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島民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曾經張口閉口的海南話,如今似乎隻用來和家人交流。近日,“海南啟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招募方言發音人”的消息引起了許多海南人的關注。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會說海南話的人越來越少,相比教孩子說海南話,很多家長更願意讓孩子學外語。現在海口市區的小學生、初中生基本不會講海南話了。究竟是誰,“偷”走了海南方言?

留住瓊音!全省范圍內征集老年方言發音人

    海南將向每個市縣征招老年方言發音人男女各6人,年齡在55歲-70歲之間,能說地道的本地方言,身體健康,開朗健談,無缺門牙的情況,文化水平應為小學以上,高中以下﹔青年方言發音人,每個市縣男女各6人,年齡在25歲-35歲之間,能說地道的本地方言,學歷不限﹔地方普通話發音人每個市縣9人,年齡、性別不限。能說普通話但水平不高(普通話水平測試相當於三級甲等、三級乙等、不入級各3人)﹔口頭文化發音人6人,年齡在55歲-70歲之間﹔熟悉當地歌謠、故事及其他口頭文化內容。

  • 被確定為正式發音人的,根據工作量將給予適當報酬。採錄驗收合格后,省教育廳將向正式發音人頒發榮譽証書,其採錄的數據將進入國家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永久保存。

現狀

海南老爸茶海南老爸茶 海南老爸茶海南老爸茶

會說海南話的人越來越少

    隨著普通話的普及推廣,城市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外省人員的不斷增多,海南方言出現了弱化趨勢。會說海南話的人越來越少,特別是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幾乎不再使用海南方言。

萬寧阿公:孫子們覺得用處不大

  • 現在的孩子,別說是講海南話了,有些甚至聽不懂。“我有兩個孫子,正在上高二的大孫子還聽得懂一些海南話,正在上初二的小孫子根本聽不懂,我想讓他們學習講海南話,但他們都覺得沒必要,學了沒多大用處。”朱汝爭嘆了口氣說,他仿佛已經看到了海南方言的未來。

臨高大叔:別人會覺得你很“土”

  • 李全說,不止是他自己,現在很多父母都覺得教孩子講海南話沒多大用處,認為海南話不“洋氣”, “現在你說海南話,別人會覺得你很‘土’。”李全告訴記者,如今說海南方言的人還是農村比較多,在城裡說方言,一方面別人聽不懂,另一方面別人會覺得你見識少,認為你素質低。
  • 昌江小伙:說家鄉話被認為不上檔次 
        現在李帥跟朋友聊天,有時候會普通話穿插著家鄉話來說,“他們就會嫌棄我,說‘能不能好好說話’。”李帥告訴記者,如今身邊跟他同一年齡段的人差不多都不會說海南方言了,並且覺得海南話說起來不帥氣也不好聽,聊天時會時不時蹦出“倍兒爽”、“吃嘛嘛香”這樣子的北京方言,“或許這些語言更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吧。”
  • 海口幼兒園老師:家長更願意讓孩子說外語
        “現在大部分幼兒園要求老師講普通話,家長也希望孩子能說流利的普通話。”陳老師告訴記者,有些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門口時,還用海南方言跟孩子交流,但孩子一進幼兒園大門,就全都說普通話了。陳老師說,她曾經嘗試用海南話哄孩子,但是不被家長認可,“相比教孩子說海南話,很多家長更願意讓孩子說外語,甚至會把孩子送到雙語幼兒園,早點接受英語教育。”

調查

瓊劇瓊劇 瓊劇瓊劇

作為土生土長的海南人 你會教孩子說海南話嗎

    記者走訪發現,現在許多城裡孩子不懂海南話,或者隻能講幾句簡單的日常用語。有的家長認為,海南話不用刻意去教,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說了﹔也有家長認為,海南話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所以從小教孩子學普通話、學英語﹔甚至有家長對讓孩子學海南話表示不屑,認為沒必要。

講海南話最多的地方

  • 記者走訪海口市農貿市場、老爸茶店等地,發現到處都可以聽到海南方言。但是,很多受訪者表示,隻有買菜或跟認識的人交流時才使用海南話。記者了解到,本土居民講海南話最多的地方還是在家裡,此外就是老爸茶店等固定場所,而學習、工作中主要還是講普通話。

