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海南紅色家風|一封家書讀懂黃長軒的家國情懷

2021年09月15日15:20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

一封家書,紙短情長。它記錄了一段段革命事跡,蘊含了一顆顆赤子初心,也彰顯了一片家國情懷!海南省文明辦聯合人民網海南頻道推出“海南紅色家風”專欄,邀您一起與海南知名作家共同穿越時空隧道,與先烈們展開心靈對話,感受濃厚熾烈的初心使命,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

家書原文:

母親並保意胞弟:

自廿一年離家后,已十八載未與家通息,這是因為連年國內戰爭,交通隔絕不便,無法去信家中,希望諒解。

廿年中,家內情形如何,母親弟弟身體好否,祖父想已年邁的老人,是否在世,伯父母,哥哥嫂嫂均好嗎,甚為想念。

自離家以來,我遠奔各省,一切都好,近因年紀較大了,沒有從前健壯,希勿念。

近來得知家鄉解放,乘**(原信無法識別)說返家,多年了我不知家中情景,希回信告知。

將來有機會我定返家一趟,看看母親和兄弟。

圖片來源於黃長軒之子黃星星文:《國埋忠骨,蒼生英靈,鐵血丹心——緬懷父親黃長軒》

為大眾求解放,平凡中見真章

——讀黃長軒家信有感

——《商業觀察》雜志編委,資深媒體人,專欄作者  應劍群

家信一般是家庭成員之間信息交流的重要載體,一封封家信背后,我們能看出拳拳父愛背后的治家理念,夫妻跨越千山萬水的情比金堅,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現在,這些帶著歷史底蘊的書信,依然是我們的精神養料。

最近,讀黃長軒於1949年寫給母親和胞弟的一封家書,在另外一種心境當中,收獲不一樣的感動。書信的內容很簡短,基本上就是一個在外游子寫給家人的回信。但是結合寫信人的相關背景,一切都顯得不尋常。

書信開頭寫道:“自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離家后,已十八載未與家通息,這是因為連年國內戰爭,交通隔絕不便,無法去信家中,希望諒解。”

黃長軒帶著“為勞苦大眾求解放”的理想南征北戰,無數有著同樣志向的革命黨人前赴后繼,為革命拋頭顱洒熱血。1949年,黃長軒已經參加革命十八年,歷史的天平傾向了中國共產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緊鑼密鼓,一個嶄新的中國即將拉開序幕。黃長軒得以偷閑,提筆給家裡寫一封信,堅毅的戰士回歸家庭,變成血肉之軀的個體,他解釋許久不通信的原因在於國內戰爭、交通堵塞,更多是提筆無法言說的思鄉之苦。這樣的情感與詩人杜甫類似,詩人在戰亂中顛沛流離,與親人阻隔,在《春望》中寫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更讓人唏噓不已的是,黃長軒繼而詢問自己親朋好友是否身體好,特別提及了“祖父想已是年邁的老人,是否在世?”。在傳統文化中,最悲切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在。近20年,音訊全無,親人是否健在都無從得知。字裡行間是游子對家鄉的眷戀,對親人的思念,還有一絲絲歉意。

信末,黃長軒告知家人“近因年紀較大了,沒有從前健壯”,得知家鄉已經解放,熟人返鄉,望家裡人告知相關情況,一解相思之苦。如果條件允許“將來有機會我定返家一趟,看看母親和兄弟。”當年,父母送兒,妻子送夫不就是為了這一刻的“解放”嗎?游子知道歸來已不是少年,還有更多人帶著傷痛,永遠與親人相隔,不再“健壯”算是最好的消息。而何時回家探親,隻能寄給“將來”,戰士這一刻,並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

這封家書寫下后不久,黃長軒帶著妻子和不滿周歲的兒子回到家鄉探望母親。當他得知他所在的老部隊已南下准備解放海南島的時候,義無反顧地多次申請參戰。在家住了3天的黃長軒星夜兼程,追上了南下的大部隊,和戰友們集結在雷州半島准備渡海作戰。1950年4月,在一次戰斗中,黃長軒光榮犧牲。

結合這一背景,可以看出,戰士為爭取“最后的勝利”慷慨赴前線的決心。它帶給我們諸多啟示,勝利正是以個體放棄家庭幸福,甚至犧牲生命為代價。珍惜今天的生活,愛家愛崗就是最好的尊重。

相關作品閱讀:

李碩勛寫給妻子的絕筆信:死后勿為我過悲

王月娥、朱進海革命伉儷:教育孩子不吃老本,要立新功

龐瓊花:英雄精神傳后世 故鄉“長”出助民“娘子軍”

馮白駒:革命英雄精神長存 紅色家風滋養后代

符克:親筆家書訴衷腸 不畏困難擔使命

洪劍雄致信勉勵妻子堅定信仰 為革命工作努力奮斗

符克烈士致親人的家書:抗戰救國是我的天職

洪劍雄致妻子的家書:勇敢奮斗是惟一的武器

麥宏恩最后的家書:以革命之血換得自由之花

王器民致妻子遺書:打起精神來繼續我的遺志

海南“紅色家風”主題讀書活動即將舉行 講述海南的“家風故事”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