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清明催生另类"商机" 海口多陵园现代劳扫墓

    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各墓区、陵园陆续迎来扫墓高峰。代人描红墓碑、除草、推销花束、引路进入墓区停车......

清明期间海南全岛有雨 外出祭祖多加防范

    “清明时节雨纷纷”,或将成为今年海南清明节期间天气的写照,记者3日上午从海南省气象台了解到,受冷空气影响,清明节当天......

海口多条清明公交专线4日6:30开通 禁滞站

    清明节临近,为确保公共交通有序,实现“文明低碳祭祀”,4日至6日,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将增设多条公交专线和上落点。

 动态信息

清明由来与传说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网上祭奠

清明习俗

  春风十里,梨花风起,荞麦青青——这是清明节气的物候。此时,花都绽开了,明前茶待采了。
  清明生发三次演变,一变:从物候学上的节气清明,变成传统文化中的节日清明;二变:由万物的气清景明之象,变为世人的悲欣交集之感;三变:文化内涵、习俗活动日益多元化,祭奠先人只是其中之一。
  我们不禁要问: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这么多,它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清明传统的习俗活动如此多,为何现代人还是感觉内容较单调?怎样才能分流每年的“清明祭扫、出行大潮”?复兴清明节文化,要点在哪里?
  对阡陌纵横的农业中国来说,清明是刀耕火种的一个节气;对忠孝仁义的道德中国来说,清明是缅怀先祖的一种祭扫;对许多上班族而言,清明是外出踏青游玩的节假日。清明是“节假日、节日、节气”的三合一,也是“悲、欣”一体——既有缅怀逝人的悲痛泪水,又有踏青嬉戏的言笑晏晏。
  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最具矛盾色彩的莫过于清明节了。人们可以将祭奠和出游合而为一,祭扫完毕则游春赏景,并且大快朵颐尽兴而归,丝毫不觉得有何不妥。就此,唐高宗时就下过一道诏令表示不满,说“既玷风猷,并宜禁断”,意思是说“有损风教德化,应当严格区隔开”。
  但联想起中国人称“丧事”为“白喜事”,就能明白悲伤和喜悦同存的道理。即为的是用喜庆、热闹的气氛冲淡丧失亲人的悲恸。正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转悲为欣,是中国人境界的体现。 这和清明节的演变有关。各地的清明风俗习惯林林总总,但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方面:祭祀、游乐、饮食。这三方面其实就揭示了清明节的演变轨迹。
  简单说来,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后来逐渐与寒食节和上巳节融为一体。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囊括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诸多内容的传统节日,并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综合性重大民俗节日。可以说,清明节是几乎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