孩子能聽懂一些日常用語但說不出來

  • “女兒上小學五年級,兒子上學前班,他們都不怎麼會說海南話。”陳先生是萬寧人,妻子是定安人,陳先生說,家人用海南話交流時,孩子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但是自己卻說不出來,“可能是環境的原因,我和妻子在家都習慣用普通話交流,孩子也就說普通話了。”
  • 認為說好普通話比說好海南話更重要 
        符女士是土生土長的海南人,但她認為,孩子說好普通話比說好海南話更重要。符女士說,她是文昌人,說起本地方言可以滔滔不絕,但說普通話時就明顯帶有海南口音。“我和老公都是海南本地人,家裡的人也都說海南話,我擔心女兒普通話說不標准,以后在社會上缺乏競爭力。”因此,符女士希望女兒不要受到方言影響,能夠把普通話說流利,“方言不用特意去教,以后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說了。”
  • 用方言講話格外親切我覺得這樣很好
        今年23歲的童女士是長流鎮人,平常用略帶海南口音的普通話跟同事交流,但一旦接到家人的電話,童女士一口流利的長流話就足以讓同事目瞪口呆了。“我覺得用方言講話格外親切,上大學時,每天都會跟家人、朋友通電話,用普通話不夠暢快,用長流話才能聊盡興。”童女士說,她平時跟同事交流還是說普通話,但下班回到家就會使用方言,“我覺得這樣很好,以后有了小孩,也會教孩子說長流話。”

海南十大方言你知道多少?

海南話

狹義的海南方言,屬漢藏語系漢語閩南方言。全省有500多萬居民通用海南話,主要分布在海口、瓊山、文昌、瓊海、萬寧、定安、屯昌、澄邁等市縣的大部分地區和陵水、樂東、東方、昌江、三亞等市縣的沿海一帶地區。

海南話

狹義的海南方言,屬漢藏語系漢語閩南方言。全省有500多萬居民通用海南話,主要分布在海口、瓊山、文昌、瓊海、萬寧、定安、屯昌、澄邁等市縣的大部分地區和陵水、樂東、東方、昌江、三亞等市縣的沿海一帶地區。

黎話

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系,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個方言。全省黎族人民使用,主要分布在瓊中、保亭、陵水、白沙、東方、樂東、昌江等自治縣和三亞市、通什市。

黎話

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系,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個方言。全省黎族人民使用,主要分布在瓊中、保亭、陵水、白沙、東方、樂東、昌江等自治縣和三亞市、通什市。

臨高話

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比較接近壯語。約50萬居民使用,主要分布在臨高縣境內和海口市郊西部的長流、榮山、新海、秀英等地區。

臨高話

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比較接近壯語。約50萬居民使用,主要分布在臨高縣境內和海口市郊西部的長流、榮山、新海、秀英等地區。

儋州話

屬漢藏語系漢語粵語方言系統。40多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昌江、東方等市縣的沿海一帶地區。

儋州話

屬漢藏語系漢語粵語方言系統。40多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昌江、東方等市縣的沿海一帶地區。

軍話

屬漢藏語系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系統,是古代從大陸充軍來海南島的士兵和仕宦留下的語言。10萬多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縣、東方市、儋州市和三亞市的部分地區。

軍話

屬漢藏語系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系統,是古代從大陸充軍來海南島的士兵和仕宦留下的語言。10萬多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縣、東方市、儋州市和三亞市的部分地區。

苗話

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主要在中部、南部地區各市縣以及少數在其他縣的約5萬苗族居民中通用。

苗話

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主要在中部、南部地區各市縣以及少數在其他縣的約5萬苗族居民中通用。

村話

屬漢藏語系壯侗語。約6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東方市、昌江縣昌化江下游兩岸。

村話

屬漢藏語系壯侗語。約6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東方市、昌江縣昌化江下游兩岸。

回輝話

世居的回族居民約6000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亞市回輝、回新2個村,白沙縣、萬寧市少數居民使用。

回輝話

世居的回族居民約6000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亞市回輝、回新2個村,白沙縣、萬寧市少數居民使用。

邁話

屬粵語方言系統,比較接近廣州話。是漢人使用的語言,但使用人數不多,分布不廣泛,目前隻有三亞市市郊的崖城和水南一帶居民使用。

邁話

屬粵語方言系統,比較接近廣州話。是漢人使用的語言,但使用人數不多,分布不廣泛,目前隻有三亞市市郊的崖城和水南一帶居民使用。

蛋家話

屬粵語方言。僅三亞港附近的漢族居民使用。此外,還有三亞市、陵水縣等沿海漁民使用船上話,港口、鐵路、礦山、國有農場職工使用白話、客家話、潮州話、浙江話、雲南話、福建話等。

蛋家話

屬粵語方言。僅三亞港附近的漢族居民使用。此外,還有三亞市、陵水縣等沿海漁民使用船上話,港口、鐵路、礦山、國有農場職工使用白話、客家話、潮州話、浙江話、雲南話、福建話等。

這些都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瓊劇

用海南方言(俗稱海南話.屬閩南語系)演唱,清代俗稱“土戲”,瓊山、海口一帶俗稱為“齋”,清末民初又名“海南戲”﹔因其形成於古稱瓊州所在地瓊山,因此國外瓊籍華僑謂之“瓊州戲”、“瓊音”。

