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致敬筑夢人系列報道之二:

教師郭洪花:言傳身教亦師亦友 用真誠陪伴學生成長

2020年09月11日10:02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編者按:教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在今年的戰“疫”行動中,醫療工作者隊伍中涌現一批又一批“戰疫先鋒”,這些優秀人才的涌現離不開醫學教育工作者的付出和努力。為展示教育系統“守教育報國初心、擔筑夢育人使命”,展現醫學教育工作者風採,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走進海南醫學院,傾聽他們的心聲,記錄他們的育人力量。

人民網海口9月11日電(黃維)郭洪花從小就有當老師的夢想。但一路求學,她最終聽從家人的建議,研學護理專業。碩士畢業后“夢想”向她拋出橄欖枝——留校教學。面對來之不易的機會,郭洪花倍感珍惜:“學醫、從教的經歷讓我受益終身。”

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

“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須有一桶水。”郭洪花認為。任教之初,知道哪位老師的課受學生歡迎,郭洪花都要去聽課學習﹔但凡有培訓機會、學術會議,她都風雨無阻。“教學相長,授課可以鞏固基礎知識,為學生答疑解惑的職責鞭策著自己不斷學習、突破、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深耕細作,潛心育人。2010年在海南醫學院國際護理學院任教至今,郭洪花從事護理科研與教育已10年。10年間,她專注於助產護理、慢病管理領域研究及護理教育創新,成果頗豐——構建了從孕期管理到產后康復助產服務的連續性、系統化孕產婦健康服務體系﹔參與慢性病患者全程化、多學科管理模式研究,為慢病管理提供研究借鑒﹔構建了從中專到大專、從大專到本科、從本科到碩士具有海南特色護理人才培養的“立交橋”﹔積極探索將反思能力貫穿護理研究生的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

“國外研學的一段經歷對我啟發很大,導師特別注重啟發我們自己尋找答案的能力。”郭洪花回憶,“其實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不斷鑽研的過程,越鑽研越覺得精彩。”她把這種方式也應用到自己的教學過程——分析學情,結合學生實際,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此外,郭洪花還致力踐行反思教學理念,將反思能力培養貫穿護生理論、見習、實習全過程。“都說教師是一個‘充滿遺憾的職業’,經常在課后產生‘如果當時這麼講可能效果會更好’的想法,但教師的職業魅力正在於此。”郭洪花笑言,“每場教學活動后,我們都有反思的機會,然后把反思成果運用到下一場教學活動當中。”

“思深能透,思透能明。通過反思課堂情況,發現教學中的得失,以調整教學策略,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圍繞反思護理教學,郭洪花曾多次受邀在海南省內外開展相關學術講座,為培養特色反思實踐高等護理人才和臨床反思師資發揮了重要作用。“走上臨床崗位后,善於反思、自主學習的人往往進步非常快,因為他們遇到任何問題都不怕。”

做事為要 做人為先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學院停課。為不耽誤學生的研究生畢業論文進度,郭洪花一邊照顧年幼的孩子,一邊通過電話、網絡指導學生,經常忙到凌晨3、4點。“學生后來跟我說,這段時間的收獲最大。”前不久,這名學生也像郭洪花一樣,畢業后選擇留校,繼續開展研究。

言傳身教,亦師亦友。“從校園到職場,是人生關鍵。作為他們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必須全心投入、全力支持,這是職責更是使命。”10年教學生涯,以學生為本的郭洪花收獲了太多的尊敬、信任和親近。“有名學生本科畢業已經5年了,仍堅持每年教師節給我郵寄花束,真的很感動。”

“其實護理工作和教學工作一樣,都要以人為本。這次疫情期間赴武漢、荊州支援的醫護人員就有切身感受——正能量的心理疏導、醫患和諧健康的相處模式對病人康復至關重要。”郭洪花認為,“在護理學教育方面,人文教育比知識教育更重要。要把優質護理服務理念融入到每一堂課、每一次實踐,甚至是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

嘔心灌溉,擁抱碩果。郭洪花的學生們走上醫護崗位后都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但求精進、不計得失,收到很多來自同事、患者的贊譽。對此,郭洪花說:“邊思邊行,行之有效。能為醫療、教育事業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我覺得很滿足。”

相關新聞:

教師周丹:站上三尺講台的每一天都是挑戰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