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到“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广大青年学子应继续传承、发扬、践行五四精神,要树立好责任意识,作为医学生们要在大灾大难面前用“仁心、仁术,造福人民”,践行医责。肩负起时代使命,把建设健康国际自由贸易岛作为我们努力的时下目标,将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做为奋斗的终生目标,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
爱国敬业,争做新时代仁义良医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可见爱国敬业,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应该成为我们当代青年学生的基本信仰。而敬业又是爱国,要用敬业精神去体现爱国之情。从古至今,大凡成就伟业者,无一不是从敬业开始。鲁迅先生崇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使敬业的内涵上升到民族的振兴大业;雷峰更是敬业的楷模,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的精神,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今天,又一个鼓舞全国人民士气的伟大战“疫”精神,让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共克时艰。在这次抗“疫”中大量医护人员,主动请战,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疫区。这正是体现出了医者仁心的风范。也正是他们为了疫情的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祖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广大的医学生们应当发挥专业所长,秉承“医乃仁术,医者仁心” 的情怀,立足本职岗位,敬业爱岗,“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爱国当先敬业,敬业就是爱国。这就是医学生对青春使命的最好答卷。
不忘初心,争做逆行英雄同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拓展未来。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不仅要坚守医学生誓言,还要有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精神,在医疗实践中,医务工作者既要尊重科学,更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切以人为本的仁爱品行。医学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医者对病人的关爱应该是无限的。同时医学生还要具有克服困难、勇攀医学高峰的进取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不懈的努力丰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不断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学以致用。在本次疫情中,随处可见90后医护人员的身影,小到深入社区与居民对接服务,大到参与疫区的治病救人,不断地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服务支持。可见90后医护人员,已经作为医学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投入社会建设中去。他们不忘初心,冒着危及生命的危险,积极请战、敢于担当、勇于逆行,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医学生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为目标,做有担当的90后医护人员,做一个有能力的逆行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负重前行。在榜样的示范下,新时代医学生更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身社会,做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医学之路责任重大,医学生不仅要热爱祖国的医学事业,也要担负着维护人类健康,推动世界医学事业发展的使命。同学们应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时刻不忘初心,为祖国、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而努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践行使命,助力健康新海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可见,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健康中国梦更突显了医学生的新时代使命与担当。
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永恒主题,是忘我的坚守,人性的升华。生命责任感就是人对生命尊重的态度以及当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不顾一切挽救生命的行为,是生命责任感的生动体现。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历史使命的承担关系着医学生自身的全面成长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形成,更关系着社会成员的健康和谐的生活,医学生必须牢记住自己担负着人民的健康服务和构建健康和谐社会这一崇高神圣的使命。
作为“健康中国”改革先行地区,海南生态环境独特,天然医疗保健资源丰富。国家对海南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助推了海南省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医学专业与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广大医学生应在自由贸易岛建设中,践行医学生使命,提升海南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事业,打造生态、健康、长寿新海南。让青春在国际自由贸易岛的建设中飞扬,让生态健康与国际自由贸易岛同频共振!
(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政专项)项目 “美丽中国视域下海南黎族生态文化的禀赋及其资源价值”(项目号HNSZ2018-4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