瓊劇

用海南方言(俗稱海南話.屬閩南語系)演唱,清代俗稱“土戲”,瓊山、海口一帶俗稱為“齋”,清末民初又名“海南戲”﹔因其形成於古稱瓊州所在地瓊山,因此國外瓊籍華僑謂之“瓊州戲”、“瓊音”。

儋州調聲

是僅流傳於海南省儋州一地並具有獨特地域風格的漢族民間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節奏明快,旋律優美,感情熱烈,可歌可舞,被譽為"南國藝苑奇葩"。儋州調聲主要特色是男女集體對唱,把唱歌與舞蹈融為一體,是漢族民間文化優秀遺產。 2006年5月20日,儋州調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儋州調聲

是僅流傳於海南省儋州一地並具有獨特地域風格的漢族民間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節奏明快,旋律優美,感情熱烈,可歌可舞,被譽為"南國藝苑奇葩"。儋州調聲主要特色是男女集體對唱,把唱歌與舞蹈融為一體,是漢族民間文化優秀遺產。 2006年5月20日,儋州調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臨高哩哩美

臨高漁歌的主要歌調。於2008年入選海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哩哩妹”漁歌調發源於臨高縣新盈鎮漁村,因為歌裡(臨高方言)唱道:“浪響后‘珠咪’,沙白前‘九墟’”“珠咪”是新盈港北邊的自然石堤,“九墟”指新盈港以南的安全村邊的白沙灘,據傳這句歌詞已傳唱了上千年之久。

臨高哩哩美

臨高漁歌的主要歌調。於2008年入選海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哩哩妹”漁歌調發源於臨高縣新盈鎮漁村,因為歌裡(臨高方言)唱道:“浪響后‘珠咪’,沙白前‘九墟’”“珠咪”是新盈港北邊的自然石堤,“九墟”指新盈港以南的安全村邊的白沙灘,據傳這句歌詞已傳唱了上千年之久。

臨高人偶戲

是一種海南省的漢族民間藝術。系從民間用佛像祭祀的宗教活動演變而來,故亦稱佛子戲。其表演特點為幕台不設布幛,演員手擎木偶化裝登台,人與偶在台上共同扮演角色,以人的表演彌補木偶感情的不足。人偶戲以本地的民歌調為主要唱腔,優美動聽。臨高人偶戲是全國惟海南獨有、世界少見的稀有劇種。是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

臨高人偶戲

是一種海南省的漢族民間藝術。系從民間用佛像祭祀的宗教活動演變而來,故亦稱佛子戲。其表演特點為幕台不設布幛,演員手擎木偶化裝登台,人與偶在台上共同扮演角色,以人的表演彌補木偶感情的不足。人偶戲以本地的民歌調為主要唱腔,優美動聽。臨高人偶戲是全國惟海南獨有、世界少見的稀有劇種。是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

海南公仔戲

又稱木偶戲、傀儡戲或手托木頭戲,是海南省具有地方特色的漢族戲曲表演藝術品種之一,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因它的產生比海南大劇瓊劇還要早,故瓊劇藝人稱公仔戲藝人為“師兄”。 海南公仔戲被列入國家級第二批重點保護名錄。

海南公仔戲

又稱木偶戲、傀儡戲或手托木頭戲,是海南省具有地方特色的漢族戲曲表演藝術品種之一,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因它的產生比海南大劇瓊劇還要早,故瓊劇藝人稱公仔戲藝人為“師兄”。 海南公仔戲被列入國家級第二批重點保護名錄。

黎族民歌 

按其表現形式分為用黎語唱的傳統古老民歌和用漢語海南方言唱的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民歌。黎歌有一套優美的曲調,類似唱腔,如瓊中、保亭兩縣的“羅哩調”,瓊中縣的“水滿調”等。 2008年,黎族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黎族民歌

按其表現形式分為用黎語唱的傳統古老民歌和用漢語海南方言唱的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民歌。黎歌有一套優美的曲調,類似唱腔,如瓊中、保亭兩縣的“羅哩調”,瓊中縣的“水滿調”等。 2008年,黎族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崖州民歌

海南省漢族民歌的古老歌種之一,流行在三亞、樂東黃流及古崖州屬地。漢族客家方言詠唱、格律異常嚴謹且自成一體、蔚起於古崖州"西六裡"鄉間並向四周傳播的一種漢語民謠。古老的崖州民歌,至今仍在傳唱。沒有任何花哨的修飾,民歌歌手將熱情的曲調注入吟唱中,把對生活的熱愛用質朴的語言淋漓暢快地一一釋放。2006年5月20日,崖州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崖州民歌

