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水脉,就是一个城市的命脉。海南岛上河流纵横交错,降水资源丰富,近年来,海南始终坚持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推进绿色智慧水网建设和提升水务治理现代化水平为主线,优化水资源配置,部署研究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构建丰枯相济、多源互补的供水网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提升城乡供水能力和品质,推动海南水网高质量建设发展,为建设自贸港提供有力支撑。
《海南省“六水共治”实施方案(2023-2026年)》印发,明确2023年至2026年“六水共治”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目前,海南全省已初步建立“调度+储备+专项”项目管理库,共有项目1500多个,其中2023年实施项目600个,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33亿元。
在“六水共治”中,海南省职能部门构建“源头减排、蓄排结合、排涝除险、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多措并举,整体提升城市内涝治理水平。
海南丰富的降雨量既带来丰沛的用水,也使降雨容易在短时内大量聚集,排泄不畅易形成城市内涝。为此,在此次“六水共治”中,海南提出要把海绵城市理念贯穿落实到城市内涝治理全过程。海口、三亚等7座城市均已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要有序推进海绵型新老城区、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建设,总体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在要求。据统计, 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到达53.9%(按行政村统计),已超过国家既定海南省“十四五”45%的目标任务,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2022年1月,海南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系统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等6项工作,开展全域综合治水。海南明确“六水共治”总体目标,提出治污先行,系统治水分三步走:到2023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到2024年,消除劣Ⅴ类水体;到2026年,省控国控地表水断面全部达标。
开展“六水共治”工作以来,海南积极拓展治水项目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同时,海南省提出渔业发展“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方向。
“绞杀”水浮莲,这是一种保护水生态的措施。水浮莲是一种水生植物,它们在水中生长,吸收水中的营养,导致水质下降,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为了保护水生态,海南各市县的工作人员采取了“绞杀”水浮莲的措施。
使用机械将水浮莲绞杀可以有效地清除水中的水浮莲,再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以恢复水质。当然,还要加强对水生态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生态得到有效保护。这种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保护水生态,还可以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旅游环境。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023年,海南“六水共治”持续深入推进,保供水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从海口江东高品质饮用水,到三大水厂深度处理全面升级;从儋州市光村-木棠-峨蔓一体化供水工程到海南谋划五大主要水源区分别实现区域供水安全。“六水共治”的“供水篇”,正在琼州大地奋笔疾书。
为进一步推动治水工作,2023年以来,海南省各市县和有关单位深入开展“六水共治”宣传“六进”,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景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