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肿瘤医院“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技术 胃肿瘤患者多方受益

2020年06月02日16:21  
 

“困扰我整整八个多月的病痛终于解决了,再也不用伴着浑身的恶臭味过日子,现在能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谢谢你们!”6月1日,海口市民谢先生一再向海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专家致谢。

一个月多前,该院结直肠外科团队为身患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谢先生,成功实施了保“胃”手术,并采用重建“双通道”消化道技术,避免了术后返流、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让患者最大化受益。

首次手术失败 患者“插管”延续生命

去年8月,42岁的谢先生因”上腹部不适,进食困难”就诊于省内其他医院,被初步诊断为腹腔巨大肿瘤。打开腹腔后,手术医生发现肿瘤巨大,且与多个器脏严重粘连,手术被迫终止。术后病理诊断为胃恶性间质瘤。

肿瘤无法摘除,医生只好做了胃造瘘手术,在谢先生腹部留下一根管子,用来灌注流质饮食,以此维系生命。

但此时,肿瘤进展迅速。插“管”生存的谢先生,苦不堪言,他不但无法经口进食,而且健康每况愈下。

结直肠外科主任赵曦(左二)及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术前组合治疗 患者重燃生命希望

去年9月底,谢先生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辗转来到海南省肿瘤医院,慕名找到了结直肠外科主任赵曦。

根据患者病况,赵曦团队进行了充分的评估。CT三维重建可见,该患者胃肿瘤长达13公分,非常巨大,占据了整个左上腹腔,与膈肌、脾脏等脏器严重粘连在一起,没有手术治疗的“窗口”。

“但是,我们专家团队评估后,根据临床经验,认为通过精准分子靶向等组合治疗,有望让肿瘤缩小,重新创造手术机会,让患者获得重生。”赵曦说。为此,该团队为谢先生制订了个体化的术前治疗方案,采用一定剂量的分子靶向治疗,抑制肿瘤“生长”。

经过6个月的术前组合治疗,谢先生胃内肿瘤直径已经缩小到6公分,与周围器官的粘连得到大大缓解,重新创造了手术治疗条件。

采用“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技术 成功化解术后难题

肿瘤缩小,仅仅是创造了手术机会,但术后可能产生的危机并没有解除。赵曦介绍,由于谢先生肿瘤从贲门侵犯到胃体,累及整个胃底,传统手术一般采用“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方式,但该技术会导致术后严重的食管返流现象,出现返酸、嗳气、烧心、恶心等症状,会极大降低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有些患者由于术后症状明显而强烈要求再次手术,将剩余的残胃切除。

而全胃切除,虽可避免返流问题,手术也相对简便,但患者术后会出现营养不良、焦虑甚至抑郁等现象,并造成贫血,需要长期服用营养品和药品支持。

“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及,我们希望能够让患者最大化受益,保证患者术后生存与生活质量是关键。”经多番讨论,赵曦及团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最终为其制定了“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双通道吻合术”的保胃手术方案。

据悉,这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项先进技术,可让食物分别从小肠及远端胃两个通道到达远端小肠,故称之为“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它既可以保胃,又可以控制术后并发症。但手术难度大,十分考验主刀医生的手术技术。

术中,赵曦凭借过硬的操作技巧,成功完成了“双通道"消化道重建目标。

术后第6天,已经八个多月没有用嘴进食的谢先生,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流食,品尝到了美食的味道。“能吃就是好!感谢你们帮我把‘丢失的胃’给找了回来!”谢先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着前来看望他的赵曦及其医护团队,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文/庄晓珊 谢彝忠 图/李弘毅)

(责编:刘杨、席秀琴)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