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

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團——

“鄉親們有期待,我們就有動力”(藝近人和)

曹文軒
2023年09月21日08: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鄉親們有期待,我們就有動力”(藝近人和)

《人民日報》( 2023年09月21日   第 20 版)

《人民日報》( 2023年09月21日 第 20 版)

舞劇《甘工鳥》劇照。

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團赴國外交流演出時,演員與觀眾們現場互動。

以上圖片均為黃秀霞攝

核心閱讀

節目受歡迎,歸功於“土”:演員“土”,演員來自黎苗山村,之前無一人接受過專業訓練﹔樂器“土”,伴奏樂器都是黎族的竹木樂器,如鼻簫、牛鈴、灼吧、哩咧等﹔演出形式“土”,民歌、舞蹈均來自黎族苗族民間,有些是原汁原味搬上了舞台。而“土”,源於對家鄉和民族文化的熱愛,“用心用情的作品才有魂”。

彩雲縈繞,七仙嶺山腳下,萬人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農歷七月初七,是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一年一度的民間傳統節慶——嬉水節。每年這天,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團(以下簡稱“歌舞團”)都會精心准備一場大戲,今年也不例外。《仙嶺善水》《仙來嬉水》……台上,載歌載舞,節目輪番上演﹔台下,掌聲不斷,觀眾叫好連連。

“十裡八村的鄉親們都來了!大家拿出最好的狀態!”給演員們鼓勁的人叫藍元金,是歌舞團團長。他一會兒盯著舞台上的演員目不轉睛,時不時跟著動作比劃幾下﹔一會兒探出頭看看觀眾們的反應,觀眾笑,他也跟著笑。

每年惠民演出超過百場,服務群眾超萬人。“鄉親們有期待,我們就有動力!”今天演出格外成功,藍元金興致高昂,拉著記者來到排練室。階梯牆上,一幅幅照片記錄著歌舞團20年成長歷程,宛若“時間走廊”……

扎得深

“當著家鄉父老的面表演,心裡踏實”

2003年,22歲的藍元金從部隊退伍,是去大城市還是回老家?猶豫之際,朋友帶來消息:縣裡剛成立歌舞團,正在招聘演員。毫無歌舞基礎的藍元金動心了。“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先做兩個月,攢點錢,把春節過了再做打算。”

面試后,藍元金還真收到錄用通知。哪知剛進團,碰到兩個難題:一是訓練苦,團裡請老師做兩個月的強化訓練,壓腿、下腰,藍元金疼得齜牙咧嘴,起不來床。二是工資低,前兩個月更少。

有人萌生退意,藍元金也動搖了。“你的根在這兒,再堅持一下,要是還不適應,出去打工我們也支持你。”父親平日寡言少語,一席話卻讓藍元金打消了離開的念頭。

首演在雨林環抱的新政鎮報什村,這個村庄位置偏遠。“當時跟過年似的,村裡人都來了,場地擺滿五顏六色的塑料凳,牆頭、樹上、房頂上都是人。”藍元金回憶說。演出結束后,村民們遲遲不散,送野花、拉家常、設宴招待。一位90多歲的老人說,這是自己這麼多年第一次看表演,拉著他們的手久久不放。

掌聲和感謝,讓這群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感覺自己像個“明星”。藍元金說:“從那以后,練習動作時腦袋裡都在模擬上台表演的場景。”

保亭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環境閉塞,山隔著山,河望著河。歌舞團從客運站租來的中巴車僅有20個座位,人和道具一起擠在裡面。有的村子路途險陡,濕滑泥濘,眾人就大包小包手提肩扛。雨林裡螞蟥非常多,如果不慎被咬,本地的孩子也有辦法,掐一把路邊的“飛機草”捏碎敷上,血就止住了。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大家的想法很一致:“把戲送到鄉親們家門口,大家都在盼著。”

20年,彈指一瞬。從隊員到隊長,再到副團長、團長,藍元金說自己越來越離不開家鄉。從外面回來的朋友邀請他一起外出務工,被他拒絕﹔演出有了名氣,演藝集團來高薪挖人,他也從沒想過離開。為何?“當著家鄉父老的面表演,心裡踏實。”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早已脫貧摘帽,村村水泥路通到家門口,茅草屋變成平頂房、小洋樓,鄉親們生活越來越好。

歌舞團的演員們每年一半的時間都在送戲路上奔波。今年10月,歌舞團成立即將滿20周年,37名演職人員正加緊排練,期待給鄉親們端上“新菜”“熱菜”。

演得“土”

“用心用情的作品才有魂”

舒緩的黎調悠揚入耳,排練室裡,歌舞團原創大型民族舞劇《甘工鳥》正在預演。演員們身著民族服飾,頭戴草帽﹔竹竿翻動,舞步裊娜。別看現在的表演成熟流暢,創排之初,他們直發愁。

