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春
(1901–1927)
李愛春,原名李春榮,海南瓊山縣(今海口市)人。少年時代在雲龍高等小學讀書,與馮白駒等進步學生創辦“同志互助社”,倡導進步思想。1924年,他在廣東省立第六師范學校(今瓊台師范學院)畢業后,考入國立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預科。在廣州讀書期間,接受孫中山國民革命思想影響,立志“不做大官,要做大事”。他聆聽了從蘇聯留學歸來擔任共青團兩廣區委書記的楊善集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工農當家做主的情況后,隨即向中共黨組織提出入黨要求。
1925年,由楊善集介紹,李春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時,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李愛春,並寫在了入黨登記表上。同年冬,李愛春受黨組織派遣返回故鄉,以雙重身份領導革命斗爭,擔任國民黨瓊山縣黨部主任委員(也叫書記長),同時也是中共瓊山縣支部書記。他在廣州遇到雲龍高小時的同學馮繼周(即馮白駒),給馮白駒講述了許多革命道理,還把《共產黨宣言》等書籍給馮白駒看,並邀請其一起回海南從事革命斗爭。馮白駒受到很大啟發,與李愛春一起回家鄉干革命。1926年初,受李愛春委派,馮白駒擔任海口市郊農民協會辦事處主任, 9月,經李愛春的介紹,馮白駒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6月,李愛春當選為中共瓊崖地方委員會委員。他的公開身份仍是國民黨瓊山縣黨部主任委員。在國共合作期間,瓊山縣國民黨部6名成員中,有李愛春、陳安國、陳玉嬋、吳江滋等4名共產黨員,共產成員在該縣的國民黨黨部成了核心力量。他們以國共合作為條件,積極領導工、農、青、婦等各界群眾開展革命運動。在李愛春主持和推動下,中國國民黨瓊山縣黨部成了傳播革命思想的場所,每到星期天經常有一批學生前來縣黨部所在地——馬相廟聽黨團課。李愛春除了親自講課外,還經常邀請共產黨員許俠夫、羅文淹等給學生講課。
同年9月初,李愛春在瓊山縣婦女協會辦公處召開婦女協會全體委員會議,明確婦協工作任務,明確婦女解放的宗旨目的,廣泛發動婦女加入婦女協會,參加革命活動,號召婦女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解決婦女受丈夫、家婆虐待的問題。當時府城各中學女學生踴躍報名參加婦女協會。早年與李愛春認識的省立第六師范學校女學生孫寶珊帶頭參加婦女協會,並當選為瓊山縣婦女協會委員,也成為李愛春工作上的得力助手。不久,他們倆結成革命伴侶。10月下旬,李愛春親自領導創辦瓊山縣平民學校,為民眾開展掃盲和灌輸革命道理。
1927年4月22日,瓊崖發生反革命事變,由於叛徒出賣,李愛春遭國民黨反動派密捕。第二天早晨,李愛春趁妻子孫寶珊探監之機,機警地將一把鑰匙給她,叮囑其轉托他的舅舅立刻打開他那隻皮箱子,燒掉黨的內部文件、資料,保住黨的秘密。隨后敵人將他秘密解押到五公祠監禁,進行嚴刑逼供。李愛春堅貞不屈,不向敵人透露一點黨組織的消息。
5月的一天深夜,李愛春被國民黨軍警押到五公祠的米鋪村“鬼子廟”的一處坡地,他看到那裡新挖了一口深達4米的土穴,當即嚴詞痛斥:“你們要干什麼,要干破壞國共合作的事?”敵人蠻不講理地說:“干什麼,要你的命。”並把粗大的麻繩套在李愛春的脖子上,往相反的方向拉,一緊一鬆,一鬆就問道:“招不招供?”李愛春說:“無供可招!”並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萬歲!”敵人殘忍地將其勒死。李愛春的頭顱被反動派割下,挂在府城的城牆上。李愛春犧牲時年僅26歲。
文字整理:游憲軍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