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护林员 “我”在海南守护“绿水青山”

2020年04月13日11:18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人民网陵水4月13日电(枉源) “每人4000多亩的管护范围,每月不少于22天的巡护,每次巡山至少十多公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是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喜管护站护林员们的工作日常,也是海南热带雨林公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内所有“守护者”的工作缩影。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东起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西至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自保亭县毛感乡,北至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400余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1/7。

热带雨林公家公园的设立,是海南省潜心生态保护的强力抓手,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有力举措,也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重要探索。近日,人民网记者实地走访了吊罗山、五指山、鹦哥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倾听了那些大山深处的“守护者”用行动守护“绿水青山”的故事。

海南猴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大广坝库区深处,每次往返,护林员都要用木杆撬动船只,保障航行。  人民网海南频道记者枉源 摄

从10公里到2000公里

位于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南喜管护站,这里管护的林区范围达102300多亩。对于仅有25位护林员的管护站,这无疑充满着巨大的挑战。而且,这超过10万亩的范围, 还只是吊罗山保护区的五分之一。

“我们护林员的工作基本都是跋山涉水,分到每个人巡护范围也都超过了4000亩。每天巡护的路程最远的近30公里,其中需要步行的里程有20多公里,较近一些的也有10公里。”南喜管护站站长周德坚说。

眼下的10公里到30公里,只是每天的日常。还有每月不少于20天的巡护,这一年所行走的路程,就超过了2000公里。“早些年的时候,由于管理不善,护林员的工作可能没有那么严谨和认真,也一度让‘保护’变得行动虚设。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每个人都配备了GPS,能够详细记录巡护轨迹。”周德坚告诉记者,现在每天的巡护任务,GPS会将信息传回指挥部,而且林区的重要路口还有红外相机,可以进行人脸识别。不仅如此,还要认真记录此次巡护行程的所见所闻等相关情况,如遇特殊事项还要及时报备。

早上8点出发,回来时基本都黄昏时分了。原始山林,不比城市道路,往往不起眼的几公里山路却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巡护途中每个队员都自备好水和干粮,这一出发,就得是一整天。

“防范盗猎、严控山火,这是我们巡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现在盗猎的人已经少了很多,但我们也要严格做好相关防范工作。特别是山林防火,真是一点不能马虎,一定要防范于未然。”

从10公里到2000公里,这些里程的背后不仅有护林员们履行职责的身影,更有他们通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取回的“真经”。这“真经”,正是保护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数据”体现,也将累积成为海南生态保护的重要“经验”。

猴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日常要驾船行驶通向保护区 人民网海南频道记者枉源 摄

从“砍伐者”到“守护者”

“对于从事林业工作来讲,很多人跟我有过一样的经历。以前是我们都感到无比‘惭愧’,如今却以现在这份工作感到‘自豪’。”这是南喜管护站副站长王勇的肺腑之言,他口中的“惭愧”,正是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所留下的遗憾。

1978年,参加林业工作的他,却成为了地道的“伐木工”。那个时候,全国上下对于生态保护还没有较为全面的认知,而海南,这片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地方,也一度成为了“伐木工厂”,成片的树木遭到滥砍滥伐。

“砍不完的,树应有尽有,还多着呢。”这是身处那个年代的王勇听到过最多的话,“那时候的人都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我们也是听从号召,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如今想起来真的是很非常痛心。”

2004年,王勇正式开始护林工作,也从最初的“砍伐者”转变为“守护者”。这一转变,更是内心萌发的感慨。

“我一直都说,从事林业工作42年。但真正使我感到内心充实和安稳的,是这42年的一小半,也就是我正式成为护林员的那天起,到现在。我也希望用这一半的时间,尽力弥补那一半时间的‘遗憾’与‘愧疚’吧。”王勇感叹,“好在那些年的滥砍滥伐最终被及时制止住了,要不然海南这片绿色,也许真的会变得满目疮痍而无法挽救。而我们这些人,也会沦为历史的罪人,更无脸面对子孙后代。”

如今,皮肤黝黑,两鬓斑白的王勇也快到退休的年龄了。他说,“这近二十年的护林工作,才真正使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虽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的都是一些平凡的工作,但是我是真正从内心热爱的。”

在海南,像王勇一样的“身份”转换者还有很多。他们中的大多数,转变的不仅是“身份”,更是那份从无到有的“坚守”与“用心”,一起守护这片绿水青山,共同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乐章。

从“熟悉”到“热爱”

在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工作人员除了平常的研究、巡护、宣讲工作外,还要因地制宜,通过结合相关的配套方案与措施,将周边的社区民众集结起来,大家一同参与到生态保护的行列。

“目前,我们基层的工作人员都是从保护区周边的社区招聘来的。”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社区宣教科负责人周薇告诉记者,之所以招聘附近社区的居民,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对这片山区都比较了解和熟悉。

“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通过招募,让周边社区的民众加入到我们的保护行列,然后更好地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周薇告诉记者,招募的人群还会选择一些有影响力的人,例如村干部或者党员,让他们优先加入进来,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从而也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想要将村民的‘熟悉’转变为发自内心真正的‘热爱’,这也是我们社区宣教工作中所面临的的首要任务。”

周薇告诉记者,通过前期的走访、入户调查,真正了解当地民众想法和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的灌输一些环保理念,让他们知道,“现在你们的加入共同保护,不是断了你们的后路,恰恰是为了让你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更好地生活。”

当地保护区管理局除了在就业上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还与相关企业一起开创了一些可持续的农业项目。同时,保护区还选择了环境优美且较好保留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社区村庄,与相关自然教育合作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发展自然教育产业。

此外,社区村民依托保护区生态资源,接受保护区帮扶,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民俗旅游和参与自然教育活动,既提高了经济收入,又增强了生态意识。

“如今,社区与保护区之间的关系由原先的‘对立’已转为和谐相处的‘盟友’。”周伟告诉记者。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围绕保护、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合理划定功能分区,实施差别化保护管理方式,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合理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正用实际行动,让那些最“熟悉”这片山林的人到转变为用“热爱”共同保护这片家园的“守护者”。

用爱行动,呵护生态。“我们”是护林员,“我们”用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责编:潘惠文、席秀琴)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