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

海南商業航天“向天圖強”

本報記者 孫海天
2024年03月29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海南商業航天“向天圖強”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年03月29日   第 10 版)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年03月29日 第 10 版)

3月24日,隨著吊車起重設備將3號避雷塔第15層塔段准確落下,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二號發射工位4座避雷塔安裝任務全部完成,這標志著二號發射工位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作為中國首個開工建設的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計劃在今年實現常態化發射。在此之前,我國已有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航天發射場,為何還要再建一個專門的商業航天發射場?商業航天發射場與其他發射場有何不同?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前往文昌尋找答案。

因地制宜 海南航天優勢足

“5、4、3、2、1……發射!”

3月20日一早,海南省文昌市銅鼓嶺景區人頭攢動。隔海遙望,恰好能看到文昌航天發射場。上午8時31分,隨著烈焰噴涌,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載著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拔地而起,直入蒼穹。

“一縱登臨目,蒼茫太宇空。”400多年前,海南名士王弘誨登上了銅鼓嶺,感嘆起這樣的意境。

如今,這片曾經空曠的天地不再寂寞。2016年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建成投用,成為我國最年輕的航天發射場,也是首個開放性濱海航天發射基地。2022年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開工建設,2023年底一號發射工位建成。文昌這座2100多歲的濱海小城,正“向天圖強”。

“文昌發展航天,重點在於緯度優勢。”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副局長張如生介紹,海南位於北緯19度左右,文昌航天發射場遠比我國其他航天發射場更接近赤道。低緯度地球自轉線速度較大,航天發射不僅能省下更多燃料,同型號火箭的發射運載能力還可以提升約10%—15%。也正因此,文昌發射場是當前我國唯一能夠發射大型運載火箭的航天基地。

距離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不遠,是正在建設中的文昌國際航天城火箭裝配廠房。“在過去,火箭需要從位於北京等地的火箭企業裝配好再運送到文昌來發射,不僅耗時耗力,還極大增加了成本。”文昌國際航天城投資開發公司園區建設部總經理吳劍鋒介紹,商業航天需要市場化,就需要壓縮各環節的成本。未來,火箭零件可以通過便捷的海運運抵文昌,在文昌完成裝配甚至生產,實現“出廠即發射”。

同時,文昌三面臨海,各級火箭落區都在海上,適合開展火箭回收。“一發火箭造價上億元,如果能有效做到回收和重復利用,有望將發射成本降到1/3。”張如生說,目前文昌國際航天城正打造海上回收平台,努力實現火箭“返回即復用”。

近年來,海南著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發揮氣候溫度、海洋深度、地理緯度和綠色生態“三度一色”優勢,打造“陸海空”科創高地,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確保自貿港高質量發展。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讓文昌具有了發展航天事業的天然條件。而眼下,文昌的地理優勢,正不斷轉化為航天產業的發展優勢。

蓬勃發展 商業航天前景廣

從文昌市驅車向北,經過清瀾大橋,遠遠看到椰林深處的海南商發一號工位。講解員介紹,一號發射工位是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專用發射工位,包含固定勤務塔、發射台等11類設備設施,僅發射塔架的頂層就有83米,相當於20多層樓高。

“過去我國的火箭發射台都是專為發射某一種或幾種火箭。但現在商業航天發射需求不斷增多,二號發射工位發射台便開創性設計成通用型,能夠滿足9家火箭公司的19型火箭。”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郭強說。

近年來,隨著我國衛星技術的更新迭代,商業航天發展勢頭迅猛,對商業火箭發射的需求也不斷增多。

2023年我國商業航天領域新增企業數量為113272家,同比增長28.95%。其中43%為火箭制造企業、35%為衛星制造企業。據《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數據,2023年我國共研制發射120顆商業衛星,佔全年研制發射衛星數量的54%。專家分析,未來5年,我國在軌運行的商業衛星將超過1200顆。

長期以來,我國航天的發展模式一直以國家重大發射任務為主,商業火箭的發射需求始終排在次要位置。2023年我國共實施了67次航天發射,其中商業發射26次。然而,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正呼喚著次數更多、頻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商業航天發射模式。

政策回應著市場的需求——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關於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放寬市場准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提出了優化海南商業航天領域市場准入環境,推動衛星遙感、北斗導航、衛星通信、量子衛星、芯片設計、運載火箭、測控等商業航天產業鏈落地海南,支持在海南開展北斗導航國際應用示范等支持政策。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商業航天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培育新質生產力,聚焦航天等新領域新賽道,商業航天發射場實現常態化發射。

