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

余小艳 通讯员 叶上荣

2020年01月03日08:40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产业多 品牌响 “钱途”广

  2019年12月31日,澄迈县桥头镇武田村种养合作社社员们在采收菜心。本报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叶上荣 摄

  “前几天刚卖一批白菜赚了4000多元,今天最后一批卖完改种皇帝菜,还能再赚1000多元。现在种菜比在外务工挣得多。”2019年12月31日15时许,在澄迈县桥头镇文昌村的一处菜地里,村民符龙基一边和妻子忙碌着,一边高兴地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在符龙基的菜地里,除了白菜,还有蒜苗、皇帝菜以及刚出土的菠菜苗。

  桥头镇是澄迈“菜篮子”基地,菜品销往海口及澄迈周边市县菜市场。目前,桥头镇叶菜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像符龙基一样通过种植叶菜脱贫致富的贫困户有60余户。

  桥头镇叶菜种植产业的发展是澄迈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澄迈县各乡镇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

  因势利导 做大传统叶菜产业

  桥头镇下辖8个村委会,除沙土村和西岸村种植地瓜外,其余村庄大多种植叶菜。近年来,桥头镇政府不断夯实脱贫致富路,鼓励村民们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叶菜种植产业。

  “这个季节青菜售价最低每斤2.5元,一些海口和澄迈县城的菜商晚上9时左右会把车开到地头来收菜,由于供不应求,菜商来晚了还会出现收不到菜的情况。”桥头镇美位村村民王光德说。

  王光德家的8亩菜地,半边是绿油油的皇帝菜,半边是大白菜和青菜。“一个人忙不来,只好请了4名女帮工。趁着最近几天菜价高,早卖早收益,争取赶在今年春节前再播种一轮青菜。”王光德说。

  站在王光德菜地旁向村庄放眼望去,成片的方形菜地里种着蒜苗、辣椒、白菜、皇帝菜……好一幅色彩斑斓的田园画。

  “蔬菜品种多,土壤富硒,水质好,种出的菜清甜可口,营养价值高,深受菜商青睐。”桥头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桥头叶菜的优良品质吸引不少周边市县菜商主动来到田间地头进行交易,因此村民种菜积极性都很高。

  据介绍,近年来,澄迈县委县政府、桥头镇委镇政府贴心帮扶,因势利导,不断加大资金补贴投入力度,也是菜农种植热情高涨另一重要因素。

  2017年,澄迈县政府给桥头镇菜农的补助资金每亩达500元;桥头镇委镇政府每季度组织农户参加生产技术培训,为实现精准脱贫,还积极召集贫困户参加每周的电视扶贫夜校,并因户施策,把技术员请到田间地头给贫困户现场指导;同时将水泥路修到田间、电线拉到地头,以方便村民种菜和交易。

  “以前是用牛耕地,挑水浇菜,如今路通、电通、水通,机械化种菜,轻松、效率高,越干越有劲。”桥头镇善丰村脱贫户吴德龙说,2018年他家在帮扶责任人的指导下,发展种菜产业,并通过政府危房改造,一年后脱贫并住进了新房。

  党建引领发展 “道南福芋”助脱贫

  相对于桥头镇靠海优越的地理位置,有深厚的产业发展基础以及贫困户较少的情况,地理位置较偏、产业发展滞后的贫困村澄迈金江镇道南村又以何种模式发展产业脱贫?

  “老一辈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今天仍要坚守。”道南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能说,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道南村,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因此要通过加强党建,增强道南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2017年初,道南村成立群富农民种养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芋头产业,由道南村党支部书记冯志委担任合作社社长,统筹管理合作社事务。

  道南村党支部一方面积极吸纳该村所有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以订单保底价收购的方式调动贫困户参与芋头种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本村的芋头注册商标,举办产品宣传推介会,发布“道南福芋”宣传标识和统一包装标识,并上架海南爱心扶贫网销售。

  “上市不到10天,就收到近1.5万斤芋头的网上订单。”冯志委说,目前“道南福芋”种植面积近600亩,其中贫困户种植143.6亩,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扶贫产业,为37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8400余元。

  除此之外,道南村还探索多种产业为贫困户增收。2017年底,道南村以10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澄迈县城乡发展投资公司,按协议每年分红10万元,其中5万元直接用于贫困户分红,3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剩余2万元用于村合作社的运营与管理。

  道南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发展,使扶贫产业旺、农户增收渠道增多。2018年,道南村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

  发展致富带头人 打响产业扶贫品牌

  2016年,澄迈县永发镇委、镇政府面临困难局面:镇里产业发展程度低,市场小,更没有“能人”引领,产业扶贫探索举步维艰。

  正在这时候,已在永发镇永灵村小有名气的养鸡大户黄衍旭,办起自动化生产线,并成立澄迈衍旭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5户入社农户开始养鸡。2017年,永发镇委、镇政府向该合作社累计投入76万元扶贫资金,并引导其注册“永灵福”品牌,以“基地+合作社”的模式打造澄迈永灵福鸡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当地农户养鸡脱贫。

  “我们提供养殖技术、销售渠道,借启动资金,农户只要安心养鸡就可以了。”黄衍旭介绍,从启动资金到养殖所需的饲料、药品,再到销售,合作社提供“一条龙服务”,养殖户只需购买统一孵化的鸡苗,提供场地和人力,安心养出好鸡。

  2019年初,合作社申请207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在永发镇大山村租赁100亩土地,继续扩大规模。该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将建设10栋鸡舍,可养15万只种鸡,年产一千万羽鸡苗;二期将建设育肥基地。养殖场建成后,可以为当地带来80个就业岗位。此外,合作社还将在此地尝试繁育种鹅,解决当地种鹅缺乏的问题。

  “我的产业不断壮大,离不开政府一直以来的支持,我有义务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黄衍旭说。

  (本报金江1月2日电)

(责编:潘惠文、蒋成柳)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