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四大文化名村之一的攀丹村,古稱番?村,數百年前原是河海交匯處的漁村,從南宋愛國將領唐震被貶落籍於此創辦“攀丹義學堂”,到明代名臣唐冑興辦“養優書院”,再到現今唐氏后人唐捷開辦海南工商職業學院,數百年來,攀丹唐氏一族在同片土地上育學興才,提倡學習的家教、家風一直傳承至今。后人傳承家教、家風 新時代辦學興才
現今,海南攀丹唐氏后人在全國各地及海外約有10萬人,許多人仍以百年書香門第為傲。唐冑第25代后人、省政協委員、港籍企業家唐捷更是在攀丹村唐冑興辦“養優書院”的原址,創辦海南工商職業學院。“我的先祖唐震在這塊土地上創辦了‘攀丹義學堂’,其后,育學興才的傳統代代相傳,到唐冑的時候,更加發揚光大,改名為‘養優書院’,致力於培養優秀學子。攀丹唐氏到了我們這一代,更加有責任將育學興才的家教、家風進行傳承。”唐捷介紹。
海瑞字汝賢,號剛峰,瓊州府城朱桔裡海宅塘村(今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鎮金花村)人。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歷四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諭,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謝氏悉心培養兒子 當地傳為佳話
提到海瑞,就不得不提到他的母親。海瑞4歲喪父,在母親謝氏的教導下,少年時便樹立了“讀聖賢書,干國家事”的人生大志。海母和孟母一樣,深知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海瑞年幼時期,海母就讓他讀《孝經》、《尚書》、《中庸》等聖賢書,樹立儒家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明朝初年,朱元璋升瓊州為府,譽海南為“南溟奇甸”。其時文教鼎盛,學者才人,燦如星斗,大臣通吏,飲譽京華。成化二年(1466)秋,薛遠擢授戶部尚書,邢宥擢任都御史,丘濬擢拜翰林學士,均在一月之內。當時,京都哄動,時人評議:即便天下望郡,亦屬罕見。時論稱此為“海外衣冠盛事”,海南被譽為“濱海鄒魯”。家道:丘濬世家,以濟天下
終明一代,海南中進士者有62人,中舉人者達594人。丘濬、邢宥、薛遠等一大批學子,登上了朱明王朝的文化巔峰與權力殿堂。尤其是丘濬,明《名臣錄》述評:“本朝大臣律己之嚴,理學之正,著述之豐,未出其右者。”《四庫全書》收錄瓊人著作不過12種(包括存目),其中就有丘濬的《大學衍義補》等5種。
每到周末,瓊山區雲露社區居委會就變得十分熱鬧,10余名孩子和家長在一起共同等待上課。而上課的老師是72歲的杜貴芳,她是一名退休教師,也曾是一所學校校長,大家都叫她“杜奶奶”。會議桌加上小黑板,這個會議室成了特別的教室。學生們都認真而熟練地朗誦著手中的《弟子規》,杜奶奶則讓學生們試著理解每個句子的含義並引導大家應該如何去實踐。蘊涵了太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今年已經72歲高齡的杜奶奶,不僅精神很好,而且還能熟練地使用智能手機和聊天軟件,看起來十分“潮”。但是,她給孩子們和家長講授的知識卻十分傳統,主要是講授屬於國學范疇的《弟子規》。杜奶奶告訴記者,《弟子規》薄薄一本書,字數雖不多,裡面卻蘊涵了太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陳清琪所負責的秀英管養隊管轄的排水設施量長度約280公裡,道路60條,窨井蓋約14200座,積水點8個,全隊僅有20名工人,是排水所中任務最重的養護隊。平時,面對管養范圍遠、積水點多、任務重、人員少等困難,陳清琪從不畏難退縮,而是迎難而上。身處癌症晚期隨時都可能熄滅生命之燈
陳清琪開的是一輛隻能乘坐3至4人的小吉普,他開的車在狂風中就像巨浪滔天的大海中的一葉小舟不停地搖晃傾斜,仿佛隨時都會被吹飛起來。他使出在部隊時練就的過硬駕駛技術躲過一陣陣狂風,避過一條條積水深坑和被狂風刮倒的大樹、廣告牌,在與風雨搏斗了3個多小時后,當晚20時許,陳清琪終於從8個點將被困的19名工人一一接回到集合點,整個過程沒有一人受傷。已經筋疲力盡的陳清琪會心一笑說:“總算放心了,大家安全就好。”
“祝賀你們,這是全省人民的光榮,是海南的榮耀!”14日下午,省委書記羅保銘在省委會客室親切接見了載譽歸來的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他強調,海南不僅有自然之美,還有人文之美,各行各業的先進人物層出不窮,這些崇德向善的精神是海南實現小康社會的寶貴財富和強勁的動力。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
據介紹,在昨天舉行的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座談會和授獎儀式上,海南推薦的“公益達人”文兵憑借投身地中海貧血症防治公益活動近10年的感人事跡,獲得“全國助人為樂模范”榮譽稱號,岱娥貴、符傳道、黃春光、羅永華、牛開成、蔣勇軍、李昌女、周薇等8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我做的事都是應該的,但能得到市領導的關注讓我備受鼓舞,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海口好的哥”黃慶文謙虛的說。今年5月,海口出租車司機黃慶文拾金不昧的事跡,不僅受到市委書記孫新陽的點贊和肯定,更感動了許許多多的海口人。
撿到遺失物品不還,我會心裡不安
一次,黃慶文載一位30多歲的男乘客到龍華路下車,乘客急著趕路,將一個高檔手機落在車上。當黃慶文把車子開出幾米遠后發現,第一時間把當事人喊住,把手機歸還給了乘客。幾天前,一位乘客在國貿乘車到南大橋,下車時發現錢包落在公司了,結果身上就幾元錢,黃慶文直接免去了車費,讓這位乘客很感動。