“甘工鳥”是黎族群眾家喻戶曉的愛情傳說。幾年前,也曾有劇團對其創作改編。2020年初,歌舞團收到縣裡通知:把“甘工鳥”升級改版,再次搬上舞台。

眾人摩拳擦掌,同時也有點忐忑,以前大家都是排簡單劇目,沒排過復雜的故事。舞劇情節連貫,故事性強,要重寫台本,編導團隊一時不知從哪入手。

解決問題還是靠老辦法——下鄉採風。歌舞團的編導團隊分成幾個小組,用一個月時間,先后尋訪保亭、白沙、東方、五指山等地老人,聽他們講述自己眼中的“甘工鳥”,同時尋訪老藝人,記錄音律曲調,為配樂做准備。那段時間,排練廳的燈總是亮到深夜,採風歸來的眾人席地而坐,復盤當日收獲,齊心把口口相傳的故事像拼拼圖一樣漸漸還原。

“從小聽到大的故事一定要演好。”為了貼合故事,演員們跟著網上教學視頻學習剪輯,先剪出配樂的小樣,再跑到廣州和制作人溝通。經費有限,做服裝和舞美道具常常自掏腰包。扮演男主角的盧子祥跑配樂、下鄉、出省演出連軸轉,因為過度勞累而生病住院。

2022年6月,歷時兩年多打磨,升級改版后的《甘工鳥》在保亭縣影劇院首演。謝幕后,回饋他們的是經久不息的掌聲。

憑著這股勁頭,歌舞團成立以來,編排的節目屢受肯定。黎族舞蹈《跳躍的竹竿》、苗族舞蹈《搖誰瑞金》分獲第一、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優秀舞蹈作品,舞蹈《穩賽啊穩賽》《犁田謠》獲海南省第一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一等獎,舞蹈《賽娘》獲第十七屆海南省東西南北中廣場文藝匯演比賽一等獎……

歌舞團原團長黃秀霞說,節目受歡迎,歸功於“土”:演員“土”,演員來自黎苗山村,之前無一人接受過專業訓練﹔樂器“土”,伴奏樂器都是黎族的竹木樂器,如鼻簫、牛鈴、灼吧、哩咧等﹔演出形式“土”,民歌、舞蹈均來自黎族苗族民間,有些是原汁原味搬上了舞台。而“土”,源於對家鄉和民族文化的熱愛,“用心用情的作品才有魂”。

練得勤

“在這裡,人人都是多面手”

“如果沒來歌舞團,我不確定自己現在會在哪裡。”2004年,18歲的黃蝶雲從職校畢業,學習酒店管理卻愛唱歌跳舞,老團長下鄉選拔,一下就選中了她。“從沒想過自己編排的‘土節目’也能走出大山,走向國際。”黃蝶雲說。如今,她和歌舞團的足跡已到達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黃蝶雲說,第一次走出國門,大山裡的孩子第一次出遠門,有太多沒見過的新鮮事,有些不自信。“出國,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候機廳裡,大家拿出定制的黎苗服飾,統一著裝后,排列整齊登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還有一次在國外演出,黃蝶雲、朱靜攀等8個演員輪番登台,完成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演出。結束時,演員集體謝幕,台下觀眾發出驚嘆聲,不敢相信僅8個演員就能撐起這麼熱鬧的一台表演。

“在這裡,人人都是多面手。”朱靜攀說,現在歌舞團的37個演職人員都是能唱、能跳、能演、能吹奏樂器。“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想讓觀眾滿意,秘訣無他,唯有一個‘勤’字。”十幾年下來,朱靜攀、黃蝶雲成長為團裡的“台柱子”、縣裡的黎族竹木器樂傳承人。

歌舞團就像個大家庭。“團隊氛圍好,年輕人才會發自內心愛這個集體,留得長久。”藍元金說。這麼多年,老演員們都是自覺地“傳幫帶”。黃蝶雲記得自己不懂節目編排,團長不嫌她年齡小,讓她從最簡單的廣場舞大膽嘗試。盧子祥痊愈歸隊,接替自己的老演員二話不說讓出演了兩個多月的男主角。

近年來,歌舞團積極融入保亭旅游業發展,還成立了藝術培訓中心。為幫助歌舞團演員成長,縣裡撥付專款,每年送兩人到北京舞蹈學院進修舞蹈、編導等課程。

現在,歌舞團的演員們又有了新想法。“互聯網時代,觀眾的審美習慣和口味也在變化,我們也需要與時俱進。”藍元金說。年輕人對流行音樂和短視頻感興趣,他們更願意主動探索嘗試,讓傳統文化煥發新光彩。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團下鄉路上的見聞、精心編排的表演,正在被更多人看到。

版式設計:趙偲汝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