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開放自信的中國迎接五洲賓朋 熱情質朴的人民展現好客之道 

“中國是一個溫暖的國家”(外國游客感受“中國之美”)

2025年02月12日08: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是一個溫暖的國家”(外國游客感受“中國之美”)

《人民日報》(2025年02月12日 第 03 版)

《人民日報》(2025年02月12日 第 03 版)

春節期間,外國游客在成都東門碼頭體驗春節文化。

宋豪新 唐斌治攝影報道

春節期間,外國游客在成都東門碼頭體驗春節文化。

宋豪新 唐斌治攝影報道

在海南三亞大東海景區,三亞飛鷺女子執法隊隊員為外國游客提供咨詢服務。

袁永東攝

青島機場工作人員熱情接待外國旅客。

青島機場集團供圖

“璀璨的煙花在夜空綻放,與幽藍的海水相互映襯,美極了!”大年初二,廣東汕頭迎新春大型焰火晚會讓來自土庫曼斯坦的游客玫雅驚嘆不已。玫雅告訴記者,她對汕頭的道路不熟悉,但在各處游玩時總能得到幫助,“這裡人民的友好、城市的整潔給人帶來安全感,我開始喜歡上逛夜市了……”

開放自信的中國,迎接遠道而來的外國游客﹔熱情質朴的中國人民,給予異國友人真誠的幫助。友好好客之風吹拂中華大地,讓外國游客感受到融融暖意。

“這趟旅行很精彩也很暖心”

來自北馬其頓的伊萬諾夫夫婦最近來到河北,看望在衡水學院擔任外教的女兒,和她一起過春節。“文化差異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這趟旅行很精彩也很暖心!”伊萬諾夫說,他們一家參觀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強木版年畫展覽,制作了蛇年生肖年畫,感受到春節承載的深厚文化意義與廣泛情感共鳴。

“中國人民善良熱情,令我感動。”伊萬諾夫說,無論是景區工作人員的專業講解,熱心群眾的主動幫忙,還是與同行游客的友好交流,都讓他們感受到中國人民待人真誠、樂於助人、熱情好客。他感慨道:“中國是一個溫暖的國家。”

山東青島是韓國游客來華旅游的熱門目的地之一,不少人利用春節假期來青島感受年味兒。韓國游客韓在斗對中國美食情有獨鐘,到青島后特意品嘗了鱍魚水餃、刀削面、海鮮等。“韓國到青島距離很近,入境政策、航線設置等越來越便利,我身邊很多朋友都來過青島。”

韓在斗告訴記者,此次美食探索之旅的成功,特別要感謝一位出租車司機。從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前往酒店的路上,出租車司機熱心推薦了不少當地特色餐館。“他還幫助我們辦理了酒店入住手續,這是一段很棒的經歷。我們充分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熱情和親切,會推薦更多朋友來這裡游玩。”

“一些人很熱情地與我聊天,給我講述汕頭的歷史故事,還邀請我一起喝功夫茶。”玫雅說,中國人勤奮努力,依靠自己的勞動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是一次讓人難忘的旅行,與我以前對中國的認知很不一樣。我正在考慮申請來中國學習中文,更好地了解這個國家”。

“這裡的風景令人陶醉,人民善良熱情”

“如果隻在成都玩一天的話,您有什麼推薦?”在川青鐵路黃龍九寨至成都東站的C5754次列車上,來自柬埔寨的游客斯雷碧·蓬找到了列車員肖澤娟。“我建議你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那裡離市中心很近,有地鐵和旅游直通車到達。記得買個帶熊貓造型的帽子,拍照很可愛!”肖澤娟拿出翻譯機,說到最后將頭一偏,用雙手在頭上比了個耳朵狀手勢,兩個年齡相仿的姑娘都笑了。

說起拍照,斯雷碧翻出她在九寨溝拍攝的照片,興奮地向肖澤娟展示起來。“九寨溝風景如詩如畫,我非常喜歡。”斯雷碧說,她還遇到了幾位結伴出行的重慶阿姨,她們身披彩色絲巾,在自然美景中盡情拍照,自信開朗、活力四射的樣子讓同行的人都感到了快樂。“阿姨們還指導我拍照動作,邀請我到重慶旅游。”

斯雷碧說,“中國之行是充滿驚喜與收獲的美麗旅程”,中國高鐵的便捷讓她在短暫的出游時間裡欣賞到了美景,結識了熱心好人。“回到柬埔寨后,我會和親人朋友分享這次中國之行。這裡的風景令人陶醉,人民善良熱情,我相信他們來了也會愛上這裡。”

