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海南陵水:“會唱歌的沙灘”引客來

本報記者 孫海天
2025年09月17日08: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會唱歌的沙灘”引客來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9月17日 第 12 版)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9月17日 第 12 版)

  赤腳走在海南陵水清水灣的沙灘上,是一種奇妙的體驗。腳下的沙子潔白、細膩,仿佛踩在柔軟的粉末上。隨著腳步移動,一陣清脆悅耳的聲音從沙粒間傳來,像微風拂過銀鈴,又像細雪悄然落地。

  “這片沙灘,是‘會唱歌’的!”許多初次到訪的游客都會發出這樣的驚嘆。

  從高空俯瞰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118.57公裡的海岸線如一條柔美的珍珠項鏈,串起了“三灣三島兩湖一山一水”的旖旎風光。將視線從清水灣的沙灘向岸上延伸,不遠處的新村、黎安兩大潟湖,也已面貌煥新。從一灣潟湖的“新生”,到一片沙灘的“歌唱”,這片“珍珠海岸”如何在保護與發展之間,奏響和諧的韻律?

  “海上圍城”重現碧波萬頃

  “魚多多,蝦大大,豐收返去就是過癮……”85歲的疍家老人郭世仁,至今還時常哼起舊時的“咸水歌”。歌聲裡,是他年輕時駕著漁船,在新村潟湖裡耕海牧漁的歲月。

  新村、黎安兩大潟湖,被譽為陵水的“雙眸”。這裡曾是魚蝦蟹貝的樂園,也是世代“以舟為家”的疍家人的“聚寶盆”。然而,傳統的生產方式逐漸失序,這對美麗的“眼眸”也一度蒙塵。

  “家家戶戶都搞網箱養殖,漁排越來越多,把整個港灣都擠滿了。”郭世仁的兒子郭龍貴,是第一批在漁排上開餐廳的人。他親歷了漁排經濟的興起,也目睹了海洋生態的破壞。“養殖廢水、生活污水都直排入海,水變得又黑又臭,死魚漂得到處都是,連我們自己都待不下去。”

  曾經生機勃勃的潟湖,變成了擁擠、渾濁的“海上圍城”。紅樹林面積銳減,珊瑚礁出現退化,古老的漁歌在渾濁的海水中漸漸消散。這片海域的生態退化問題,引起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高度關注,為當地敲響了警鐘。

  2016年,陵水啟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核心就是“退塘還濕還林”。

  這無疑是一場艱難的抉擇。“漁排就是我們的家,也是我們的飯碗,說拆就拆,一開始誰都想不通。”一位老漁民坦言。

  “我們挨家挨戶做工作,講清利害,落實補償。”陵水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陵水按照“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漁業走”的思路,為漁民轉產轉業找出路。全縣累計清除漁排近44萬平方米,清退養殖塘7788畝,實現了禁養區內“零”養殖。

  “人退”換來“海進”。按照“宜林則林,宜濕則濕”的原則,陵水在退出的塘地上累計種植紅樹林6000余畝。“我們不僅種植本地原生樹種,還引種了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欖李2000余株,公園內的紅樹種類從8種增加到27種。”陵水縣林業局局長寇峰說。

  如今,走進海南陵水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滿目蔥蘢。連片的“海上森林”不僅筑起了堅固的海岸生態屏障,更成了鳥類的天堂。“以前白鷺都很少見,現在成群結隊地來,我們還觀測到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琵鷺。”陵水縣濕地管理中心監測人員譚發基說。多年未見的海洋環境指示物種沙虫,近來也在潟湖現身。

  水清了,岸綠了,海洋生態系統的“免疫力”也回來了。通過科學修復,陵水的海草床覆蓋率從30%提升至50%以上,珊瑚礁活體覆蓋率也從不足20%恢復至35%。好生態自是好風景,好風景換來好“錢”景。2024年,新村、黎安潟湖全年旅游收入達9.56億元。

  陵水的“雙眸”,再次變得清澈明亮。

  寂靜海灘變文旅地標

  2022年6月,一項驚喜的發現印証了陵水生態的蝶變——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屈建軍團隊發布成果,首次証實海南陵水擁有“會唱歌”的海岸鳴沙。

  沙子為何“會唱歌”?屈建軍解釋,純淨的沙質和潔淨的海水是形成鳴沙的核心要素,二者缺一不可。“這裡的鳴沙,石英成分含量極高,沙粒表面布滿了微小的多孔狀結構,就像天然的‘共鳴腔’。”要保持這些“共鳴腔”的純淨,就離不開高品質的海水。“海水如果不干淨,攜帶的泥沙和雜質就會堵塞孔隙,沙子就‘唱’不出來了。”屈建軍說。

  “海岸鳴沙的分布,往往被認為是優質海灘的表現。”屈建軍表示,從寂靜的海灘到能唱出動人的“沙之歌”,折射出潟湖重歸清澈、海洋生態整體向好的蝶變。

  “誰能想到,這‘海上貧民窟’會變成如今的文旅新地標?”郭世仁的孫子、90后疍家人郭玉光,正忙著在手機上處理“海上共享漁庄”的大量訂單。

  潟湖的新生,也為疍家人帶來新生活。大學畢業后,郭玉光選擇回到漁排,在清澈的潟湖上,開創出新的事業。他牽頭成立疍家漁排協會,將傳統漁排升級改造為集餐飲、海釣、民宿於一體的文旅綜合體。“游客不僅能品嘗到地道的‘氣鼓魚粥’,還能體驗趕海、拖地籠,住進我們的‘海上村庄’。”郭玉光說,如今一到節假日,海上民宿一房難求,火熱的旅游生意吸引不少年輕人回鄉就業。

  全域風景更具吸引力

  “海南島不缺海灘,但‘會唱歌的沙灘’這個IP是獨一無二的。”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會長王健生認為,陵水在濱海旅游市場中形成了獨特的品牌吸引力。如今的清水灣,已成為游客的熱門打卡地。綿延12公裡的弧形海灣,一邊是能見度可達25米的“果凍海”,另一邊就是“會唱歌的沙灘”。岸上,國內首個以疍家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拔地而起,其建筑外形酷似一頂“疍家帽”,與海上的漁排遙相呼應。

  從一片沙灘到全域風景,陵水正將生態稟賦轉化為發展旅游的優勢。在新村鎮南灣半島,2500多隻獼猴與游客親密互動﹔在陵水半程馬拉鬆賽事中,選手沿著賽道奔跑,縱覽紅樹林濕地公園和疍家漁排的風光﹔海南東南·陵水科技藝術季將舞台搭在沙灘上,觀眾可以踏浪而行,進行參觀﹔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和海歸小鎮也因環境優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數字文創人才來此工作生活……

  2024年,“陵水新村——疍家風情非遺特色之旅”入選全國非遺特色旅游線路,陵水共接待游客1040.03萬人次,同比增長8.2%﹔旅游總花費110.41億元,同比增長19.7%

  夕陽西下,歸航的漁船點綴在金色的海面上。一位游客脫下鞋子,緩緩走在清水灣的沙灘上,細沙從趾縫間流過,發出清脆而治愈的聲響﹔不遠處的新村港,郭世仁老人正教孫輩哼唱新編的疍家漁歌。沙灘的歌聲,和著新編的漁歌,在這片重獲新生的“珍珠海岸”上,隨晚風一同飄向遠方。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