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三亚“双城双修”专题02

从一个小南海渔村发展成为滨海国际旅游城市的这些年,三亚在飞速发展中收获了城市建设的喜悦,但也留下了不少缺憾和无奈,在外部压力和自我审视下,三亚开始以“双城”、“双修”的方式着手完善和修复之前因为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被忽略的城市功能,试图通过持续的努力让这座海滨城市自由呼吸,自然生长。
  由于三亚是中国唯一一座“双城双修”试点城市,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革命性实验,如果试验成功,将可以为国内探索治理城市病提供一个可以学习的范例。

  •  
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左)与少先队员共同植树

住建部长和三亚市委书记聊出的“双城双修”

    今年4月12日至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一行来到三亚,调研三亚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情况。调研组先后考察了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鹿回头公园、凤凰岛国际邮轮港等项目,深入了解三亚的城市海岸、河岸、山体、港口的建设和保护情况。并对当前三亚开展的打违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在和三亚市委书记张琦以及当地官员的座谈交流中,结合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宏观背景,陈政高提出在三亚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陈大卫副部长亲自主抓此事。

  • 解释:双城(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

       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为何选择三亚作为“探路者”?

00 11

为何选择三亚作为“探路者”?

    让很多人颇为费解的是,住建部为什么在全国近300个地级市中,选中了三亚作为“双城双修”的“探路者”?
  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三亚已编制21项专项规划,涵盖公共服务设施、城乡风貌等方面,城市发展建设步入新阶段,但是如何改造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塑造三亚城市新形象,成为三亚亟待解决的问题。
  海南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表示,国家住建部批复将三亚市列为国家“双修”和“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这是三亚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的重大利好,省政府、三亚市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责任到人,高标准、高效率环环抓好落实。海南省省长刘赐贵也表示,三亚应以实际行动实际成效向中央交出满意的答卷,省政府拟在三亚就试点工作作专题研究。

  • “城市病”还不是特别严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亚已经从南海边的一座小渔村,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度假城市,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是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生态环境保护亟需强化,城市形态风貌缺乏统一和协调,城与乡、滨海与腹地、度假区与老城发展不均衡,旅游城市特殊性导致的配套困难等。

  • 治理成本要小一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主任工程师范嗣斌说:“三亚之所以获此殊荣,一是因为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可谓是掌上明珠,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城市建设水平和城市形象的窗口。二是严格来说,三亚目前的城市规模还不算大,‘城市病’也还不是特别严重,相对而言所需投入的治理成本要小一点。”

  • 三亚城市发展基础好

    在三亚调研时,陈政高指出,三亚城市发展基础很好,完全有潜力成为更加美丽、更富发展特色的城市。国家住建部将组织成立专门工作组,指导推进三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综合治理工作,探索城市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国内其他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 具有重要的试点示范意义

    国家住建部在函中表示,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三亚市提高规划建设设计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风貌特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对于研究探索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试点示范意义。

将为三亚带来什么?

11 00

三亚摸着石头过河的城市革命

    人们经常说,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工程”,但说到“良心工程”的工程造价,估计很多人又说不上来;如果记者告诉各位网友,“良心工程”每公里的造价至少6000万以上,你会不会吓一跳?记者在三亚采访时了解到,三亚目前试点的“双城”(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市)就是一项典型的“良心工程”,其中单地下综合管廊每公里就要花6000万到1.2亿元。
  人们关心的是,耗资如此巨大的“良心工程”究竟值不值?它又将为三亚带来什么?

  • 让城市更像城市

    据三亚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双城双修”的工作方案,“双修”工作以建设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精品城市为目标,主要结合三亚当前突出问题,确定生态修复以山体、河流、海岸的修复为重点,城市修补以城市形态轮廓、建筑色彩、广告牌匾、绿化景观、夜景亮化以及拆除违规建设等六方面工作为重点抓手,在技术方法和操作策略上,采用城市总体设计方法加上综合环境建设的策略。在总体规划的宏观指导下,结合该市“城市治理管理“方案、三亚的城市格局和居民游客对城市的空间体验,以“一湾两河三路和高速公路铁路沿线”作为近期工作的重点地段,将(光明路—和平路段)确定为先行示范段。

  • 地下管廊让三亚告别“拉链马路”

    “整个管廊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隧道,各种管线贯穿其中,人可以在管廊内行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城市综合管廊,是按照“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原则,以达到集约化建设目的,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三种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地下管廊分矩形和圆形两种,矩形的采用现浇或预制方式施工,圆形的采用盾构方式施工。管廊分单舱、双舱和三舱三种,管廊内底部为一侧排水沟,设计有约一米宽的人行通道,管廊两侧为管线,顶部为照明、监控、通风口等设施。在有燃气管的廊内,顶部还设计有自动灭火装置。

建设“海绵城市”非常有必要

极端干旱“烤验”三亚

    根据三亚市有关部门6月10日的发布的消息,今年1-5月,三亚降雨量相对常年减少92.7%。受干旱影响,三亚全市2万多人出现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2.1万多亩,林业干旱面积5.3万多亩,林木濒死面积4万多亩,经济损失1.3亿多元。另外,三亚全市水库蓄水量17044万立方米,占正常库容29.4%,有效蓄水量10519万立方米,蓄水量相比去年同期减少6456万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减少6369万立方米,城市供水严峻。为此,三亚出台了《三亚市2015年春旱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并在6月5日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呼吁广大市民主动节约用水,共同应对供水紧张。

“海绵城市”还上历史欠账

    海洋、红树林与珊瑚、海草曾是三亚引以为傲的极佳湿地资源,也构成了三亚重要的水文和生态资源。但遗憾的的是,这种近乎完美的湿地资源在三亚近二十多年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正在逐渐被蚕食,由于各种人为因素以及人们对湿地资源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不够,破坏性开发湿地资源的现象在三亚屡见不鲜,大量的红树林湿地被砍伐填埋,有甚者甚至将近万亩的湿地、农田整合开发房地产。如今,三亚原生态的湿地已所剩不多。

关于“海绵城市”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个概念起源于国外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即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Low Impact Design,LID)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LIUDD)。
 

     

  • 昵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