土耳其小伙李陽的“朋友圈”裡,滿是不久前游歷中國多地的照片,以及“快樂”“開心”等字眼。今年初,2025攜程集團旅游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在湖北武漢召開,在土耳其經營旅行社的李陽受邀參加。

“來中國不僅是為了參會,也是為了奔赴一場‘8年之約’。”李陽告訴記者,8年前,他在埃及旅游時認識了來自中國武漢的醫生華姐,二人相約有機會再次同游。這次得知李陽到了武漢,華姐主動提出當“導游”,帶他深度體驗“大江大湖大武漢”的魅力。“華姐帶著我逛了很多景點,品嘗了很多特色美食,給我介紹了新的朋友,這一切都讓我十分感動和開心!”李陽說,中國不僅風景優美,美食眾多,還有熱情好客的人民,“我去過中國很多城市,也認識了很多朋友。中國朋友開放自信、樂於分享,願意接納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不好意思,我們剛剛在這裡吃飯,請問你看到過一個黑色錢包嗎?”在海南三亞大東海景區附近一家餐廳,俄羅斯游客伊娃掏出手機翻譯詢問。“替你保管著呢!”店主王曉忠一眼認出了伊娃,他說:“總有游客吃了飯把隨身物品落下,我們都收得好好的。放心吧!”

“非常感謝,你們真是太善良了!”伊娃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了笑容。她告訴記者,這是她和父母第一次來三亞度假。“這裡不僅天氣溫暖,人們也總是帶著暖意。”在三亞半個月的時間裡,伊娃一家去了很多景點,還租了電動自行車在城市游覽。“體驗本地生活比在沙灘晒太陽更有趣。在三亞,俄中雙語招牌隨處可見,服務人員總是熱心提供咨詢……”伊娃說,中國民眾言談自信,懂得享受生活,“此次中國之旅讓我擁有了眾多美好的記憶”。

“我希望更多外國人來中國,了解這個美麗的國家”

帕諾斯·帕德羅尼迪斯來自希臘,在中國朋友小陳的帶領下,最近與20余名親友來中國旅游。“如果不是與小陳結識,我們可能不會來到中國。這趟旅行本就因中國朋友的熱情友善而起。”帕德羅尼迪斯說,在中國旅行期間,不少民眾主動講解中國文化,對中文發音尚且生疏的他表現出充足的耐心和包容。

“中國人民的熱情和真誠讓我想到了希臘傳統待客之道,也打破了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刻板印象。”他說,中國人尊老愛幼、家庭觀念深厚,和希臘人有很多相似之處,“這讓我再次堅信,希中兩國需要持續的文化交流,這對兩國關系發展十分重要。”

匈牙利羅蘭大學碩士研究生楊卡·肯尼茲前不久到浙江旅游,在麗水龍泉市溪口村遇到一位村民,受邀去其家裡喝茶。來到對方家中,楊卡才知道房主是一位書法愛好者。得知她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房主立即揮毫潑墨,寫下了名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看到這句話,我感到特別溫暖,我感覺我們就是老朋友。這是我在中國最珍貴的回憶。”楊卡動情地說,她大學時就學習中國文化課程,但都停留在理論層面。這次在中國,她親眼見識了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產,與中國民眾進行了深入交流,“對我而言,中國充滿了驚喜。無論我走到哪裡,都能得到善意的幫助。我希望更多外國人來中國,了解這個美麗的國家。”

“旅游交往和文化交流,是消除偏見和刻板印象、增進互信、加深友誼的重要方式。”李陽認為,這些年,土中人民交流更加頻繁。隨著中國不斷推出便利外國人來華政策舉措,中國旅游市場潛力無限。“我希望推薦更多土耳其民眾來中國旅行,讓旅游成為人民溝通交流的橋梁。”李陽說,最近他正在聯絡一家中國旅行社,准備從土耳其組織一個20多人的旅行團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旅游。他還計劃今年春天帶著新婚妻子和家人再來武漢,到武漢大學賞櫻花、去東湖吹吹風,再去武漢周邊轉一轉,來一場荊楚文化深度游。

(本報記者龔鳴、李縱、邵玉姿、王沛、王明峰、范昊天、曹文軒、李安琪、禹麗敏)

版式設計:蔡華偉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