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岛民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曾经张口闭口的海南话,如今似乎只用来和家人交流。近日,“海南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招募方言发音人”的消息引起了许多海南人的关注。记者走访发现目前会说海南话的人越来越少,相比教孩子说海南话,很多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学外语。现在海口市区的小学生、初中生基本不会讲海南话了。究竟是谁,“偷”走了海南方言?

留住琼音!全省范围内征集老年方言发音人

    海南将向每个市县征招老年方言发音人男女各6人,年龄在55岁-70岁之间,能说地道的本地方言,身体健康,开朗健谈,无缺门牙的情况,文化水平应为小学以上,高中以下;青年方言发音人,每个市县男女各6人,年龄在25岁-35岁之间,能说地道的本地方言,学历不限;地方普通话发音人每个市县9人,年龄、性别不限。能说普通话但水平不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当于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不入级各3人);口头文化发音人6人,年龄在55岁-70岁之间;熟悉当地歌谣、故事及其他口头文化内容。

  • 被确定为正式发音人的,根据工作量将给予适当报酬。采录验收合格后,省教育厅将向正式发音人颁发荣誉证书,其采录的数据将进入国家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永久保存。

现状

海南老爸茶海南老爸茶 海南老爸茶海南老爸茶

会说海南话的人越来越少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推广,城市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外省人员的不断增多,海南方言出现了弱化趋势。会说海南话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几乎不再使用海南方言。

万宁阿公:孙子们觉得用处不大

  • 现在的孩子,别说是讲海南话了,有些甚至听不懂。“我有两个孙子,正在上高二的大孙子还听得懂一些海南话,正在上初二的小孙子根本听不懂,我想让他们学习讲海南话,但他们都觉得没必要,学了没多大用处。”朱汝争叹了口气说,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海南方言的未来。

临高大叔:别人会觉得你很“土”

  • 李全说,不止是他自己,现在很多父母都觉得教孩子讲海南话没多大用处,认为海南话不“洋气”, “现在你说海南话,别人会觉得你很‘土’。”李全告诉记者,如今说海南方言的人还是农村比较多,在城里说方言,一方面别人听不懂,另一方面别人会觉得你见识少,认为你素质低。
  • 昌江小伙:说家乡话被认为不上档次 
        现在李帅跟朋友聊天,有时候会普通话穿插着家乡话来说,“他们就会嫌弃我,说‘能不能好好说话’。”李帅告诉记者,如今身边跟他同一年龄段的人差不多都不会说海南方言了,并且觉得海南话说起来不帅气也不好听,聊天时会时不时蹦出“倍儿爽”、“吃嘛嘛香”这样子的北京方言,“或许这些语言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吧。”
  • 海口幼儿园老师: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说外语
        “现在大部分幼儿园要求老师讲普通话,家长也希望孩子能说流利的普通话。”陈老师告诉记者,有些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门口时,还用海南方言跟孩子交流,但孩子一进幼儿园大门,就全都说普通话了。陈老师说,她曾经尝试用海南话哄孩子,但是不被家长认可,“相比教孩子说海南话,很多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说外语,甚至会把孩子送到双语幼儿园,早点接受英语教育。”

调查

琼剧琼剧 琼剧琼剧

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 你会教孩子说海南话吗

    记者走访发现,现在许多城里孩子不懂海南话,或者只能讲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有的家长认为,海南话不用刻意去教,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说了;也有家长认为,海南话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所以从小教孩子学普通话、学英语;甚至有家长对让孩子学海南话表示不屑,认为没必要。

讲海南话最多的地方

  • 记者走访海口市农贸市场、老爸茶店等地,发现到处都可以听到海南方言。但是,很多受访者表示,只有买菜或跟认识的人交流时才使用海南话。记者了解到,本土居民讲海南话最多的地方还是在家里,此外就是老爸茶店等固定场所,而学习、工作中主要还是讲普通话。

