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正式实施,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膜袋和塑料餐饮具。这意味着海南正式进入“禁塑”时代。 面对“禁塑令”,作为塑料袋使用量较大的农贸市场、餐饮店、商场超市准备得怎样了?市民对禁塑的看法和期许又如何?海南准备好了吗?人民网记者从源头到末端,从生产到销售进行了探访。
海南省四面环海,拥有1823公里海岸线,大小港湾68个。漫长的海岸线和湛蓝的港湾既是大自然对海南的馈赠,也是海南生态的金名片。但是,近年来,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海岸线面临严峻的生态压力。 “白色污染”威胁着海洋生态,也成为海南绿色发展的绊脚石。两年前,中央明确海南要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必须付诸行动。在全国率先对“白色污染”说“不”,海南态度坚决。
各大超市、商场、医院、社区……走在海口街头,“禁塑”海报随处可见。 不仅仅是大型商超,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旅游景区、医院、学校等也是海口“禁塑”工作的主要试点场所。逛海南省博物馆的游客会发现,今年9月中旬起,馆内所有袋制品都换成了生物降解袋;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放X光片的储片袋也是生物降解材料所制。而在海口市政府第二办公区食堂,所有打包袋和餐盒已经替换成可降解产品,连办公区垃圾桶上套着的袋子也都印有“全生物降解”的字样。
《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补充实施方案》明确,将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鼓励设置替代品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方便群众生活;并建立集贸市场全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垃圾袋等替代品集中购销制。
强化监管开展“禁塑”工作过程中,如何强化监管是绕不开的关键问题。在“禁塑”执法中适用一般程序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将依据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相关规定,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实行跨部门联合惩戒,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海南省有关部门还制定了评估考核“禁塑”工作方案,拟委托第三方对各市县“禁塑”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考核,确保“禁塑”工作取得实效。
保障替代品供给截至6月30日,海南省4家企业形成每年约1.21万吨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膜袋类制品产能,到年底将有6家企业形成每年约3.2万吨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膜袋类制品产能。餐饮具类制品方面,从8月份开始省内6家企业陆续可形成部分全生物降解材料餐饮具产能,年底有望形成餐饮具替代品产能约1.1万吨每年。
·含有聚乙烯(PE) 、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 、聚氯乙烯(PVC)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膜、袋类。 例如: ①商品包装袋(购物袋、日用塑料袋、纸塑复合包装袋) ②用于盛装垃圾的塑料袋 ·含有聚乙烯(PE) 、聚丙烯(PP) 、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餐饮具类:盒(含盖)、碗(含盖)、碟、盘、饮料杯(含盖)、吸管。
11月22日,海南省首家售卖全生物降解用品的生活超市在海口市喜盈门建材家具生活广场开业。该超市是海南全生物降解膜袋类产品生产企业探索环保新零售行业的率先尝试,将“爱生活、爱海南、绿色可持续”的环保理念与时尚新消费相结合,成为市民了解禁塑相关知识的便捷窗口和选购全生物降解商品的通道。
购物袋不能用了?快递袋不能用了?很多塑料制品都要被禁用!怎么办?不用担心,这些替代品可以使用,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