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工藝美術大師吳孔德:海南黃花梨香飄巴黎

記者 邱江華
2024年03月15日08:46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海南黃花梨香飄巴黎

  吳孔德在創作中。

  吳孔德的根雕作品《老子》。

  在法國巴黎,吳孔德向嘉賓介紹黃花梨根雕作品《觀硯問道》。 本組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編者按

  今年是中法文化旅游年。

  “你好!中國 陽光海南”國際影像展暨海南旅游文化推介活動近日在法國巴黎舉行,300多件獨具海南風情的影像作品和非遺工藝品亮相巴黎。其中,海南根雕作品《觀硯問道》、來自昌江石碌鎮水富村的牛皮凳吸引了國際友人的目光。

  它們如何被創作出來?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凝神遠望的蘇軾衣衫寬鬆,胡須飄逸,手捧一方硯台,眼神深邃而有力……這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孔德的黃花梨根雕作品《觀硯問道》,於細微之處還原了一個性情洒脫、睿智大氣的蘇軾形象。

  這一作品日前在法國巴黎亮相,吸睛無數。世界旅游組織特別顧問瑪麗-皮埃爾·布歇-奧利耶女士對這件作品反復品味,在她看來:“海南黃花梨木頭與蘇軾形象完美融合,體現了東方藝術之美。”

  沉浮海南根雕界多年,吳孔德與黃花梨的緣早已濃得化不開。“大家都知道海南黃花梨這樣的上等木料,我希望通過根雕技藝,為海南的木料賦予文化內涵,推動根雕作品成為海南自貿港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吳孔德說。

  一把刻刀讓朽木煥發新生

  法國巴黎,當地時間3月8日,“你好!中國 陽光海南”國際影像展暨海南旅文推介活動在巴黎東方中心舉行,現場設置了陽光海島、雨林精靈等圖片展區,同時還有黎族服飾、黎族織錦、椰雕、貝雕等200余件海南特色非遺展品悉數亮相。

  在現場,除了《觀硯問道》,吳孔德還帶來了根雕作品《老子》,凝神閉目的老子形象穩重端庄,似乎在訴說著大道至簡。法國藝術家雷米·阿隆先生認為:“通過藝術作品跨時空探討中國傳統文化,這種感覺很奇妙。”

  作品見匠心。這些根雕作品,透著古朴大氣,盡顯雕刻工藝的非凡。而吳孔德的根雕故事,就如同眼前這些由朽木蛻變而成的藝術品一般,閃耀著獨有的光芒。

  來自浙江麗水的吳孔德,身上洋溢著江南水鄉的靈氣。20世紀80年代,盆景產業熱度漸起,吳孔德開始學習根雕。雖毫無藝術基礎,但好學、肯學又勤於鑽研的吳孔德很快就上了手。

  縱觀吳孔德這些年創作的根雕作品,包羅萬象,卻尤以人物為主。在他的刻刀下,誕生了端庄威嚴的佛像、表情夸張的羅漢、靜心冥思的達摩、充滿禪意的王維、性情洒脫的蘇軾、才華橫溢的李白、剛烈耿直的屈原……無一不立體傳神、活靈活現。

  “根雕要善於鑽研。”每一個靈感迸發的背后,都是吳孔德對歷史人物的熟稔於心,他細心揣摩思量人物不同時期的性格和靈魂,甚至把歷史人物當成朋友一般去了解,與人分享交流。“創作中,要試圖與人物對話,讓人物在枯木之上復活蘇醒。”

  扎扎實實的從藝之路讓吳孔德這些年獲得了不少榮譽,如國家一級技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海南黃花梨家具制作技藝非遺項目傳承人等。

  讓海南根雕走上更大舞台

  “根雕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吳孔德解釋說,所謂七分天成,指的是木材,根雕應體現材料的美,尊重根材的物質結構。愛根雕的人都知道,南國有嘉木,自古名貴木材都生長在熱帶,海南有黃花梨、陰沉木、沉香木、坡壘木、紅椆木、粗榧木等。

  “海南的木材質量普遍較好,毛孔細膩、不易裂開,敲打起來能聽到清脆的‘咚咚’聲。”2005年,吳孔德在同行推薦下來到海南,自此被海南這片木材的沃土深深吸引,開啟根雕人生的新篇章。

  讓吳孔德頗為驕傲的作品《凝思》,就是用海南黃花梨做成的。“這是一塊爛掉了的海南黃花梨,一開始大家都沒有創作思路,卻又不願意舍棄這塊珍貴木料。”吳孔德經常想,究竟怎樣才能用好它,最終決定利用壓縮變形的技法雕刻一個全新的蘇軾形象。

  還有作品《無心為宗》,也是吳孔德利用廢棄船木進行創作的。作為海南船木雕刻的開創者,他大膽探索變廢為寶,賦予了船木新的生命。“別人做到的我要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我也要做到,這是我的藝術追求。”

  在吳孔德看來,木材上好的根雕作品價值自然不菲,但更有價值的作品,更看重創新創意。“創作更多具有海南民俗民風的作品是我接下來努力的方向。”

  這些年來,為了傳播、振興傳統工藝,吳孔德走進高校任教,招收徒弟,傳授技藝,培養了多名南海工匠和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與此同時,他多次帶著作品參加各種展會,還曾獲得第十四屆深圳文化創意博覽會最高創意獎金獎,讓海南根雕走上更大舞台。

  “用海南的木料也好,雕刻海南的文化主題也好,我希望具有海南特色的根雕可以為更多人所知。”吳孔德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更多人做好海南的木藝產業,做出海南特色、講好海南故事、傳播中華文化。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