孩子能听懂一些日常用语但说不出来

  • “女儿上小学五年级,儿子上学前班,他们都不怎么会说海南话。”陈先生是万宁人,妻子是定安人,陈先生说,家人用海南话交流时,孩子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但是自己却说不出来,“可能是环境的原因,我和妻子在家都习惯用普通话交流,孩子也就说普通话了。”
  • 认为说好普通话比说好海南话更重要 
        符女士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但她认为,孩子说好普通话比说好海南话更重要。符女士说,她是文昌人,说起本地方言可以滔滔不绝,但说普通话时就明显带有海南口音。“我和老公都是海南本地人,家里的人也都说海南话,我担心女儿普通话说不标准,以后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因此,符女士希望女儿不要受到方言影响,能够把普通话说流利,“方言不用特意去教,以后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说了。”
  • 用方言讲话格外亲切我觉得这样很好
        今年23岁的童女士是长流镇人,平常用略带海南口音的普通话跟同事交流,但一旦接到家人的电话,童女士一口流利的长流话就足以让同事目瞪口呆了。“我觉得用方言讲话格外亲切,上大学时,每天都会跟家人、朋友通电话,用普通话不够畅快,用长流话才能聊尽兴。”童女士说,她平时跟同事交流还是说普通话,但下班回到家就会使用方言,“我觉得这样很好,以后有了小孩,也会教孩子说长流话。”

海南十大方言你知道多少?

海南话

狭义的海南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全省有500多万居民通用海南话,主要分布在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

海南话

狭义的海南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全省有500多万居民通用海南话,主要分布在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

黎话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系,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个方言。全省黎族人民使用,主要分布在琼中、保亭、陵水、白沙、东方、乐东、昌江等自治县和三亚市、通什市。

黎话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系,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个方言。全省黎族人民使用,主要分布在琼中、保亭、陵水、白沙、东方、乐东、昌江等自治县和三亚市、通什市。

临高话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比较接近壮语。约50万居民使用,主要分布在临高县境内和海口市郊西部的长流、荣山、新海、秀英等地区。

临高话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比较接近壮语。约50万居民使用,主要分布在临高县境内和海口市郊西部的长流、荣山、新海、秀英等地区。

儋州话

属汉藏语系汉语粤语方言系统。40多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昌江、东方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

儋州话

属汉藏语系汉语粤语方言系统。40多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昌江、东方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

军话

属汉藏语系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是古代从大陆充军来海南岛的士兵和仕宦留下的语言。10万多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县、东方市、儋州市和三亚市的部分地区。

军话

属汉藏语系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是古代从大陆充军来海南岛的士兵和仕宦留下的语言。10万多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县、东方市、儋州市和三亚市的部分地区。

苗话

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主要在中部、南部地区各市县以及少数在其他县的约5万苗族居民中通用。

苗话

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主要在中部、南部地区各市县以及少数在其他县的约5万苗族居民中通用。

村话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约6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东方市、昌江县昌化江下游两岸。

村话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约6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东方市、昌江县昌化江下游两岸。

回辉话

世居的回族居民约6000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亚市回辉、回新2个村,白沙县、万宁市少数居民使用。

回辉话

世居的回族居民约6000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亚市回辉、回新2个村,白沙县、万宁市少数居民使用。

迈话

属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广州话。是汉人使用的语言,但使用人数不多,分布不广泛,目前只有三亚市市郊的崖城和水南一带居民使用。

迈话

属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广州话。是汉人使用的语言,但使用人数不多,分布不广泛,目前只有三亚市市郊的崖城和水南一带居民使用。

蛋家话

属粤语方言。仅三亚港附近的汉族居民使用。此外,还有三亚市、陵水县等沿海渔民使用船上话,港口、铁路、矿山、国有农场职工使用白话、客家话、潮州话、浙江话、云南话、福建话等。

蛋家话

属粤语方言。仅三亚港附近的汉族居民使用。此外,还有三亚市、陵水县等沿海渔民使用船上话,港口、铁路、矿山、国有农场职工使用白话、客家话、潮州话、浙江话、云南话、福建话等。

