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這裡是崖州

三亞崖州:借力自貿港 千年古鎮用“科技”煥新生

2021年09月26日10:32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三亞9月26日電 (毛雷、孟凡盛)“兩千年建置史,八朝州郡治所”,這裡是三亞文化的根基所在,也是海南首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5年三亞“撤鎮設區”時,特意將當時的“崖城”恢復成古稱“崖州”。

長期以來,由於地處三亞最西邊,“農業大區”“偏遠落后”的帽子常年戴在崖州頭上。然而,“撤鎮設區”以來,尤其是自貿港建設以來,崖州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隨著自貿港建設主力軍之一——崖州灣科技城的逐漸崛起,崖州這個“千年古鎮”,也迎來了騰飛的新機遇。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產業促進中心,是崖州灣科技城招商引資與產業引入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向公眾宣傳普及南繁科技、深海科技的重要平台。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供圖

說產業

承接崖州灣科技城“溢出效應” 千年古鎮發展轉型

崖州是傳統的農業大區,但如果您還認為崖州的主要收入靠“種地”,那可能要更新一下您對崖州的認知了。

崖州區2021年“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崖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2%,比2019年同期增長27.2%,兩年平均增長12.78%。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8.7億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57億元,同比增長33.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2.55億元,同比增長11.6%。三次產業結構為41:10:49,呈三、一、二結構。

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工業生產快速增長、服務業發展呈現喜人局面、固定資產投資呈現高速增長……一個轉型高質量發展的崖州正呈現在我們面前。

三亞市崖州區委書記馬育紅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人民網 孟凡盛攝

“總而言之,現在的崖州已經不是過去的崖州了。”在崖州區委書記馬育紅看來,自貿港建設,尤其是崖州灣科技城的快速崛起,給崖州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們主要是圍繞崖州灣科技城的開發建設做好服務和配合,承接科技城發展的‘溢出效應’,逐步建立健全與科技城的聯席制度和聯動機制,在服務好科技城的同時,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馬育紅口中的“溢出效應”,就是科技城發展給崖州區帶來的“機會”。崖州灣科技城生物育種專區、生物谷建設等舉措將南繁產業緊密系攏於地方產業發展上,催化“外生”南繁力量不斷“內化”為區域發展動力,崖州區已基本形成了以南繁種業為核心,熱帶水果、冬季瓜菜為輔,特色種植養殖為點綴的特色農業產業結構。截止2020年,南繁種業的產值36.46億元,預計新品種推廣間接產值超252億元,而這些,都是崖州區的“機會”。

“這裡已經完成了3000到4000畝高標准農田儲備,不僅為創建崖州灣國家實驗室提供充足的科研用田支撐,更是以后我們產業轉型的重點和未來。”指著地圖上的坡田洋,馬育紅激動地說,這些高標准農田未來將會種植南繁科技城最新研制出的優質種子,農民可以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進行就地務工或開展第三產業,服務科技城發展。

除了從傳統農業向高質量轉變,崖州區還在“產業強區”方面做文章。“十四五”期間,崖州區將加快推進產業集聚,把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現代種業作為主攻方向,從優勢資源開發和產業集群化、標准化出發,持續發力牽好項目“牛鼻子”,謀劃一批服務配套精品項目,引入一批示范引領品牌項目,打造一批特色產業精品項目,孵化一批優質龍頭企業,做強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古城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是崖州區揭牌啟用的第三個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三亞市崖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聊民生

“補短板”“強基礎”多管齊下改善群眾生活條件

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自貿港建設的題中之義,在崖州更是如此。由於基礎差、底子薄,長期以來,崖州醫療、教育、基礎設施等民生短板突出。

“以城鄉一體化為目標,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提升項目向基層傾斜,是崖州補齊民生‘短板’的指導思想。”崖州區委書記馬育紅說。

在主干道崖州大道旁,三亞市首個安居型商品住房小區——金色家園崖州安居房正在緊張施工之中,這個擁有922套住房項目預計2021年年底竣工,最高價限售9800元/平方米。崖州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安居型商品住房的交付使用,將有效解決轄區范圍內基層教師、基層醫護人員、崖州從業居民以及引進人才住房保障問題。