如今,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已經建成的一號發射工位、正在建設中的二號發射工位,都將具備每年16次的發射能力。“未來,沿著海岸線還將建設更多發射工位,爭取實現火箭每周1發。”郭強介紹。

商業發射場還未正式“營業”,用戶就已經排起長龍:一批國內頭部航天企業,如星際榮耀、星河動力、藍箭航天、天兵科技、中科宇航等,都提前布局,已經或計劃落地文昌國際航天城,排隊等待著專屬商業航天的發射工位。

積極探索 補鏈強鏈謀發展

走進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張“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圖”。截至2024年2月,這個衛星星座共有108顆衛星在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在文昌,則布局4座遙感衛星地面基站和8座北斗衛星地面基站。

“我們聯合長光衛星,共發射文昌超算一號、二號、三號3顆遙感衛星,目前已為國土安全、農林生產、生態環保、海事監管等各領域提供了高質量的遙感信息和產品服務。”文昌航天超算中心項目經理馮文介紹。

“超算中心投資12億元,建設標准達到國內A級國際T3級一秒鐘可以運算10億億次,已經服務國內外上百個算力用戶和數據用戶。”文昌航天超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世陽說,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憑借航天數據、超級計算、數據中心等核心優勢,為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及政府提供了全方位的數據算力支撐。

商業航天產業鏈的上游是火箭制造,中游是火箭發射,下游是衛星運營和數據應用。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的建設,補齊了產業鏈的中游環節,如今下游產業正亟待發展。當前,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還處於探索階段,商業模式還不夠明確,盈利模式不夠清晰,海南自貿港的政策有利於推動衛星數據“出海”。通過商業航天發射小型衛星,建設低軌衛星星座,獲取數據應用於遙感導航等領域,文昌商業航天模式正越來越成熟,朝著“發射即運營、數據即服務”的方向不斷發展。

總部在北京的和德宇航,也看中了海南的區位優勢,在海南建立了全資子公司。“我們進口宇航級關鍵單機、設備,再出口衛星數據,靠的就是海南自貿港‘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的政策。”公司總經理孫劍鋒說。

像航天超算中心、和德宇航這樣著眼於商業航天產業鏈下游的企業,如今在文昌越來越多。借助現有優勢,文昌國際航天城正加快推進“三區三鏈”(發射區、起步區、旅游區,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發展和“航天+”產業體系構建,商業航天產業集群正逐漸形成。截至目前,在文昌國際航天城園區注冊企業超2600家,其中航天類企業超500家。

“我們將加快科技創新公共平台建設,加快形成以火箭鏈、衛星鏈和數據鏈為代表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讓商業航天這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海南自貿港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在今年海南省兩會上,文昌市委副書記、市長,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局長劉沖表示。

海南商業航天發展歷程

2022年7月6日

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

在文昌國際航天城內開工建設

專為商業火箭發射建設的發射場

系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的標志性事件

2023年

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一號工位建成

深空探測實驗室文昌基地挂牌成立

航天技術創新中心有序運行

文昌國際航天城正加快推進“三區三鏈”

(發射區、起步區、旅游區,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

發展和“航天+”產業體系構建

2024年

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將加強政策引導

協同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化

落地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項目5—6個

延伸閱讀

寰宇國際航天測控網(文昌站)項目開工

3月21日上午,寰宇國際航天測控網(文昌站)項目在文昌國際航天城隆重開工。該項目規劃構建星箭發射測控及衛星在軌管理能力,旨在支持促進海南文昌商業發射場的建設運營及長遠發展。寰宇國際測控網(文昌站)的建設,標志著文昌航天城在航天領域的實力將再上新台階。

據悉,寰宇國際航天測控網(文昌站)計劃建設多付大口徑、多頻段、高性能天線設備,其中包括目前文昌航天城規劃最大口徑12米的天線。這些先進設備的引入將極大提升文昌航天測控的技術水平,為文昌乃至全國的航天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作為項目建設運營方的西安寰宇衛星測控與數據應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寰宇衛星”),自2018年7月注冊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深耕商業航天測運控事業。截至目前,寰宇衛星已承接了200余顆商業衛星的測運控服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商業航天測運控企業。

寰宇衛星“寰宇國際航天測控網項目”總投資近10億元,旨在打造國內規模最大的民商用衛星運營管理中心,滿足支持我國各陸、海基發射場同時發射測控、不低於500顆在軌衛星和10個衛星星座長期管理需求。

(據文昌國際航天城官網)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