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芹
(1900–1927)
陳永芹,海南樂會縣(今瓊海市)人。少年時代在當地的美谷私塾讀書,后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1917年,隨父親到新加坡謀生。到新加坡不久,父親因積勞成疾去世。當時陳永芹剛滿18歲,在異國他鄉無依無靠,流落街頭,靠干點雜活艱難度日。1922年,他回到家鄉,但生活仍然難以維持。當年他又告別母親、兄弟和新婚的妻子,再次飄洋過海,到新加坡謀生。
1924年,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工農革命運動蓬勃興起。中共廣東區委派陳起賢等赴新加坡開展革命活動。陳起賢等以育英學校為陣地,籌辦工人夜校,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傳播馬列主義。陳永芹積極參加夜校學習,通過學習革命道理,他萌發了追求革命、推翻不平等社會制度的思想。1925年春,陳永芹從新加坡回到廣州,應召參加了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轉戰各地鎮壓地主反動武裝,支援工農革命運動。不久,他由徐成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陳永芹被選送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習,被分配到步兵隊。1926年1月,他以優異成績畢業。
1926年5月,陳永芹受黨組織派遣回瓊崖開展農民運動。6月,中共瓊崖地方委員會成立,隨即向全瓊各縣派去農民運動特派員,在各地先后舉辦農民運動訓練所。11月,陳永芹被派到樂會縣農民運動訓練所任軍事訓育主任。課堂上,他深入淺出地講解《步兵操典》等軍事課,並按照軍校步兵訓練方法,嚴格訓練學員,使學員的軍事素質不斷提高。
1927年瓊崖四二二事變后,為了保存革命力量,5月9日,陳永芹和王綽余、雷永業等黨員骨干迅速集中農訓所學員撤到樂會縣第四區,轉往樂會、萬寧交界的軍寮村,與樂會縣農民自衛軍的武裝骨干、樂會中學的革命師生、萬寧農民運動訓練所的學員共200多人會合。這時撤退到軍寮村的還有中共瓊崖地委書記王文明和何毅、陳垂斌等領導人。5月11日,在王文明的主持下進行隊伍整編,成立一個武裝大隊,陳永芹任大隊長。12日,駐萬寧分界墟國民黨軍以兩個排的兵力,並糾集反動民團,向軍寮村進犯。陳永芹和王文明等領導人研究行動方案,決定撤退轉移。陳永芹組織武裝隊伍反擊敵人進犯后,迅速分兵轉移。13日,武裝大隊主力撤到樂會縣第四區嶺腳村,以此為聯絡點集中武裝隊伍,展開以革命武裝反擊反革命武裝的斗爭。
同年6月,中共廣東區委特派員楊善集化裝成商人,輾轉潛回樂會四區,在寶墩村李氏祠堂召開了瓊崖地委緊急會議,決定將中共瓊崖地委改為中共瓊崖特委,陳永芹被選為特委委員。會議還決定成立軍事委員會,組織軍事小分隊,由陳永芹、王天駿、王文源等負責領導開展打擊敵人的活動。軍事小分隊成立后,通過誘敵和截擊,懲辦了樂會二區的王傳禎和樂會四區的嚴炎光等反動頭子,打擊了反革命分子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人民群眾的士氣。7月,為了統一全瓊武裝,加強領導,瓊崖特委決定成立瓊崖討逆革命軍司令部,馮平任總司令,陳永芹任副總司令,楊善集任黨代表。
根據瓊崖特委和軍委的部署,陳永芹積極配合楊善集等組織武裝力量在樂會、萬寧地區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繳獲一批武器彈藥,發展和充實革命武裝力量。陳永芹又配合楊善集、王文明等帶領討逆革命軍,從水路偷襲博鰲港的警察所、鹽務所和海岸關卡所﹔繼而襲擊中原、和樂的反動商團與邁湯、坡村的反動民團,懲辦一批反動分子,繳獲一批武器彈藥和物資,革命武裝隊伍得到迅速發展。
由於陳永芹帶領討逆革命軍神出鬼沒地出擊殲敵,國民黨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派出大批軍警民團到處追捕他。有一天,國民黨反動派樂會縣縣長帶領縣兵到陳永芹活動的一帶村庄大肆搜捕。為了避免禍及北山村等村庄的群眾,陳永芹毅然在自己的家宅牆壁上,貼上“陳永芹住寓”五個大字,還將自己的親人全部轉移。敵人看見后氣得火冒三丈,縱火燒毀了陳永芹家的全部兩幢房屋。
同年9月,為了響應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的號召,配合湘、鄂、贛、粵四省的秋收起義,瓊崖特委決定9月下旬舉行全瓊武裝總暴動,首戰進攻嘉積,各縣成立暴動委員會,領導各地舉行暴動。9月23日,按照暴動計劃,楊善集和王文明調集樂會、萬寧、定安、瓊山四個縣的討逆革命軍(每縣一個連)和一部分農民武裝共500多人,由陳永芹配合楊善集直接指揮,進攻瓊崖東部重鎮嘉積。當日拂曉,討逆革命軍首先攻打嘉積外圍的敵人據點椰子寨,部隊借著濃霧的掩護向據點守敵發起進攻,敵一部被殲,大部潰逃。椰子寨距離嘉積隻有10公裡,討逆革命軍攻佔椰子寨后,嚴重威脅著嘉積安全。中午,駐嘉積的國民黨軍隊集中兵力向椰子寨反扑,陳永芹和楊善集親臨加所坡,指揮部隊英勇阻擊敵人。因敵眾我寡,討逆革命軍武器簡陋,又缺乏彈藥,部隊不得不向后撤退。在掩護轉移中,楊善集不幸中彈犧牲,陳永芹也因彈盡被敵人包圍。敵人見陳永芹子彈打光了,就想生擒他去領賞,便蜂擁而上。陳永芹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頑強地和敵人展開肉搏戰,最后英勇犧牲,年僅27歲。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文字整理:游憲軍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