海南省漢族民歌的古老歌種之一,流行在三亞、樂東黃流及古崖州屬地。漢族客家方言詠唱、格律異常嚴謹且自成一體、蔚起於古崖州"西六裡"鄉間並向四周傳播的一種漢語民謠。古老的崖州民歌,至今仍在傳唱。沒有任何花哨的修飾,民歌歌手將熱情的曲調注入吟唱中,把對生活的熱愛用質朴的語言淋漓暢快地一一釋放。2006年5月20日,崖州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黎族三月三節

黎族三月三節(農歷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勞勇敢的祖先表達對愛情幸福向往之情的傳統節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

黎族三月三節

黎族三月三節(農歷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勞勇敢的祖先表達對愛情幸福向往之情的傳統節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

如何保護

汪涵:海南方言的保護我是一定會做的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上,著名主持人汪涵接受海南特區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海南話”以及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方言,與全國其他地方的方言一樣,都處於一種亟待進行“搶救性”保護的狀態,“海南的方言特別寶貴,按照計劃,在做完湖南的方言調查項目后,我就會著手對全國的方言進行調查、整理和保護,海南方言的保護我是一定會做的。”汪涵說。

海南大學教授:在學校開設方言課程

    海南大學教授鐘哲輝認為,讓方言走進課堂是保護地方特色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他說,有些方言是不能簡單用普通話來表達的,例如,“呀諾達”是海南方言中“一二三”的音譯,但海南方言賦予了其新的內涵,“呀”表示創新,“諾”表示承諾,“達”表示踐行,同時“呀諾達”又表示“歡迎、你好”。鐘哲輝建議,在學校開設方言課程很有必要,讓海南方言和普通話相輔相成。

海師語言學老師:若不實施拯救消失的可能性很大

    海南師范大學語言學老師楊一旗表示,現在部分年輕人覺得說海南話不洋氣、不上檔次,卻覺得粵語很好聽,這是一種對本土文化不夠自信的表現。楊一旗介紹,客家人對方言很重視,多少年來一直銘記著“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的祖訓。然而,海南人卻沒有這種把方言傳承下去的思想,“海南本土村民對於語言的保護力度不夠,有些人甚至想早點拋開地方方言,全面接受普通話,這是海南話日漸沒落的一個原因。”

文昌退休教師:通過場景對話、瓊劇等傳授海南話

    文昌中學退休教師雲凰曾在2006年受新加坡海南會館的邀請,赴當地為海南華僑舉辦海南話講座。昨日,雲老師告訴記者,由於當時沒有現成的海南話教材,上課所用的教材都是他親自編寫,將課程設為生活習俗、傳統節日、婚姻、稱謂、陳規陋俗等五個方面,通過場景對話、傳唱民謠和瓊劇等方式傳授海南話。“聽課的華僑都是中年人,他們聽到鄉音,都感覺很親切。”雲老師說。

省政協委員:應加大宣傳力度

    “傳承海南方言有利於海南文化和社會發展,有利於外地海南人及其后代的鄉情回歸,增強凝聚力。”今年海南兩會上,省政協委員陳?平、李仁君、蘇萍提出,推廣普通話與傳承保護海南方言並不矛盾,有意識地保護和繼承海南方言,很有必要。他們認為,應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和鼓勵中小學生學說海南方言﹔編撰或補充海南鄉土教材,試行在中小學開設海南方言課,在高校開設海南方言選修課或講座﹔由政府出資出版推廣海南方言的字典、音像制品等。

省政協委員:保護海南話,刻不容緩

    省政協委員杜麗銀也表示,對於方言來說,最有效的保護方式不是靜態的研究而是動態的使用,唯有在使用中傳承,才能讓方言煥發生機,“可以在電視、廣播等媒體加播方言節目,在圖書館、紀念館、公交車、動車等增加海南話講解、廣播。”杜麗銀說,保護海南話,刻不容緩。

如何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方言?

  • 對於在外拼搏的游子來說,鄉音就代表了鄉愁。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方言正漸漸受到沖擊,現在許多年輕人都不會說,甚至聽不懂方言。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我們該如何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方言?


     

    一:講方言和推廣普通話不矛盾

    首先要正確處理普通話與方言之間的關系,講方言和推廣普通話不矛盾,推廣普通話並不是要消滅方言,更不是否認方言的交流作用。


     

     二:每個家庭都應成為方言教育陣地  

    一個人會方言大多是受了長輩們的耳濡目染,可以說,家庭的語言教育環境對孩子的語言表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今社會上,很多人普通話、外語說得很溜,卻不會說老家的方言,這或許和家長們的刻意規避有關。


     

     三:留住最美鄉音從科學保留開始

    政府部門應發動社會各界的力量對方言進行系統全面採集、及時整理,並收錄建檔,以鎮鄉(街道)為單位,建立不同的方言版本。

 

      

  • 昵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