这些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琼剧

用海南方言(俗称海南话.属闽南语系)演唱,清代俗称“土戏”,琼山、海口一带俗称为“斋”,清末民初又名“海南戏”;因其形成于古称琼州所在地琼山,因此国外琼籍华侨谓之“琼州戏”、“琼音”。

琼剧

用海南方言(俗称海南话.属闽南语系)演唱,清代俗称“土戏”,琼山、海口一带俗称为“斋”,清末民初又名“海南戏”;因其形成于古称琼州所在地琼山,因此国外琼籍华侨谓之“琼州戏”、“琼音”。

儋州调声

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汉族民间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儋州调声主要特色是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是汉族民间文化优秀遗产。 2006年5月20日,儋州调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儋州调声

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汉族民间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儋州调声主要特色是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是汉族民间文化优秀遗产。 2006年5月20日,儋州调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高哩哩美

临高渔歌的主要歌调。于2008年入选海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哩哩妹”渔歌调发源于临高县新盈镇渔村,因为歌里(临高方言)唱道:“浪响后‘珠咪’,沙白前‘九墟’”“珠咪”是新盈港北边的自然石堤,“九墟”指新盈港以南的安全村边的白沙滩,据传这句歌词已传唱了上千年之久。

临高哩哩美

临高渔歌的主要歌调。于2008年入选海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哩哩妹”渔歌调发源于临高县新盈镇渔村,因为歌里(临高方言)唱道:“浪响后‘珠咪’,沙白前‘九墟’”“珠咪”是新盈港北边的自然石堤,“九墟”指新盈港以南的安全村边的白沙滩,据传这句歌词已传唱了上千年之久。

临高人偶戏

是一种海南省的汉族民间艺术。系从民间用佛像祭祀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故亦称佛子戏。其表演特点为幕台不设布幛,演员手擎木偶化装登台,人与偶在台上共同扮演角色,以人的表演弥补木偶感情的不足。人偶戏以本地的民歌调为主要唱腔,优美动听。临高人偶戏是全国惟海南独有、世界少见的稀有剧种。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临高人偶戏

是一种海南省的汉族民间艺术。系从民间用佛像祭祀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故亦称佛子戏。其表演特点为幕台不设布幛,演员手擎木偶化装登台,人与偶在台上共同扮演角色,以人的表演弥补木偶感情的不足。人偶戏以本地的民歌调为主要唱腔,优美动听。临高人偶戏是全国惟海南独有、世界少见的稀有剧种。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海南公仔戏

又称木偶戏、傀儡戏或手托木头戏,是海南省具有地方特色的汉族戏曲表演艺术品种之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因它的产生比海南大剧琼剧还要早,故琼剧艺人称公仔戏艺人为“师兄”。 海南公仔戏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重点保护名录。

海南公仔戏

又称木偶戏、傀儡戏或手托木头戏,是海南省具有地方特色的汉族戏曲表演艺术品种之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因它的产生比海南大剧琼剧还要早,故琼剧艺人称公仔戏艺人为“师兄”。 海南公仔戏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重点保护名录。

黎族民歌 

按其表现形式分为用黎语唱的传统古老民歌和用汉语海南方言唱的受汉族文化影响的民歌。黎歌有一套优美的曲调,类似唱腔,如琼中、保亭两县的“罗哩调”,琼中县的“水满调”等。 2008年,黎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民歌

按其表现形式分为用黎语唱的传统古老民歌和用汉语海南方言唱的受汉族文化影响的民歌。黎歌有一套优美的曲调,类似唱腔,如琼中、保亭两县的“罗哩调”,琼中县的“水满调”等。 2008年,黎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崖州民歌

海南省汉族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流行在三亚、乐东黄流及古崖州属地。汉族客家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蔚起于古崖州"西六里"乡间并向四周传播的一种汉语民谣。古老的崖州民歌,至今仍在传唱。没有任何花哨的修饰,民歌歌手将热情的曲调注入吟唱中,把对生活的热爱用质朴的语言淋漓畅快地一一释放。2006年5月20日,崖州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崖州民歌

