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黨史百名人物|陳德華:一生為黨 堅貞不屈

【查看原圖】

陳德華

(1900–1933)

陳德華,又名陳德峰、陳德和,海南瓊山縣(今海口市)人。1916年考入瓊崖中學(今瓊台師范學院)讀書,積極閱讀宣傳民主、馬列主義的進步書刊,參加“青年觀摩會”組織,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投身群眾的反封建反霸斗爭。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他與同學們上街游行,深入農村宣傳五四運動新思想,參加抵制日貨活動。1922年7月,考入上海滬江大學英文專修科就讀,廣泛閱讀各種馬列書籍,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活動。1923年冬,他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夏,與葉文龍、羅文淹、王文明、許俠夫、陳垂斌、黃昌煒等人一起成立瓊崖新青年社,出版《瓊崖新青年》雜志,宣傳革命思想。1925年底接受黨組織指示,從上海回廣東工作,在廣州參與組織瓊崖革命同志大同盟活動。

1926年1月,受中共廣東區委委派,與王文明等一起回到瓊崖工作,建立瓊崖地方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同年6月,在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共瓊崖地委委員,負責組織工作。瓊崖地委成立后,全島各縣相繼建立黨支部,各地的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婦女運動、學生運動蓬勃發展。陳德華多次主辦黨員訓練班,培訓黨員骨干,提高黨員政治水平﹔創辦農民干部訓練所,訓練農會骨干,並深入各縣幫助舉辦農民訓練所、建立農民自衛軍,促進農民運動的發展。1927年春,他介紹林詩耀來到瓊山縣沙上村小學任教,在沙上村小學建立沙上村黨支部,領導東營鄉和沿海一帶的群眾開展革命斗爭。還請來一位女教師到沙上村小學任教,並動員自己的妻子林旋舊和同村同學馮大椿的妻子帶頭上學校學文化。他在海口開辦了一間書店,動員同村3名青年到書店工作,出售進步書刊。陳德華還兼任瓊海中學(今海南中學)和海南公學教員,參加馮平主持的瓊崖高級農民軍事政治訓練所的工作,協助訓練農民運動骨干。

1927年瓊崖四二二事變發生時,陳德華正在海口的瓊崖高級農民軍事政治訓練所裡,情況緊急,他堅持處理燒毀黨的所有文件,來不及撤退,遭到國民黨軍警逮捕,被押送往府城監獄。在獄中,盡管敵人施用種種毒刑,但他始終堅貞不屈,不肯承認自己的身份。由於組織上設法多方營救,又利用他父親經商的關系,在商界人士多方活動后,陳德華於1928年初獲釋出獄。出獄當天,他接到廣東省委要求赴港工作的指示,即同家人告別,乘船離瓊到香港。在香港,陳德華不顧病弱的身體,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1929年,他調到上海從事地下工作,1930年又返回香港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工作。從1928年到1933年的5年多時間裡,他在香港、上海等地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由於之前在獄中受過重刑,身體健康大受損害,出獄后又抱著病體奔波各地開展工作,不久患上了肺結核病。在上海,黨組織曾多次設法送他入上海紅十字總醫院治療,他的病始終未能治愈﹔黨組織又設法送他回香港治療,但病情還是逐漸惡化,后由組織輾轉護送回到老家。陳德華於1933年6月14日在家中病逝,年僅33歲。

文字整理:游憲軍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瓊崖工農群眾的領袖——王文明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陳垂斌:投筆為槍獻身革命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馮平:舍身為革命 視死忽如歸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許俠夫:以筆為戈照亮青年斗爭路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陳三華:巾幗英雄 為黨犧牲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李愛春:不做大官,要做大事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反日保西沙”宣傳小隊長——周逸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黃昌煒:尋求真理 獻身革命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2021年03月24日09:21
分享到:
(責編:陳海燕、席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