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推動實施非遺人才“青藍工程” 助力“黎苗文化精神家園”建設
人民網五指山3月9日電 (樊歡迪)“名師培養徒弟給予資金獎勵”“讓非遺項目進校園”“鼓勵名師創辦工作室”……2021年,五指山市大力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師技藝傳承“青藍工程”,全面加強本土非遺傳承人培養力度,進一步保護非遺技藝。
五指山市是少數民族世居地,擁有黎錦、苗繡、黎藥、黎族剪紙、苗族盤皇舞等二十余種非遺技藝。“‘青藍工程’原則上每兩年開展一次,每次有側重性地支持5-10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名師,將三年作為一個培養周期,培養一批省級及以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才。”中共五指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人才發展局局長張瓊華表示。
“經過申報、初審、復審、評審會審定,最終選出了17個單位和個人作為精准支持對象。”五指山市文化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此次參與申報的個人和團隊覆蓋了五指山周邊7個鄉鎮,年齡從二十多歲到七十多歲,“整體來看,大家的參與度比較高,很有積極性。”
黎錦傳承人劉香蘭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黎族姑娘劉香蘭13歲便跟著母親學織黎錦,出於對黎錦的喜愛,劉香蘭堅持勤練技藝,還帶動周邊婦女參與織錦。2009年5月,劉香蘭獲得“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稱號﹔同年6月,被評為《黎族織錦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不僅如此,劉香蘭還通過開展各類培訓讓更多的人喜歡上,並主動學習黎錦,傳承這門技藝。常年以來,劉香蘭在多所學校擔任校外辦學黎錦技藝班老師,並以個人名義舉辦黎錦單面織培訓班、黎錦反面織培訓班以及黎錦成品加工制作培訓班等。“這些年來,劉香蘭所教過的徒弟累計有上千個了。”據了解,類似這樣的名師,入選“青藍工程”培訓項目的,政府都會給予一筆獎勵資金來支持鼓勵他們教授更多的徒弟。
苗族盤皇舞也是五指山市一顆非遺“明珠”,盤皇舞沒有音樂,隻以鑼、鼓擊打伴奏。舞蹈古朴神秘,氣氛肅穆庄重,極具原始神秘的色彩。作為“青藍工程”扶持名師,陳秀興可謂是技藝超群。
陳秀興家中世代傳承盤皇舞,傳至他已是第14代。“盤皇舞是不能忘的,講述了苗族人刀耕火種的歷史和血液裡流淌著樂觀、勤勞、自強不息的精神。”陳秀興說,盤皇舞中有很多教人向善的內容,應該代代相傳,保留苗族的文化根源。
近年來,陳秀興先后走進海南大學、南聖中心學校、海南農墾中學等學校教學,讓盤皇舞獨具特色的魅力走進大眾的視野。同時,他還積極與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對接,申請建造非遺文化館,展覽盤皇舞的相關用具、服裝等。
通過非遺傳承人才培養“青藍工程”的實施,有效加大了非遺師資隊伍培養力度,五指山市文化館通過非遺項目“春苗”行動名師項目,將非遺技藝引入校園,由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上課,教授學生學習非遺技藝,讓校園裡的學生也能織出黎錦。
“除了給予資金支持外,我們還會對評定的非遺傳承人在政策上進行指導,擴寬渠道,進一步推廣他們的技藝,鼓勵他們在各地進行文化展演和創作非遺產品。”五指山市文化館有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我們也在進一步落實這項工作,期待能看到非遺文化在五指山遍地開花。”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