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疫情以來,三亞市天涯區群眾街社區成立了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切實為群眾保障物資保供,協助特殊病例就診就醫,努力打通服務群眾生活“最后一百米”。
疫情之下,整個三亞“靜”了下來,但通過媒體報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全力戰疫“動”的三亞。這背后,是奮戰在一線媒體工作者的堅守與擔當。
高風險區內的人們要“足不出戶”,生活物品要“送貨上門”,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缺人”。靠誰來做好社區“千頭萬緒”的事兒?記者來到三亞社區,成為一名社區志願者。
八月以來,三亞涉疫垃圾達到了34.46噸,足足翻了十幾倍。這些垃圾最終都去哪兒了?記者跟隨環衛工作人員,探訪三亞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線”。
三亞第一方艙醫院會議室的牆上挂著一塊白板,記錄著醫院統計的數據。“現在醫院的床位基本處於滿負荷運轉的狀態,每天都有三位數的患者治愈出院。”
8月18日,三亞疫情依然嚴峻。疫情防控期間,保供情況如何?記者跟隨農貿市場的工作人員,從分揀打包到裝車配送,探訪體驗三亞保供“最后一公裡”。
“四班倒,24小時不停歇。”三亞市中醫院呼吸科專家張艷麗告訴記者,雖然人手有限,但大家都在積極努力的克服各種困難,全力保障患者的就醫需求。
8月16日上午10時,海口新海港響起悠長的汽笛聲,搭載152輛車、872名旅客的海口九號輪渡緩緩起航,駛入瓊州海峽。海口首批健康管理驛站滯留旅客順利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