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發現,其實有些家庭矛盾,導致的精神贍養缺失,並不是靠常回家看看這樣的法條就能簡單解決的<<<詳細<<<
- 三種特殊情況最難解決
- 情況1:父母離異 子女隻管一方
吳先生和老伴在十多年前就離異了,離異的原因是吳先生曾一度酗酒,脾氣暴躁,在子女和老伴心中都留下了不好的回憶。子女們對一直獨居的吳先生卻相當冷漠。吳先生如今最大心願,就是能經常看看子女,但志願者幫忙溝通多次,子女都沒有同意。 - 情況2:認為父母偏心 不贍養
程華夫婦有3個子女,大兒子和女兒都發展很好,但小兒子因為小時候落下病根,身體一直不好,工作也不穩定。為了幫助小兒子,程華出錢給小兒子結婚安家,又讓小兒子夫婦到自己的房子裡住。沒想到這讓大兒子和女兒產生了誤解,認為老兩口偏心,就此不願再回家探望了。 - 情況3:父母有過 子女難解心結
而最難解決的一種情況是,有些子女怪父母在自己未成年時,疏於照顧自己,或者曾做過錯事。等父母到了晚年,還是打不開心結。
能否解決老人精神空虛問題?
無錫市北塘區人民法院對一起贍養案件進行公開開庭審理,判處被告人馬某、朱某除承擔原告儲某一定的經濟補償外,還需至少每兩個月到老人居住處看望問候一次。這起對“常回家看看”訴請的判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施行后的國內首例判決<<<詳細<<<
- 基本養老保險保障生活
- 法律明確規定,國家通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修改后的法律對計劃生育家庭老年人將給予特別關注。法律規定,國家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
- 長期護理保障逐步開展
- 法律規定,國家逐步開展長期護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護理需求。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其失能程度等情況給予護理補貼。
- · 發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
· 法律還明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發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鼓勵、扶持專業服務機構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緊急救援、醫療護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詢等多種形式的服務。 - · 提供安全便利舒適環境
· 黨俊武認為:大多數現有城鄉建設規劃都是按照年輕社會的要求設計的,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老年,這些基礎設施成了問題設施,如很多城市六七層樓的居民樓房沒有電梯,亟須通過改造工程等措施,為老年人創造無障礙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