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限塑令”开始实施——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实施9年后的今天,塑料购物袋发展究竟如何,遇到什么尴尬让其发展了长达九年还能不痛不痒,这个小专题帮你一一解答。
“限塑令”实施9年后的今天,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是什么现状呢?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详细<<<
全球平均每一分钟消耗100万个塑料袋,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超6000万吨。每年超10万只海洋动物因被塑料袋缠住或误食塑料袋而死亡。<<<详细<<<
“限塑令”进入第九个年头,期间得失值得细细梳理,未来的路怎么走有待重新审视。创新监管方式、呼唤科技进步、引入市场力量、提升环保意识……必须多管齐下、多点用力,塑料袋滥用形势才有可能得到全面扭转。作为塑料袋的消费者,我们也有责任,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慢慢把习惯改过来。
“绿色发展”作为21世纪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我们的环境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限塑令”,是绿色发展道路上一项值得提倡与长久发展的策略,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我做起,积极响应环保的政策,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相信不久的将来,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将会属于你我他。
“限塑令”与其说是利益调整,不如说是生态转换。限塑措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力度很多也都强于中国,但是塑料袋污染并未绝迹。限字当头难及其余,兴冲冲热情高涨,不过是对于政策干预社会生活的过于自信。而“限塑令”几乎被人遗忘很清楚地表明: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往往在纸上政策与现实之间。
印度首都新德里是在2009年开始彻底禁塑,顾客或店员使用非生物降解塑料袋会受到10万卢比的罚款,2011年又推出扩大“生产者责任制度”的政策措施。当然,除了加大对违规生产的处罚力度,探索研究新型环保材质购物袋,降低成本和污染,从源头、流通、使用各环节加强监管,才是“限塑”的长远之计。
如何避免“限塑令”变为“卖塑令”?这是环保部门亟待思考并落实于行动的问题。“限塑令”政策本身是立于环保的出发点,从某种程度上希望通过购买塑料袋来控制“白色污染”的产生,由于市场实际走向与预期不符,反而提供了一门致富之路。
创新监管方式、引入市场力量、提升环保意识,限塑令带来的思考,可以从更广泛的层面为环境治理提供有益启示。随着环境治理能力和公众环保素养的提升,相信我们终有一天能够告别那些危害环境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干净美好。
在专家看来,眼下治理“白色污染”的外部环境正变得越来越有利。“与过去相比,公众的绿色消费观念得到了很大提升,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人群也在不断壮大,完全可以倒逼生产者和销售商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
一方面,需要研制更多种类的“环保方便袋”,使用节能的、绿色的原材料生产方便袋,限制塑料袋的生产,鼓励多生产环保袋。一方面,需要设计更多美观的“储物袋”,“名存实亡的限塑令”,呼唤塑料袋能有生态的,环保的替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