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海口市云龙镇的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内,一座名为“国共合作”的雕塑。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 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把时针拨回82年前——
1938年12月5日,琼山县(今海口市琼山区)云龙墟“六月婆”庙,人头攒动,摩肩擦踵。人们欢呼着、雀跃着,上万双眼睛投向同一个方向。目光的焦点处,两双有力的大手握在一起,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暨抗日誓师大会举行,国共枪口一致对外,共同抗日,史称“云龙改编”。
14年后,破旧的“六月婆”庙上建起了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以下简称云龙改编旧址)。几十年间,后人们从各地纷至沓来,缅怀革命英雄,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完成历史赋予一代代人的光荣使命。
谈判历经三轮
进入云龙改编旧址,迎面就是一尊琼崖抗日独立队战士的全身铜质铸像,战士手握长枪、背着弹夹,目光坚毅,铸像基座正面刻有徐向前的题词:“琼崖抗日先锋。”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琼崖距华南尤其是两广很近,而以它为据点,又可以很快占领印度支那半岛,再加上海南岛上物产资源丰富,这里很快就成了日军眼中的必争之地。
形势逼人,中共琼崖特委主动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并表示愿意在团结抗日的前提下,改编琼崖工农红军。“同时,琼崖特委把希望合作抗日的主张发表在报纸上,要求国民党当局在报纸上公开答复。”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主任科员周琪雄说,“这样一来,国民党就不能避而不谈。”
从1937年8月起,琼崖特委主动与国民党琼崖当局接触、谈判。“然而,当时国民党不想改编,想直接收编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讲解员王丽萍说,因此,国共谈判历经三轮,过程十分曲折。
1938年下半年,日军矛头直指琼崖,屡次进犯,急迫地想要侵占海南。在这种情况下,10月,国民党将驻琼大部队调离,仅剩两个保安团组成的琼崖守备司令部,总兵力不足4000人。其司令王毅深知凭一己之力难与日军抗衡,因此在琼崖红军改编的问题上,同意了冯白驹代表琼崖特委提出的原则要求。10月22日,琼崖国共两党终于达成合作抗日协议。
根据协议,琼崖红军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简称“琼崖抗日独立队”),下辖三个中队,冯白驹任琼崖抗日独立队队长;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部按独立队编制,每月发给军饷8000元;独立队在政治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自主。
王丽萍介绍说,云龙墟位于琼山至文昌的公路干线上,交通便利,且当地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基层党组织健全,群众基础好,方便部队开展游击战,“经过考察,冯白驹认为琼山县云龙墟比较适合作为改编地和改编后的部队驻地”。
枪口一致对外
1938年12月5日,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暨抗日誓师大会在云龙墟“六月婆”庙举行。
据冯白驹后来回忆:“在成立独立队这一天,各地老百姓约有几万人来观礼,并送了不少吃用礼物慰劳我们。老百姓个个喜形于色,快乐异常。这天,王毅也来参加并讲了话,主要是一些勉励抗日救国的话。特委同志也有人去参观热闹,但不露面。”
在大会现场,王毅宣布了冯白驹的任命,走下台后,王毅和冯白驹的双手握在了一起,琼崖两党终于剑指一处,全场掌声雷动。
如今,在云龙改编旧址,自战士铜像向西行,一棵大榕树下,人们可看见古铜色的冯白驹雕像和王毅雕像在树荫下握手。“这尊‘国共合作’的雕像就是刻画了当时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王丽萍说道。
时间再回到那一天,双方握手后,冯白驹踌躇满志地走上台,向所有人立誓:“决不辜负全琼300万同胞和海内外关心琼崖抗日的各界爱国人士的希望和重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死抗日,保卫琼崖!”
此言一出,现场气氛再一次被点燃。写着“抗日先锋”“人民救星”等字样的红旗随风飘扬,百姓高兴地舞着龙和狮。喧天的锣鼓、冲天的爆竹把琼崖人民的激动和喜悦、希望和盼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云龙改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琼崖国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王丽萍说,云龙改编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琼崖的胜利,增强了人民群众抗日的信心。
琼崖抗日独立队没有辜负群众的信心。从“国共合作”的雕像向东走,来到一间六角凉亭,名曰“荡寇亭”,连廊那头,是“凯旋亭”,光从名字,就可以知道琼崖抗日独立队日后立下的卓著功勋。
抗日救亡先锋
琼崖抗日独立队成立后,队部和第二中队驻云龙墟,第一中队驻云龙墟附近的儒来村,第三中队驻云龙墟附近的多能村。
为了抓紧时间,积极筹备抗日,琼崖抗日独立队迅速进入了紧张的训练。冯白驹曾回忆:“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加紧军政训练……此外,部队在驻地参加劳动,帮助老百姓进行生产,做宣传、组织等工作。当时在生活上大家都一样,干部和战士一起就地坐席吃饭,我们干部的工资,除了吃饭和一些零用外,其余均交给党做工作活动经费。部队驻在云龙训练了两个月零五天。”
严格的训练让这支年轻的队伍迅速成长。2个月后,1939年2月10日,日军登陆海南岛,正是这支琼崖抗日独立队,打响了琼纵抗战第一枪。后来,在抗日战争中,琼崖抗日独立队不断发展壮大,1939年3月,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由3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在解放战争中,这支英雄的部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人数最后发展到2万多人,为琼崖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对琼崖革命史的了解逐渐深入,我的爱国、爱党之情也更加浓烈。”走出凉亭,来到广场,王丽萍望着眼前的战士雕像说:“作为一名讲解员,我还想学习了解更多琼崖革命故事,通过我的讲述,让更多人知道这一段艰难困苦又波澜壮阔的历史。”
站在广场中间,往两侧望去。与云龙改编旧址一墙之隔,就是云龙小学。王丽萍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云龙小学的学生们放学后,常常会来云龙改编旧址看一看、坐一坐。此前,受革命历史感召,云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们还纷纷志愿当起了“红色小讲解员”,用铿锵有力的声音,为学校师生讲解琼崖革命故事,弘扬革命精神:“继承先烈遗志,建设美丽宝岛,报效伟大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