至需要上百年時間。目前,業內普遍採用自然與人工相結合的修復方式。
當地引入了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研究院”)作為技術單位,開展人工珊瑚礁與苗圃制作投放、珊瑚遷移種植和珊瑚礁在線檢測布設等修復工作。
珊瑚底部深深扎進礁盤,需要工作人員下海潛水,用線鋸等工具讓珊瑚底部與礁盤分離,再馬上移植送抵“新家”。如果離開海水太久,將對珊瑚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在原有飛碟狀人工珊瑚礁基礎上改進提升,設計制作新的人工珊瑚礁,在自然海域進行點對點精准投放。
“項目組發現,尺寸較小的珊瑚採用水下珊瑚黏合膠泥就可以固定種植,但對尺寸大於20厘米以上的珊瑚來說,由於膠泥固定硬化需要一定時間,遷入區海流強,單靠膠泥進行黏合,會讓固定效果大打折扣。”深圳研究院負責人繆智淵告訴記者,項目組在海區內反復進行試驗,最終發現用膠泥和岩礁打孔固定相結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珊瑚種植的穩定性。
移植完成后,項目組還在珊瑚遷入區和種植區各布設了一套水下監測系統,可以實時查看珊瑚礁生長狀態,獲取珊瑚礁附近海域溫度、鹽度、濁度等數據並進行分析。
截至目前,深圳研究院已累計遷移珊瑚7萬余株,補種造礁石珊瑚2.1萬余株,制作並投放902個人工珊瑚礁和10個珊瑚暫養苗圃。
絢麗的珊瑚在海底靜靜綻放。這場美麗的遷移,是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綠色共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