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觀察:如何縮小“免疫鴻溝”?專家們在博鰲這樣說
人民網博鰲4月20日電 (李學山)4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舉辦縮小“免疫鴻溝”,共享健康福祉分論壇,世衛組織全球衛生籌資大使、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博鰲亞洲論壇咨委、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干事、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主席陳馮富珍,博鰲亞洲論壇咨委、阿斯利康董事長約翰森等就此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戈登·布朗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提出,希望能夠達到75%全球疫苗注射的目標,但現在仍有超過100個國家沒有達到75%的目標,這導致600萬人口死亡,數以百萬的人還在掙扎當中,面對這樣的問題,所需要的是全球共同的努力,以此為全球各國人民實現廣泛的疫苗注射。
“奧密克戎仍然在變種過程當中,很多國家的醫療系統都面臨了極大的壓力,我們希望改變這樣‘免疫鴻溝’的存在,這就必須進一步推進疫苗注射的項目進展,特別是中低收入國家的人們應該接受疫苗的注射,給他們提供設備、設施和材料,有一個長遠的目標來推進疫苗在全球的普及,包括進一步的疫苗測試和接種。”他說,世衛組織發現,在全球南部國家和北部國家之間的差異仍然很大,比如在發達國家進行疫苗測試的次數超過世界貧窮國家8倍以上,而在非洲國家,平均每3000個人才有1個醫生,“這一切都讓我們意識到疫情的抗爭是生死攸關的時刻,我們需要有全球共同協作的總體疫苗接種計劃。”
陳馮富珍認為,包括疫苗在內的藥物的公平可及性非常重要,如何讓富有的國家能夠確保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非洲以及其他地方也能得到足夠的疫苗是非常關鍵的,這樣的話就能減少病毒的致死性。但誰來為這些東西付錢,能夠讓疫苗變得可及和可負擔。這些是非常非常重要和重大的問題,需要不斷地進行討論。
她同時指出,香港的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最主要的死亡對象集中在老年群體,特別是沒有接受疫苗的對象死亡率比接種疫苗的群眾高出10倍。對於老年人來說,如果還有原有的問題,比如說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死亡率是更高的。她認為,在本輪疫情中必須保護脆弱人群,特別是老年人以及免疫缺陷的人群,為他們推行疫苗的注射。
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政府累計向世界各國提供了42億件防護服、84億份檢測試劑、3720億隻口罩、涉及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還向34個國家派出了37支醫療隊,開展的各種形式的抗疫視頻連線、經驗介紹、技術指導近千次,還向世界衛生等國際組織提供了1億美元的援助。疫苗研發成功之后,中國先后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2億劑的疫苗。除此之外,還相繼向20多個國家轉讓技術合作生產疫苗,在海外已經形成了10億劑的生產能力,並且在未來3年內將提供30億美元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的恢復,為全球經濟恢復帶來曙光。
“在需要全人類並肩作戰、及時反應的最關鍵時刻,中國始終扮演著一個強大的合作伙伴的角色。”約翰森說,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不斷發展變化,他認為疫苗接種始終是防范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而中國在提供更大范圍疫苗供應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可低估。他說,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疫情與世界:共促全球發展,構建共同未來”對當前全球社會共同抵御疫情有重要的直接意義,也展示了中國在進一步推動國際抗疫合作方面的決心與願景。
約翰遜表示,通過與中國政府的積極合作,中國本土企業成為阿斯利康疫苗的主要供應商之一,截至2021年其生產的疫苗活性成分佔到了阿斯利康向COVAX(全球新冠疫苗計劃)全球疫苗供應量的約50%。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阿斯利康已向180多個國家提供了28億多劑疫苗。其中,約三分之二的疫苗供給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並通過COVAX向130個國家提供了4.24億多劑疫苗。
“在每個人都沒有安全之前,就沒有一個人是真正安全的,我們需要做這樣的事情,使未來幾代人免遭災難的襲擊。”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秘書長喬帕甘認為,全球“免疫鴻溝”的存在是准確無疑的,這就意味著需要找到全球范圍內有效的合作機制來推進疫苗的接種,確保疫苗是安全有效、均等和可及的,以此傳遞給所有人,讓更多國家有面對疫情的能力,以改變全球“免疫鴻溝”的現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