海南省汉族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流行在三亚、乐东黄流及古崖州属地。汉族客家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蔚起于古崖州"西六里"乡间并向四周传播的一种汉语民谣。古老的崖州民歌,至今仍在传唱。没有任何花哨的修饰,民歌歌手将热情的曲调注入吟唱中,把对生活的热爱用质朴的语言淋漓畅快地一一释放。2006年5月20日,崖州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三月三节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

黎族三月三节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

如何保护

汪涵:海南方言的保护我是一定会做的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著名主持人汪涵接受海南特区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海南话”以及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方言,与全国其他地方的方言一样,都处于一种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的状态,“海南的方言特别宝贵,按照计划,在做完湖南的方言调查项目后,我就会着手对全国的方言进行调查、整理和保护,海南方言的保护我是一定会做的。”汪涵说。

海南大学教授:在学校开设方言课程

    海南大学教授钟哲辉认为,让方言走进课堂是保护地方特色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他说,有些方言是不能简单用普通话来表达的,例如,“呀诺达”是海南方言中“一二三”的音译,但海南方言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呀”表示创新,“诺”表示承诺,“达”表示践行,同时“呀诺达”又表示“欢迎、你好”。钟哲辉建议,在学校开设方言课程很有必要,让海南方言和普通话相辅相成。

海师语言学老师:若不实施拯救消失的可能性很大

    海南师范大学语言学老师杨一旗表示,现在部分年轻人觉得说海南话不洋气、不上档次,却觉得粤语很好听,这是一种对本土文化不够自信的表现。杨一旗介绍,客家人对方言很重视,多少年来一直铭记着“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训。然而,海南人却没有这种把方言传承下去的思想,“海南本土村民对于语言的保护力度不够,有些人甚至想早点抛开地方方言,全面接受普通话,这是海南话日渐没落的一个原因。”

文昌退休教师:通过场景对话、琼剧等传授海南话

    文昌中学退休教师云凰曾在2006年受新加坡海南会馆的邀请,赴当地为海南华侨举办海南话讲座。昨日,云老师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没有现成的海南话教材,上课所用的教材都是他亲自编写,将课程设为生活习俗、传统节日、婚姻、称谓、陈规陋俗等五个方面,通过场景对话、传唱民谣和琼剧等方式传授海南话。“听课的华侨都是中年人,他们听到乡音,都感觉很亲切。”云老师说。

省政协委员:应加大宣传力度

    “传承海南方言有利于海南文化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外地海南人及其后代的乡情回归,增强凝聚力。”今年海南两会上,省政协委员陈祎平、李仁君、苏萍提出,推广普通话与传承保护海南方言并不矛盾,有意识地保护和继承海南方言,很有必要。他们认为,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中小学生学说海南方言;编撰或补充海南乡土教材,试行在中小学开设海南方言课,在高校开设海南方言选修课或讲座;由政府出资出版推广海南方言的字典、音像制品等。

省政协委员:保护海南话,刻不容缓

    省政协委员杜丽银也表示,对于方言来说,最有效的保护方式不是静态的研究而是动态的使用,唯有在使用中传承,才能让方言焕发生机,“可以在电视、广播等媒体加播方言节目,在图书馆、纪念馆、公交车、动车等增加海南话讲解、广播。”杜丽银说,保护海南话,刻不容缓。

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方言?

  • 对于在外拼搏的游子来说,乡音就代表了乡愁。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方言正渐渐受到冲击,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会说,甚至听不懂方言。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方言?


     

    一: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不矛盾

    首先要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不矛盾,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更不是否认方言的交流作用。


     

     二:每个家庭都应成为方言教育阵地  

    一个人会方言大多是受了长辈们的耳濡目染,可以说,家庭的语言教育环境对孩子的语言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上,很多人普通话、外语说得很溜,却不会说老家的方言,这或许和家长们的刻意规避有关。


     

     三:留住最美乡音从科学保留开始

    政府部门应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对方言进行系统全面采集、及时整理,并收录建档,以镇乡(街道)为单位,建立不同的方言版本。

 

      

  • 昵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