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澄迈县罗驿村:农旅融合好发展 历史名村焕新颜

2022年07月16日17:56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李氏宗祠。 孟凡盛摄
李氏宗祠。 孟凡盛摄

人民网澄迈7月16日电 这里曾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等诸多登琼官员的落脚地,这里曾有3人科第中举,250多人出仕,享有澄迈“科举仕宦第一村”美称;这里有明代的牌坊、清代的宗祠,环日、月、星叁潭鳞次栉比的火山石屋、古道、老井,俯拾即是的文物和数处不可移动文物古迹;全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还是远近驰名的革命老区,先后有70多位烈士为国捐躯;1949年,罗驿村人李独清作为华南解放区代表团代表之一,出席了全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

这里是澄迈县老城镇罗驿村,7月9日,当参加“走进澄迈看小康”活动的媒体记者来到这个有着8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走在存放着百年记忆的石板路上,看着眼前斑驳的墙壁,幽静的古巷,听罗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运达将村子的发展故事娓娓道来,无不啧啧称奇。

罗驿古村原称倘驿,是海南岛西线的驿站。南宋初年形成了村落,被称为倘驿村。明朝期间村里的有识之士因“诸峰环绕罗列,驿站于此”,改村名为“罗驿”。

罗驿村内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村中有火山岩古民居430间,共计43860平方米,保存情况基本完好,均坐北朝南。古村村落典雅、古朴,大部分传统建筑主体完整,建筑风格多为海南典型的“十柱”屋结构,石头为火山石,木材均为黑盐木、菠萝蜜格板等,是澄迈县乃至海南省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传统民居建筑群。

罗驿村是海南省历史文化古村,这里的民居最大的特色是房墙几乎全是不规则的火山石所砌成,保留着中华民居传统的木石结构。在村中的小巷道,也几乎全部铺上了青石板,36条石板巷狭长而幽深。村内核心古建筑群集中在日湖、月湖和星湖之间,占据核心区总面积的23.3%,传统建筑基本维持明清年代建筑风格和布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有李氏宗祠、观音庙、李恒谦故居、步蟾坊、节孝坊等,有马蹄井等古井7处,有古石桥1座,村东南有残存的古驿道和古驿站。正是有着如此之多的古建筑,2014年,罗驿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成为海南首个完成数字化的中国传统村落,

“这都是我们的财富。”在村里的李氏宗祠前,李运达不无骄傲的说,这座宗祠始建于1723年,是目前海南省内少见的大型古建筑文物之一,虽然已经历经近300年的风雨,但是保存较为完整,具有鲜明的清代建筑特色。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探访,为这里的乡村旅游带来了旺盛的人气。

早在2013年,罗驿村就被澄迈县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修复了古建筑群,扩建了古驿道;2014年,该村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生态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投入1000万元资金用于修复罗驿村120间火山岩老屋,恢复古村落原貌……更让人触动的是,村民们也自发保护村里的老旧民居,除了政府投入的资金外,村民还自筹了200余万元用来修复老屋。

除了修缮和保护古建筑,罗驿村的整体风貌也有了明显提升。如今的罗驿村,村落格局完整,路网清晰,内部空间布局特色鲜明。走在村里,道路宽敞整洁,不见一片纸屑垃圾,视线豁然开朗,绿意与草香扑面而来。

李运达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罗驿村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成效显著,村“两委”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对接文旅企业、鼓励村民开办民宿,同时深度挖掘、盘活古村落资源,保留村中古迹,建设美丽乡村;带动乡村旅游逐渐步入正轨;此外,罗驿村还打造“党建+乡村振兴”“互联网+线上推广和线下体验”等模式,成立合作社,推进农旅结合发展,大力种植尖椒、冬瓜、豆角等反季节瓜菜,积极打造“罗驿古村”农业品牌,想方设法拓宽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和支撑。为此,罗驿村党支部连续五年被评为海南省七星级党支部。

他表示,未来罗驿村将继续开展多产业的发展模式探索创新,借鉴成熟经验,带动村民自下而上发展本土文化,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力求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让这座百年古村实现“再造新生”。

据悉,近年来,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澄迈县充分意识到乡村蕴藏的巨大能量,深入开掘乡村特色资源,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凝炼和集萃,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有机结合,绘就美丽澄迈新篇章。澄迈重点打造了“福(山)桥(头)带”、“永(发)美(亭)带”和“老城罗美(含沙吉村)带”三条“美丽乡村”带,依托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的美榔双塔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驿村,以景区打造发展高品位观光旅游业,突出示范引领作用,为澄迈乡村发展注入创新动力,为海南乡村振兴提供生动范例。(李学山、孟凡盛、实习生吴启迪)

(责编:陈海燕、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