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育才生态区构筑“红色矩阵”赋能乡村振兴

在三亚育才生态区,从田间地头到村居院落,处处跃动着“党建红”——这,正是当地群众心中最真实的幸福底色。
   从那受村百亩瓜菜大棚里播下新奇特优“春天希望”,到青法村“稻田原野议事台”上村民围坐共商村事;从立才社区党员先锋队在台风中冲锋在前,到马脚村日间照料中心传出老人们的欢声笑语……
   近年来,三亚育才生态区坚持把党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以组织力提升发展力、治理力、服务力,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治理优、民生暖的新路径。未来,三亚育才生态区将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定盘导航”的核心作用,让这抹鲜艳的“党建红”继续在育才生态区的青山绿水间迸发磅礴力量,为海南自贸港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书写更多生动注脚。

图瞰和美乡村

党建+赋能乡村治理与发展

三亚市乡村党建品牌如何写好治理、发展与养老“三篇文章”

如何让党建工作的“软实力”成为乡村治理与发展的“硬支撑”?
   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马脚村以“马脚·印”党建品牌作出了有力回答:该村以“走在实处”的精神巧妙调解邻里矛盾,并精准发展榴莲蜜特色产业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通过日间照料中心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与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依托“马脚·印”党建品牌,马脚村把实事办在村民心坎上,让基层治理既有温情、更有实效,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田野议事架起乡村“连心桥”​

三亚育才青法村议事台奏响乡村和美曲

这应该是风景最好的‘会议室’。”站在“稻田原野议事台”,望着旁边即将收获的稻田和一片片绿水青山,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青法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嘉鑫笑着说。
   之所以叫“稻田原野议事台”,因为它确实是在一片风景优美的稻田旁,一棵大树的树冠成为天然的“天花板”。据介绍,“稻田原野议事台”就是想结合农村生活特点,把基层党建工作从室内拓展到田间地头,打造独具农村特色的党建阵地和党建品牌,更加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服务群众。它不仅是农村党员和村民传播先进文化、化解基层矛盾、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更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氛围中,成长为“群众议事的开放平台”“民情收集的温馨窗口”和“乡风文明的生动讲堂”。

产业“蝶变”种出千万产值

一副“对联”里的产业“蝶变”密码

“认知高远天地宽,力耕辛勤收获满”。在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集体产业的百亩大棚基地门口的一副对联格外醒目,这正是那受村在党建引领下实现“蝶变”的生动注解,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引领下,走出了一条“智”领发展、“力”耕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党建引领下的那受村,产业日益繁盛,村民的“钱袋子”也更鼓了。短短三年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24万元到200万元的突破;村民人均收入也从1.6万元提升至2.9万元。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正是那受村破茧成蝶、活力奔涌的生动证明。

视听美丽乡村

打造“甜蜜经济”新高地

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