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塘还湖,生态修复,海南儋州——潟湖重生记

陈伟光

2020年01月08日07: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潟湖重生记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08日 14 版)

上、下浦村是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镇的两个自然村,同属于峨蔓村委会。两村之间原有一片1000多亩的潟湖湿地连通大海。上世纪90年代,因为围塘养虾,千亩潟湖湿地变成了千亩虾塘,红树林也被砍伐殆尽。

上、下浦村潟湖湿地生态破坏严重问题,曾被列入中央环保督察组和国家海洋督察组交办的整改案件中。一年多过去了,整改落实得咋样?

近日,记者在峨蔓镇潟湖现场看见,虾塘已被拆除,潟湖湿地修复工程正在推进,几台挖掘机在不同的作业区域同时作业;红树林补种面积已达40多亩;潟湖周边的排水渠道得到修复;平整过的旧塘池里,一座石头和泥土堆垒的假山现出雏形……

看着起死回生的潟湖,村民许金平不禁回忆起儿时的情景:那时候,放学回家总喜欢在海滩上玩耍,细浪夹着白沙打在脚背上,一个激浪过来,就能在沙滩上看到大片海螺,孩子们便争先恐后捡螺,无忧无虑的笑声总能惊起一行白鹭。“螺、青蟹、生蚝、龙虾、红线鱼……原来湖里什么都有,搬开石头就能抓到。后来围塘养虾就啥也没有了,连白鹭也不来了。”许金平说。

海岸潟湖由沙坝或珊瑚与外海隔开,与外海之间常有一条或几条水道沟通,是重要的海岸湿地类型之一,也是海岸带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带。当潟湖与外海能正常进行水体交换时,形成完整的潟湖生态系统,不仅能为当地提供良好的旅游和养殖资源,还能发挥防潮护岸、降解污染、防洪保水等作用。

为短期利益牺牲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后果。潟湖没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也毁了。虾塘养殖,污水直排大海,造成海水污染;砍了红树林,海域湿地成了排污池,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虾塘的残余饵料、浮游生物残体和排泄物等大量沉积,造成池底污染、池水黑臭。

然而,拆塘还湖,生态修复,牵涉方方面面利益,谈何容易!

上、下浦村虾塘养殖涉及2家企业、11个养殖大户、200多户入股群众。其中,2家企业是招商引资来的,有相关手续;虾塘养殖时间也长短不一,情况比较复杂。“多年来,市里、镇上一直都想拆掉虾塘,但顾虑重重,一直没有拆。”时任峨蔓镇镇长李茵说。

直至成为中央环保督察组和国家海洋督察组交办的整改案件,重锤敲响,再也容不得瞻前顾后了。儋州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拆除虾塘,还湖于民,还湖于自然!

为了确保拆除工作顺利推进,峨蔓镇党委和政府与儋州市环保、国土、综合执法、林业等7家职能部门联动,明确分工、压实责任。

上浦村村民小组组长李来昌2013年开始养虾,共有10个养殖池,面积100多亩,算得上大户。在李来昌等干部带头影响下,历时两个月,儋州市依法拆除上、下浦村生态红线内478口虾塘,填埋拆除面积达54.82万平方米。

拆了虾塘,接着又是一场生态修复战。2018年11月6日,儋州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上、下浦村潟湖生态修复工作;12月3日,潟湖生态修复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召开。2019年2月,潟湖修复工程全面开工。按照儋州市的统一规划,工程分为生态环境修复、景观建设和配套工程三大部分。市财政为此安排专项经费2800多万元。

随着生态初步修复,重生的潟湖开始回馈村民。每次潮汐涨落过后,湿地会留下大量雪螺,捡螺便成为村民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村民许彩霞说,一个月捡2次,一次捡7天,“最多时,一天能卖300多元”。

消除虾塘污染源,近海渔业也明显好转。湿地生态正在一天天变好,上、下浦村的村民憧憬着诗意而现代的赶海生活!

(责编:卢少雄、蒋成柳)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