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08省道22公裡處向西拐,走約4公裡的水泥鄉道,再走約1公裡的泥土路,右手邊會有一排低矮破舊的平房,這裡就是海南省儋州市東成鎮第二小學,這是一所沒有大門的學校,一所教室沒有門窗的學校,甚至可能是海南省教師密度最大的學校——8名老師守護著16名學生,平均每個老師“管”2名學生。
東成二小校長王凱鴻告訴人民網記者,學校始建於2000年,剛開始隻有兩名老師,后來增加到6人。
“學校第一年招收的學生有150人,最高峰的時候發展到590多人,現在隻有16個學生,8位老師。”王凱鴻說,學校周邊的村庄屬於偏遠地區,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順道也會帶孩子外出讀書,再加上計劃生育的政策,讓小孩的數量有所減少,所以導致學生數量銳減。
記者看到,整個學校由幾間平房和一個“草場”構成,而所謂的教室沒有窗戶和門。“我們的學生很聰明的,2013年我們學校出過一個鎮上的‘狀元’,考到了儋州的重點中學,從我們學校走出的本科生也不少。”說起自己的學生,校長王凱鴻一臉的驕傲。[詳細]
學校校長王凱鴻說,現在學校的場地是從當地的一個礦上租來的車間,每年的租金在1800元左右,租約將於明年到期,屆時學校可能會搬到別的地方,因為產權不在學校,再加上經費有限,所以修繕教室的事情被一再擱置。
“我們會想辦法繼續(把學校)辦下去,不會放棄的,但如果實在沒有學生的話,也隻能順其自然了。”面對不斷流失的生源,王凱鴻說。[詳細]
85后老師吳佔虎已經在這裡教了5個年頭。1986年出生的他畢業於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體育專業,2008年,他通過了海南省儋州市組織的競崗考核,被分配到儋州市東成鎮洪山小學——一個隻有80多名學生的農村學校。4年之后,洪山小學因為生源不足被撤並,吳佔虎就被“分流”到了東成二小。
“我在洪山小學就是什麼都教,現在也一樣。”在吳佔虎眼裡,這些農村孩子都很聰明,“他們留下來,不是因為笨,而是窮。”吳佔虎說,2013年,他們學校還考出了一個全鎮的“狀元”,順利進入儋州市重點中學讀書。[詳細]
“太感謝你們了!”見到記者之后,儋州市東成二小校長王凱鴻顯得非常高興,而記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粉刷一新的牆面和新裝的門窗。“東成二小確實變了。”
今年1月12日,人民網海南視窗獨家刊發了《8個老師帶16個學生 海南農村“麻雀學校”的堅守》一文,講述了儋州市東成二小教室沒有門窗等窘境,東成二小現在有一、二、三、四、六年級,一年級有3人,二年級有7人,三年級有2人,四年級有1人,六年級有3人,其中13名女生,3名男生。隨后引起《人民日報》等媒體關注。5月5日,記者再次來到東成二小回訪,發現這裡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