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聲音:海南在金融業方面的開放應該可以更快一步
人民網博鰲4月23日電 (李學山)“海南自由貿易港是全球的自由貿易港,作為中國和全球的一個貿易連接器,海南在金融業方面的開放,可以比其他地區和領域等各方面的開放應該可以更快一步。”4月22日,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嘉賓三亞·亞太金融小鎮鎮長、創始人張焱向人民網記者表示,今年的論壇為金融業開放和創新指引了新思路,金融改革開放應該成為海南自貿港制度創新的重要領域。
近年來,受自貿港利好政策驅動,海南基金規模迅速增長。2021年,海南新增21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新增私募基金管理規模1161億元。截至2022年2月底,海南區域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已經達到337家,管理基金規模(淨資產)1637.02億元。
作為海南第一個金融創新園區,三亞·亞太金融小鎮的發展是海南金融基金業快速發展的樣板。創始人張焱博士連續六年參加博鰲亞洲論壇,他提到:小鎮自成立的2017至2019的三年,一共僅僅注冊160家公司,每周注冊1家公司,雖然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但借助自貿港建設政策東風,自2020年至今的兩年多以來,小鎮新注冊2200家公司,每周注冊20家公司,如今已經成為全國金融基金小鎮的創新實踐基地。
大量公司的入駐帶來了地方稅收的增長,小鎮連續三年稅收實現3倍增長,2019年實現稅收2329萬元,2020年實現稅收7200萬元,到去年2021年實現稅收2.2億元以上。
“在新發展格局下,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將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金融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此次論壇更是為各行各業的經濟復蘇和發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張焱說,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主題為“疫情與世界:共促全球發展,構建共同未來”,其中很多議題是關於綠色轉型、碳中和,“比如構建可持續發展的ESG這場分論壇,凸顯了可持續發展和ESG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下,國際資本市場對於政府和企業在創造可持續價值的過程中,加強ESG風險管理和落實碳減排措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張焱表示,這也為三亞·亞太金融小鎮的業務方向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小鎮將對入駐基金開展倡議,引導他們能夠對於投資標的達到一個ESG的標准,爭當行業的表率。
“我們將從探索轉型金融、推進金融開放、深化制度創新幾個方面重點做工作,加快打造海南金融創新先行先試區。”他表示,因為海南自由貿易港是全球的自由貿易港,而海南作為中國和全球的一個連接器,在金融方面的開放,可以說比其他地區和領域等各方面的開放應該可以更快一步。
張焱分析稱,金融是產業的血液,他們將利用好海南的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和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政策,配合“兩個15%”稅收優惠,加快推進金融業開放。“去年海南第一個境外全資基金管理人——荷馬股權私募也落戶我們小鎮,為境外更多資金和管理人進入打開局面,這種跨境投資的雙向渠道暢通,為基金行業的發展營造了更寬鬆的資金流動環境,海南的金融創新將具有持續的創新性和前瞻性。”張焱談道。
如何推進海南的制度型開放?“制度型開放是我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對我們小鎮來說,就是利用實際行動,做好基金公司的服務,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金融營商環境,讓外國投資者共享海南自貿港的市場機遇和發展紅利。”
張焱告訴記者,海南省和三亞市就服務流程、優惠政策等方面進行了多項制度創新。小鎮提供“一次不用跑”的一站式服務,全程辦理入駐申請、金融局審批、市場監督管理局工商審核、營業執照出具、刻章、稅務、銀行開戶等手續。在優惠政策上,三亞還出台專門辦法,從稅收、人才、住房等方面惠及入駐小鎮各類基金。
據張焱介紹,近幾年,三亞·亞太金融小鎮構建了三位一體(產:基金、學:培訓、研:研究)共生金融業態,不斷探索投融資實踐,通過投資主體招商服務、優質項目收集整理、投融資對接實踐等工作,促進從投資到產業增長的良性循環。
“私募基金發揮著企業成長孵化器和助推器的重要作用。”他說,小鎮將進一步完善后台、中台、前台三層的基金發展支持體系,聚焦自貿港發展所需要的產業和金融方向,打造國際一流的金融培訓體系,匯聚產融要素資源,引導基金企業在全球前沿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領域積極進行戰略性、前瞻性布局,進一步助推自貿港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