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新时代|90后黎家女孩陈孟丽:让黎锦从博物馆走向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在这十年间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踏上了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新征程。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十年间,正是无数普通劳动者的不懈奋斗,形成了源源不断推动海南发展的活力。国庆节之际,人民网海南频道记者深入生产一线,采访了七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乡村医生、返乡创业者、非遗传承人、助残志愿者、海事工作者……他们身份不同、岗位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正是他们发出的光和热,让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宏大叙事变得更加生动和丰满。
黎族姑娘陈孟丽带领织娘致富。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海口10月5日电 (宋彤桐)“‘布黎布舍’这个名字,‘黎’是黎锦,‘布’则是黎锦制作的原材料。这四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谐音‘不离不舍’也代表了我对于传统文化喜爱和传承黎锦织艺的情怀。”海南布黎布舍服饰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孟丽说,黎锦品牌“布黎布舍”承载着自己的初心:让黎锦的美走出五指山、走出海南,在更大的舞台上得到展示。
五指山市是海南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黎族姑娘陈孟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90后,生活和“黎文化”密不可分,对黎锦制作更是从小就耳濡目染。“黎锦是我们的传统服饰,它这么有魅力,为什么只有在祭祖这样的重大场合才能穿着呢?”幼年的陈孟丽心怀疑问,这为她日后创业成立黎锦品牌埋下了一颗“种子”。
除了日常鲜少穿着,陈孟丽还注意到,黎锦作为海南的“文化瑰宝”走出少数民族聚集区后,其受到的关注度一直不高。她推测,这是由于传统的黎锦工艺品品类单一,且手工织就导致价格高昂,消费者往往望而却步。为了能够更好地将传统黎锦织艺传承下去,陈孟丽做了个决定,在大学里选择就读纺织工艺与贸易专业,努力用所学帮助黎锦创新升级。
怀揣着专业知识以及作为黎族儿女对传统非遗技艺的热爱,在2014年,陈孟丽选择创业经营黎锦商品,开始了她对黎锦创新传承的探索。
2019年,由陈孟丽的个人工作室转型而成的海南布黎布舍服饰文化有限公司成立。“布黎布舍”通过多样化运用黎锦纹样、改变材质等方式,创新打造更日常、更时尚的商品,规避传统黎锦工艺品不够接地气的这一点,实现“让黎锦更主动地走向消费者”。
过去,传统的黎锦多用棉麻织就,为了改良,陈孟丽琢磨着把部分商品的原材料换成更舒适的面料使消费者更易接受;艳丽的黎锦纹样不太日常,产品设计时便拆解后进行部分呈现作为商品亮点;海南旅游产业较为发达,陈孟丽顺势将黎族图腾纹样印刷至游客喜欢的文创产品或旅游商品上,做出来的遮阳伞和伴手礼十分受欢迎。
由此,黎锦和黎族传统文化呈现在布黎布舍的商品中不再拘泥于单一形式,更受消费者青睐。靠着自己对传统黎锦文化的再挖掘和改良创新以及对市场的洞察,陈孟丽的布黎布舍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推出的商品越来越多:上到高端定制的黎锦服饰,下至印制黎族传统纹样的文创产品,销售额也逐年攀升;而在商品收获市场肯定的同时,布黎布舍设计的服饰还登上了许多大舞台:2021年五指山之韵·雨林服装秀文化活动、2021年海南岛国际时装周、2022年的博鳌亚洲论坛......
作为一名黎锦产业的从业者,陈孟丽将其对于黎锦及黎族传统文化如何延续生命力的洞察概括为简单的一句话:“在使用中传承。“她认为,只有推动黎锦从博物馆走向生活,从“庙堂之高”解放出来,才能和消费者建立更亲密的联系,让黎锦和黎族文化持续焕发光彩。
从2014年创业到现在,这位黎族姑娘感受颇多,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路变好了,销售渠道变宽了:”以前我们的商品几乎都在线上销售,现在其他市县通往五指山的路修得越来越好,线下购物的游客也更多了。“更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保护传统非遗文化的呼声高涨,相关扶持政策对从业者越来越友好,2021年海南出台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及五指山市打造“黎苗文化精神家园”的一系列谋划让“陈孟丽们”更受鼓舞。生活日新月异的同时,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黎锦传承和发展之路也必将越走越踏实,对此,陈孟丽充满希望。
相关新闻:
我和我的新时代|不负青春不负村 定安次滩村里返乡创业的“新农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