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首届消博会:探秘藤编小馆 领略海南非遗文化

【查看原图】
消博会上,藤编小馆展示的藤编工艺品。人民网 樊欢迪摄
消博会上,藤编小馆展示的藤编工艺品。人民网 樊欢迪摄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2021年05月10日10:44

人民网海口5月10日电  (樊欢迪) 在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内,与热闹的美食街相邻,一座古色古香的藤编小馆显得风韵十足。馆内展览了多种藤编工艺品,其中还包括座椅、果篮、挎包、帽子等实用性物品。

“在这里设展位主要是想借助消博会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藤编,进而传承手工编织文化艺术。”馆内负责人杨育萍告诉记者。

海南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合藤蔓植物的生长。据记载,早在唐代,藤编技艺就已存在。当时就有海南人以野生藤编织成帘幕,有的还编织成花卉、虫鱼、鸟兽等图案,工艺精细。延续至今日,藤编的制作花样也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海南本地人在生活日用的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将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传承了上千年。”杨育萍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的昌江、东方、保亭、万宁、陵水等地有五六百人从事藤编行业,海南发展藤编技艺的基础非常深厚。

谈及如何用利用藤编技艺发展乡村振兴,作为海南藤后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的杨育萍则很有心得,“藤编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到家具,小到杯垫,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藤编技艺作为非遗文化,通过创新还可应用到许多产品的外包装上,起到推介海南文化的作用。”杨育萍说。

在杨育萍看来,发展藤编技艺可以达到“三赢”局面,“把海南当地村民培养起来,村民增收了,把海南的藤编产业链做起来,海南本地企业得到实惠,同时,下一代可以有效传承非遗文化,从而达到保护非遗文化的目的。”

“去年开始,我们在骑楼老街开设了一个藤编文化馆,里面展出了上百种藤编工艺品,游客市民的反响也非常好。”杨育萍充满信心,“未来,藤编技艺将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一张靓丽名片,也希望更多人加入这个团队,共同发扬藤编这种古老美好的技艺。”

据悉,藤编是一种以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编织的传统工艺品和实用品,可编织成各种器皿和家具。

分享到:
(责编:潘惠文、王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