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墾南繁:以“五化”助力熱帶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三亞3月8日電 (記者 毛雷)在海南,最不缺的就是果園。
當前,一個總投資34億元、佔地30000畝的“大果園”—— 七仙嶺全球熱帶水果博覽中心項目正在海南保亭如火如荼地建設。
這個“大果園”對於海南自貿港建設有著怎樣的意義?項目建成后將發揮怎樣的作用?日前,人民網記者採訪了海墾南繁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智全。
“讓海南為中國熱帶水果產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人們印象中,海南是不缺水果的。誠然,在這個熱帶海島,幾乎到處都能見到果園和多種多樣的水果。
然而,與優越的熱帶氣候相比,海南對於我國熱帶水果產業的貢獻,卻沒有達到其應有的高度。
“海南的熱帶水果雖然顯得品類繁多,但無論從‘質’還是‘量’上,都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李智全說,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是黨中央對海南的要求,且海南省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積極引進和培育熱帶果蔬優質品種。七仙嶺全球熱帶水果博覽中心項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為什麼落戶保亭?李智全表示,保亭位於北緯18°黃金緯度區域內,氣候溫而不熱、涼而不寒、爽而不燥、潤而不潮,具備得天獨厚的農業發展條件。同時,項目核心區主要依托建於1954年的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這裡熱帶水果引種種植歷史悠久,紅毛丹、山竹子種植資源圃保存具備規模,產業優勢明顯。
2022年7月,海墾集團組團考察雲南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考察后進一步明確,項目要作為海南熱帶水果產業全產業鏈創新蛻變的承載地,以保亭植物園為基底, 建設保亭熱帶水果引種及展示中心項目,打造成為集熱帶果蔬優質種苗引進、科普展示、種苗培育、旅游、加工和展銷相融合的重要產業化項目 ,通過項目實施鏈接南繁硅谷和下游(農戶)農民種植端,從而帶動鄉村振興和旅游發展、促進保亭墾地融合、城鄉一體化發展。
“我們就是要通過打造這一項目,讓海南為中國熱帶水果產業作出應有的貢獻。”李智全說。
“通過‘五化’實現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戰略目標”
“七仙嶺全球熱帶水果博覽中心項目的主基調就是‘五化’。” 李智全說,博覽中心將通過產業化、國際化、專業化、標准化和信息化發展,實現海南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尤其是熱帶特色水果產業方面的戰略目標。
產業化是“五化”的核心。李智全介紹,博覽中心項目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來實現優質種苗引進、科普展示、種苗培育、旅游、加工和拍賣銷售等相融合,最終實現海南熱帶特色高效果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的飯碗要裝中國糧食,中國的熱帶水果也要用中國種苗。”李智全表示,果博中心將整合多方資源,在保証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引進優質種源,打造高標准的育種育苗基地,從而進行規模化種植,打造展示和交易平台。同時,對園區進行景觀化改造,將旅游產業納入其中,真正做到一二三產業融合。
其次是國際化。果博中心有著豐富的優質水果引進經驗。始建於1954年的保亭熱帶作物植物研究所,至今已引進了包括紅毛丹、圓滑番荔枝、嘉寶果、佛手、山竹子、巴西櫻桃、榴蓮、可可、蛇皮果、蛋黃果、水果椰子、媽咪果、白柿、鱷梨、黃晶果、巧克力布丁在內的100多種熱帶水果。
“接下來,我們要充分利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政策優勢,加強同全球熱帶地區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將更多優質的熱帶水果品種引進來。”李智全說,他們還計劃通過開展學術論壇等形式,進一步加強對外交流,提升海南的熱帶水果產業發展水平。
“既然要做全球水果博覽中心,那我們必須有專業化的機構和團隊。”李智全表示,海墾南繁產業集團當前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和海南省農業農科院合作,組建了專業的專家團隊,在優質種源的引進方面提供咨詢和服務。
在李智全看來,當前海南的熱帶水果產業屬於“有量沒有質”, 博覽中心的專業化發展道路,就是要聚焦解決這一問題,實現海南熱帶水果產業提質升級。
除了專業化,標准化也是果博中心的一大亮點。
“我們農業現在需要提升的就是標准和品牌。”李智全說,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在農業生產標准化上下功夫。
當前,海墾南繁產業集團與行業相關龍頭企業合作,打造科學的標准化方式和流程,從科研、育種、示范、推廣、農資管理、包裝到銷售,打通各個環節,計劃通過標准化的方式,提升農業發展品質。
“我們要打造智慧農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進一步提升整個產業的品質。”李智全介紹,果博中心將通過眾多科技手段的運用,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熱帶水平知名品牌。
同時,還可以進行“數字產業化”的嘗試——將大規模種植、銷售等環節的數據進行包裝和銷售,進一步提升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附加值。
“目前,果博中心項目一期即將與大家見面。相信通過‘五化’運作,海南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戰略目標必將實現。”李智全說。
相關新聞:
海墾南繁:把七仙嶺全球熱帶水果博覽中心打造成“墾地一家親”樣板工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