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海南篇

從“咸窮苦”到“綠富美”:三亞博后村的“蝶變”之路

【查看原圖】

毛雷 羅知之 翟巧紅 張若涵 孟凡盛

在博后村,看到的全是笑臉。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3年4月9日,海南三亞博后村,習近平總書記留下的這句深情寄語,為博后村脫貧致富奔小康注入強大動力,也溫暖了億萬中國農民的心。

“先帶著大家把日子過好,再一起去琢磨怎麼才能越來越好。”“老鄉”怎樣“小康”,博后村黨支部書記蘇少洪有他自己的理解。

村民“變身”民宿老板

好日子越過越“敞亮”

這幾天正值博后村民宿入住的旺季,“山林博達”的老板蒲朝山每天笑呵呵地開著車到機場、車站接送客人。“入住我們家,免費接送!”

在記者的追問下,不善言辭的蒲朝山講出了自己的故事。

博后村雖然緊鄰“天下第一灣”亞龍灣,但長期以來,亞龍灣的“旅游熱”卻並未輻射到這個村子。再加上海水倒灌導致的土地鹽鹼化,蒲朝山和其他村民們一樣,隻能在鹽鹼地裡“刨食”。

“那時候村民收入很低的,大家都沒有什麼賺錢的技能,隻能自己種地或者去亞龍灣的酒店打工。”蘇少洪說。

2009年,一家花卉文化產業公司進入博后村,流轉了村中的1000畝地,專門種植玫瑰花。這家企業打造的玫瑰谷,成為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依托。芳香馥郁的玫瑰花,成了博后村的“致富花”,也把村民們從鹽鹼地裡解放了出來。

“土地租出去就不種地了,一年租金有幾千塊錢,我還可以干點別的。”蒲朝山那時候啥都干,開過“摩的”、養過豬、開過游船、經營過小飯館,但收入就是上不去。

2017年,博后村開始美麗鄉村建設,路變寬了,村庄也變美了。看到村裡有人開民宿賺錢了,蒲朝山也想試試。在村委會的幫助下,蒲朝山拿到了一筆貸款,改建了自己和妹妹的房子,辦起了名為“山林博達”的民宿。

山林博達民宿外觀。孟凡盛 攝

“去年收入有30多萬元。”很快,蒲朝山就還清了貸款,還買了一輛汽車專門接送客人。現在,他還准備對客房進行改造升級。“以前都是給別人打工,現在自己當老板,感覺渾身都是勁兒。”蒲朝山笑著說。

返鄉創業帶致富

發展產業奔小康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博后村“海納捷”民宿門前的遮陽傘下,譚中仙一邊喝著椰子汁,一邊笑著和記者講述村子裡的民宿故事。

譚中仙就是蒲朝山眼中“開民宿賺到錢的人”,也是博后村民宿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在村裡人看來,潭中仙屬於村裡的“能人”——頭腦活泛、想法多,早年在廣州打拼,收入不菲,隻有逢年過節才有時間回家。2016年春節,譚中仙被這樣一件事“刺痛”了。

“我們村是去亞龍灣的必經之地。那年春節游客的車都堵到村口了,但就是沒有一輛願意進村。”譚中仙暗自琢磨,如果這些客人中有一部分能到村裡消費,大家還愁沒錢賺嗎?

憑借在外做生意的經驗,多方考察后,譚中仙決定開辦民宿,把游客迎進村、請回家。2016年,他帶著“廣漂”攢下的家底,回到村裡把老房子裝修了一番。作為博后村第一批民宿之一,“海納捷”開張了。

譚中仙對於商機的判斷無疑是准確的。清新卻又不失朴拙的“海納捷”和亞龍灣的高端酒店形成了互補,也為遠道而來的游客們提供了體驗鄉村風情的機會,一下子就火了。“頭一年我們利潤就突破了80萬元,還給村民提供了17個就業崗位,員工月工資都在3600元以上。”譚中仙自豪地說。

2017年,博后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更為民宿產業集聚成勢添了一把火,更多的村民通過自建自營、引入社會資本合作等形式開起民宿。如今,博后村共有40家民宿,可提供1000多個床位。這些民宿與周邊的星級酒店不同,更注重本土化、親和力、時尚化,有好幾家已經成為“網紅民宿”。

