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风雨历程,70年砥砺奋进,新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三亚海棠区也由滨海渔村发展成为“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为展现海棠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象、新风貌、新成就。国庆节来临之际,三亚市海棠区联合人民网海南频道,寻找了多位在海棠区工作或生活的名叫“国庆”或者国庆节当天出生的人,从他们的视角来反映新中国和三亚海棠区70年来的沧桑巨变,用他们的语言来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他们和祖国的故事,他们和海棠区的故事。
三亚海棠区:红色热土谱写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三亚海棠区紧跟时代步伐砥砺前行,抓住“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等重大历史机遇,实现华丽转身,形成三亚改革创新的开放高地。
未来的海棠区,正朝着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推进“改革开放标杆区 、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城乡融合引领区、生态环保示范区、民生幸福实惠区”五大标杆建设,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国际化创新城区。
骨子里传承着红色基因的海棠区人民,继承了革命先烈们砥砺前行的进取精神,正以奋发、昂扬之姿续写红色热土的新篇章。
水上教练汤国庆: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汤国庆是一名水上项目教练员,在碧水蓝天交映的蜈支洲岛工作。和众多海棠湾本地人一样,汤国庆在自己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2005年,海棠湾被定位为“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2008年,海棠湾以“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发模式迎来了实质性开发建设。得益于自然、旅游等资源优势,短短数年间,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得以加速发展。“国家海岸”迅速成为海南一个新兴的高端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旅游就业”的空间更广阔,海棠区越来越多的渔民“洗脚上岸”,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汤国庆便是其中之一。
龙江村老支书高方奇:我和新中国"同岁"
“我今年70岁了,很荣幸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岁’!”在自家的小院里,三亚市海棠区龙江村委会的老支书高方奇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给记者讲述龙江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方奇说,2008年后,海棠湾开启“蝶变之路”,伴随着区域发展模式的转型,附近很多农民也完成了“华丽转身”,在家门口的酒店、商场、游乐场上起了班,高方奇的儿子就是其中一员。
见证了龙江村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方奇现在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家里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也都有新的发展,“有房住,有钱赚,又可以出外做工,我们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老支书黎伯牛:我见证了海棠湾腾飞
“我是‘六零后’的海棠湾人,很有幸,我见证了海棠湾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说起海棠湾的发展,三亚海棠区龙江村老支书黎伯牛满脸的自豪。
1962年国庆节出生的黎伯牛,做梦都没想到现在的日子会这么好。因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吃的穿的都得靠自己。“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家旁边就有市场,基本上各种生活用品都有。”如今的黎伯牛居住在干净整洁的安置区,一栋栋小楼鳞次栉比,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让他感叹“比城里人日子还好。”
后来,黎伯牛开始进入村委会工作,日子过得不温不火,直到发展的春风吹到海棠湾,见证了海棠湾“腾飞”的时刻。
三亚教师王永杰:我的人生规划在海棠湾
“国家大庆,家庭小庆,年纪越大,越感觉到能与新中国同庆生,这种联结意义非凡!”说起国庆,三亚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心理咨询老师的王永杰感触颇深。
1984年国庆节,王永杰出生在河南周口一个教师家庭,本来父母属意取名“国庆”,因为是女孩才改了名字。
“海棠区这两年发展太快了,我对这里发展前景很有信心”王永杰感慨道。从河南到海南,王永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继续追寻着自己向往的生活,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她说,“我选择留在三亚,留在海棠湾,因为我的人生规划已经写在这里。”
范国庆:想把父母接到三亚来安家
我很喜欢三亚,在这里读书三年认识了很多朋友,感受了南北气候差异和文化差异,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范国庆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年轻姑娘,正在三亚学院旅游管理系读大三的她已经在三亚海昌梦幻不夜城商品部实习两个多月。
“海棠区是首屈一指的国家海岸,这里聚集了好多旅游新业态,未来肯定会有不错的发展,我很看好这里,毕业以后做个导游。”范国庆笑着说。
“等我成为一名真正的导游,打拼几年后,打算把父母接到三亚来。跟我住在一起。”范国庆已经憧憬起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