同時,在農村地區,1125戶困難群眾住房安全已得到保障。崖州在全市率先落實農村裝配式廁所,2019年9月自農村廁改工作開展以來,共完成1058座新建戶廁,有效改變了農村廁所“臟、亂、差”的現狀,在改善民生的同時提升農村人居環境。2021年6月,崖州區啟動農村戶廁防滲漏改造,根據“邊摸排邊改造”的原則,目前開工建設464座,竣工365座。

城鄉一體化補齊民生短板。農村公路硬板化率達95%以上,實現“村村通”﹔自來水管網通向全區31個村社區居,北嶺、抱古等偏遠農村也可以喝上安全方便的自來水﹔有力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短板,實施市政建設項目39個,著力解決污水管網、市政道路、路燈、農村公路路網體系問題,推動氣網建設向農村延伸,“氣代柴薪”項目逐村穩步推進,累計完成5個村庄中低壓管道安裝約21公裡,五網建設織密夯實崖州地區發展的“地基”。

著力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全區共開通10條公交路線,配備車輛55輛。公交路線覆蓋區域內各景區、32個行政村,崖州1至9號公交車與動車班次無縫銜接,同時引入萬順叫車等網約車,基本滿足群眾出行。下一步將持續優化公交路線,同時引入共享車,將優質、便捷交通出行延伸到各自然村。

在群眾就醫方面,崖州區圍繞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積極推進醫療改革,加快全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夯實衛生事業發展基礎,使全區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條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以正在改造的崖城衛生院為例,該院升級改造后,將申報為社區醫院,購買血液透析機及64排CT等一批高端醫療設備,滿足崖州區群眾做血透治療及CT檢查等醫療服務的迫切需求。

“我們現在穩步推進衛生院標准化項目建設,崖城衛生院(社區衛生健康服務)工程已經完工,保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康養樓預計國慶節前后就可以投入使用,梅山衛生院住院樓項目已完工並竣工驗收,住院樓相關設備已進場安裝。”馬育紅說,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有效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群眾健康水平得以進一步提高。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近年來崖州區在教育投入上“出手闊綽”。

今年秋季開學,崖城中學首次招收高一新生,201名新生成為崖城中學歷史上首屆高中生。這也是2020年9月崖城中學正式由南開公能教育托管后,結出的碩果。

關於崖州教育的好消息也不斷傳來:三亞寰島中學今年秋季學期啟用,未來還將引進更多優質教學資源,彌補崖州教育短板﹔把梅山中學、梅山小學整合成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學位上有了較大提升……

崖州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9年崖州區隻有兩所公辦幼兒園,而今年秋季開學時,崖州區公辦幼兒園的數量達到15所,2579名幼兒進入公辦幼兒園就讀,“入園難”“入園貴”現象得到有效緩解。

“雙減”落地崖州,中小學推出課后服務,項目豐富滿足不同需求。三亞市崖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改變的,不只是學校多了。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上,崖州也下了大工夫。

依托三亞市開展集團化辦學工作契機,崖州區與三亞市第四中學、三亞市第一小學等教育結對幫扶資源,規劃崖州區聯合辦學片區(目前分為五個集團化片區),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集團內學校的管理互通、師資共享、研訓聯動、文化共建和質量同進,建設學校發展共同體,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充分發揮優質學校輻射引領作用,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和質量,整體提升崖州基礎教育優質均衡水平。

同時,積極與寰島集團、南開公能教育、三亞崇德學校、瓊台師范學院等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合作辦學,結合崖州教育實情進行教學改革,有效促進崖州教育發展。特別是2020年的111名新進編制教師崗前培訓,分別在寰島實驗小學、重慶南開兩江中學進行跟班學習,使新進教師的職業素養、教學行為得到了規范指導和提升。

下一步,崖州區將繼續落實義務教育一體化推進工作,以發展素質教育為抓手,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重點,全面推進區域內集團化辦學改革協調可持續發展。