37歲的王華是秀英街道辦的一位普通干部。說到父母對她的影響,她感慨道:“那是一生都享用不盡的財富。”
“從小我的父母就教導我‘食不言,寢不語’、‘吃有吃相,坐有坐相’,要踏實做人,努力做事,要經常換角度、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小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嗦,長大以后和朋友相處才覺得很有用,於是我也會這樣教我的孩子。說到孩子,他很能體諒他人,記得有好幾次,他在看電視,看見我在一旁打掃,他便關掉電視,拿過掃帚幫我掃地,還讓我去休息,這些小事還有很多,讓我很感動。”王華回憶道。
“孝”這個字,是要言傳身教的
王華的外婆已經去世三年了,說起外婆去世前那十幾年的情景,她不禁眼眶濕潤。外婆六十多歲時患上了腦血栓,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十幾年如一日地守護在她的身旁,端茶送水,照料生活起居。
35歲的吳麗姿是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大昌小學的校長,她也是一位小學教師。她是美蘭區2015年度“五好文明家庭”暨“最美母親”﹔她還是2015海口“十佳最美媽媽”。在獲得這些榮譽稱號的同時,在兒子李思遠的成長過程中,吳麗姿既是一位慈祥的媽媽,更是一位親密的摯友。
發現兒子有什麼心理變化 會把對教育方法做適當的調整
“我記得他上小學1年級的時候,字寫的很快,很潦草,我就告訴他寫字的重要性,他慢慢意識到了,就開始注意字跡的工整了,現在他2年級了,認識了一些朋友,經常下午放學回到家,就會有小朋友叫他出去玩,他很著急,就隨便寫寫就出去了,我就會先讓他出去玩,再在規定的時間回來慢慢把作業寫好。后來他做到了,我就獎勵了他。”
她是海口五賢社區的環衛工人,多年來,她每天像是“上緊了發條”的忙碌著。2015年,丈夫不幸被診患了肺癌,得知這個消息,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添霜。但她不僅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鼓勵安慰丈夫積極勇敢的接受治療。據王紅燕介紹,她的丈夫現在每隔10天就要去化療12天,她每次都陪在丈夫身邊,等丈夫打上針了她又要急忙回家去給婆婆做飯,她每天就像“上緊了發條”一樣不停的忙碌著。
培養好孩子,讓孩子將來都有出息
“無論多累我都咬牙堅持著,因為我的心中有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培養好孩子,讓孩子將來都有出息,能有個好的未來!”王紅燕說。在母親的熏陶與感染下女兒也形成了艱苦朴素的生活作風,現在她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王紅燕身上的擔子終於輕了一些。
海口演豐鎮的徐春蘭和她的媳婦王南被美蘭區婦聯、文明辦評為美蘭區2015年度“最美婆媳”,她們的溫馨家庭、和睦關系在演豐社區內早已傳揚開來。作為一名演豐社區居委會的兩委成員,王南說:“我們隻有將尊老愛幼做到實處,才能使我們社區真正成為文明社區,真正將文明思想、文明精神、家庭美德傳播到每一個居民的心中。”
從沒和婆婆紅過臉
王南自從1994年結婚至今,從沒和婆婆紅過臉,家裡始終保持著和諧的氛圍。每年的母親節,王南總是給徐春蘭送上一份意外的驚喜。“每次都是給她買衣服或者是一些小東西,都不是很貴重,但也算是我的心意吧。”每年的春節王南還會給婆婆准備一個額外的紅包,雖然數額不一定大,但卻表達了王南對婆婆一年下來所付出辛苦的肯定。“婆婆開心,我也會很開心。”王南說。
王妹是海口的一名環衛工人,“真誠善待、和睦相處、互敬互愛”是王妹家的家風,“孝賢勤惠、忠厚平和、扶正斥邪” 是王妹家的家訓,在王妹家庭中長輩們的言傳身教中,潛移默化的要小輩們做一個“真誠善待、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的人。每次家庭聚會和戶外活動都遵循原則是一個都不能落下,缺一不可。
環衛的工作就要“舍小家顧大家”
除了每天起早摸黑,還要經常加班加點。王妹認為如果不是家人對她全部的支持,她的工作是做不下去的。家公負責買菜做飯,接送孩子上學(愛人在家就負責接送)﹔家婆收拾家務搞衛生,王妹每天下班就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愛人有一個姐姐兩個妹妹,每個周未都會帶上先生孩子們回家來聚會。隻有這個時候王妹才能給家公打下手,幫幫忙。
王君和丈夫一個是瓊山區三門坡鎮谷橋村的村計生員,另一個是社區網格員,日常工作繁瑣而忙碌,經常因為工作,需要加班加點的干活,但他們夫婦毫無怨言,他們都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以自己實際的行動做到了愛崗敬業。“為了能更好地生活和學習,我們經常一起學習新知識,新文化,以不斷適應社會變化,使自己時刻處於良好的狀態,能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工作。”
為村民們解決矛盾和困難
作為村干部,王君一家不僅家庭內部成員關系處得好,和鄰裡之間的關系也相處的很好,每當誰家有困難或是吵架,王君和丈夫都熱心幫忙,為村民們解決矛盾和困難,周圍鄰居的紅白事總是能見到他們夫婦的身影。“漸漸的,周圍群眾不但提高了自身素質,提升了自我意識,也倡導了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是看在眼裡,喜在心裡。”王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