譚中仙(前排居中者)向前來考察調研的代表團介紹博后村民宿建設運營情況。(照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如今,譚中仙有了另外一個身份——三亞市吉陽區民宿協會秘書長。“看到現在民宿發展這麼好,我也很自豪。下一步,我們要把博后村打造成海南最美的特色民宿集群。”譚中仙帶著自信的微笑對記者說。

致富路上黨旗飄

奔向小康有依靠

在博后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一個“大個子”騎著電動車在村裡轉,他就是海南省委黨校副教授、法學博士、博后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李人達。他的臉上,也永遠挂著笑容。

相比“李隊長”,村民們更願意叫他“李博士”。“其實,我這個博士的身份,還是挺‘佔便宜’的,大家對讀書人都挺認可的。”李人達笑著說。

新時代走好鄉村振興之路,黨建引領是根本,讓老百姓有獲得感是核心。這一點,李人達十分清楚。駐村工作開始后,李人達以黨建引領博后村各項建設工作,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水平,推進鄉村振興。

“隻要我人在村裡,每天都會巡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李人達每個月都會主持召開主題黨日活動,督促各個民宿做好“門前三包”,巡村時發現哪裡臟亂不整,就第一時間安排清潔工人處理。

“一開始村民們不太接受、也不太習慣,我就開始給他們‘洗腦’:環境好了對咱們都好,游客也願意來,大家的收入就都上去了。”李人達說,通過日復一日的宣講,村民們的文明意識和衛生習慣慢慢地培養起來了。

李人達向人民網記者介紹博后村民宿業發展情況。張若涵 攝

“產業興旺”位列鄉村振興五大總要求之首。博后村應該怎麼做?李人達一直沒有停止思考。作為法學博士,他把科學的方法論帶到了駐村工作中。

2019年2月李人達剛到村裡任職時,博后村的民宿業已經初具規模。但隨著產業不斷發展,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民宿個體勢單力薄、缺乏統一管理體系、同行惡性競爭……

李人達敏銳地發現了這些問題,在他和鄉村振興工作隊的支持下,博后村成立了三亞市吉陽區民宿協會,制定了《三亞吉陽區民宿協會章程》,使全區民宿產業依法依規發展。同時,三亞市吉陽區民宿協會黨支部也成立了,產業發展在黨建引領下向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不斷前行。

2018年9月,博后村被海南省住建廳評為全省第三批五星級美麗鄉村﹔2019年6月21日,博后村被確定為海南省委組織部黨建工作示范點、省委黨校現場教學點。

“這兩年我駐村最大的感觸就是,隻要基層黨建強起來,找准路子帶領大家往前走,致富並不是件很難的事。”李人達說,博后村的實踐証明,依靠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大有希望。

2012年,依靠土地租金收入,以及種植、養殖、外出務工,博后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200元,2016年穩步增長至9700元。到了2017年,博后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從養殖業變成了民宿產業,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下子飆升到了16110元。到了2019年,這個數字更是達到了24520元。

博后村黨支部書記蘇少洪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張若涵 攝

“我們現在還在規劃產業的進一步升級,包括整個博后村的旅游線路、景點、購物一條街、演藝場地等等。再過幾年你們再來,看到的一定是一個更加‘綠富美’的村庄。”蘇少洪笑著說。

昔日“咸窮苦”,如今“綠富美”。三亞博后村的“蝶變”故事,正在海南更多的村庄發生。

相關新聞:

脫貧攻堅黨旗飄揚 以鄉村振興助力自貿港——專訪海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吳慕君

專訪海南省扶貧工作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孟勵:脫貧攻堅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底線目標

【人物特寫】“我把這一顆心留在了嶺門村”

大道康庄海南行vlog第三集——見証:五指山水滿鄉扶貧路上茶飄香

大道康庄海南行vlog第二集——見証:永興電商扶貧“新路子”

大道康庄海南行vlog第一集——見証:火山石上長“金子”

海南五指山:黎村苗寨小康不掉隊 黨旗指引脫貧顯擔當

從“養蜂人”到“電商人” 脫貧戶的日子甜如蜜

海口永興:土產品“直銷”進了城 銷路寬了農戶笑了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2020年09月24日15:16
分享到: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