尊師重教,三亞市崖州區表彰一批2020優秀教育工作者。三亞市崖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談環保

胸懷“國之大者” 守護崖州的綠水青山

“生態環境保護是‘國之大者’,是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基本條件,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治理。”對於崖州的生態保護工作,崖州區委書記馬育紅定位十分明確。

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崖州打出系列“組合拳”守護這裡的綠水青山。

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崖州區切實抓好農村點源、面源、內源污染防治工作,按照“控源截污、清淤疏浚、開源引水”,“生態修復、長效管理”總思路,加快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和污水收集處理工作,讓黑臭水體長“治”久清,全面提升鄉村水環境質量。

“我們已經摸清了農村污水處理存在的問題和數量,整治方案已經出台,確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杜絕出現管道堵塞、村庄內黑臭水體、污水橫流等現象。爭取在明年我們的農村污水處理率可以達到90%,走在全省前列。”馬育紅說。

崖州區境內的大隆水庫,被稱作“三亞的水塔”,承擔著重要的供水任務,保護好飲用水水源地對崖州來說意義非凡。為了做好這一工作,崖州開展全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退果還林工作。計劃在2022年底前,完成大隆、抱古水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退果還林的面積約1309.77畝。

此外,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崖州還將對轄區內的河道、海岸線、防風林等加大建設和保護力度,確保崖州的生態環境“隻會變好,不能變差”。

看文化

讓資源“活起來” 打造古城旅游發展新業態

這裡是黃道婆改進創新紡織技藝之地、鑒真東渡的落腳點,更留下了唐宰相李德裕、愛國名臣胡銓、北宋開國宰相盧多遜等歷史名人的足跡。崖城學宮、文明門、迎旺塔等古跡,也無不在展現和訴說這座歷史文化古鎮的風採和魅力。然而,長期以來,這些優質的文化資源卻並沒有被很好的開發利用。

“我們現在也想把這些資源,在做好保護的前提下,進行產業化運作。”馬育紅透露,圍繞守著大好優勢旅游資源卻吃不上“旅游飯”的難點堵點,崖州正積極謀劃產業,推動民生基礎設施完善。打造古城旅游發展新業態。

項目建設方面,崖州按照《三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三亞市美麗鄉村建設管理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相關要求,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謀劃打造一批基礎設施、民生項目和產業項目、生態項目,創新完善各項制度,從制度層面予以保障,確保管理和建設並重,形成長效管理體制機制。

此外,崖州區將推動旅游全面提質升級。通過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加快推動古城開發、大南山開發和崖州中心漁港開發,以崖州古城為核心,以南山、大小洞天兩個5A級景區為支柱,輻射帶動保平村等鄉村旅游。以崖州灣科技城、崖城學宮、大白鯨·海洋探索世界為重點,發展親子研學科普游。建成綜合服務業態海鮮市場,發展海洋主題“夜間經濟”“夏日經濟”。

崖州區還將按照政府規劃、企業參與的理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古城保護開發利用。在梅聯角頭灣建設國際婚慶小鎮,探索建設影視文化產業基地。建成南山景區旅游購物中心,高品質開發崖州特色文創產品。推進多語種旅游標識標牌和旅游廁所建設,定期舉辦旅游推介會,大幅度提升崖州旅游品牌知名度,把崖州打造成旅游高地。

未來五年,崖州區要基本形成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生產總值實現年均增長10%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生態環境保護走在全市前列,民生福祉、城鄉文明程度、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要把崖州初步建成科技、先進制造業、農業、文化、旅游、教育等‘六個高地’。”說到崖州未來的景象,馬育紅信心滿滿。

日月如梭,斗轉星移。流淌了成千上萬年的寧遠河,正見証著這個千年古鎮插上自貿港“科技”的翅膀,煥發新的生機。  

相關新聞:

三亞崖州區多措並舉“強師重校” 交出亮眼“教育考卷”

三亞市崖州區:大社區構筑服務群眾“連心橋” 打造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崖州樣板”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