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五指山一個個老村因鄉村振興煥發新的生命力,各村基本情況千差萬別,但鄉村振興工作隊因地制宜找准路子,牢牢依靠黨組織這一戰斗堡壘,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用好“黨建”力量,推動五指山的鄉村振興工作成形成勢。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是激發鄉村活力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五指山依托生態優勢,加快“六園”建設,推動人才入村下鄉引領、指導產業發展,帶動村民致富、村貌改善﹔通過招商引資、選派“生態科技特派員”等舉措,集聚“老中青”“新舊”五指山人的智慧,將人才“活水”引入鄉村,讓鄉村振興圖景在廣闊大地上鋪展。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是激發鄉村活力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五指山依托生態優勢,加快“六園”建設,推動人才入村下鄉引領、指導產業發展,帶動村民致富、村貌改善﹔通過招商引資、選派“生態科技特派員”等舉措,集聚“老中青”“新舊”五指山人的智慧,將人才“活水”引入鄉村,讓鄉村振興圖景在廣闊大地上鋪展。
近年來,五指山率先在全省實施生態科技特派員,為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寫下有力注腳。有資金、懂技術、善分享,一批批五指山生態科技特派員將論文寫在田間地頭,實實在在推動產業發展、拉動鄉村就業,讓“家門口就能掙錢”成為喜人新變化。
“我們新買的百香果苗到了,11月底就可以集中種植!”五指山市南聖鎮毛祥村駐村第一書記兼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邢丹虹興高採烈地說。從2021年6月駐村到如今,一年多的時間裡,邢丹虹和村裡的兩委班子共同謀劃,為集體產業薄弱的毛祥村找到了發展的新路子,一顆顆又大又甜的百香果為村裡創造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收益。
無獨有偶,在五指山的其他角落,毛招村、毛興村等一個個老村也正因鄉村振興煥發新的生命力。各村基本情況千差萬別,但鄉村振興工作隊因地制宜找准路子,牢牢依靠黨組織這一戰斗堡壘,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用好“黨建”力量,推動五指山的鄉村振興工作成形成勢。
面對疫情,青年一代迎難而上、挺身而出,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在疫情防控斗爭中磨礪青春底色,彰顯蓬勃力量。
疫情爆發以來,五指山市生態科技特派員積極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智力優勢和資源優勢,沖鋒在前,戰“疫”一線保民生,抗疫助農兩不誤,為民解難題辦實事貢獻力量。
疫情來襲,廣大“候鳥”人才發揮自身優勢作用,積極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市“候鳥”人才工作站迅速響應,組織“候鳥”志願者,共同奔赴抗疫一線,彰顯人才責任擔當。
為了在有限生態空間內探索無限發展潛力,更好帶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五指山市立足區域實際,深入實施生態科技特派員制度,探索科技人才服務鄉村新模式,引入一批專業能力強、技術水平硬的科技人才,打造一批產學研相融的科普基地,全面提升以科技人才促推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推動鄉村振興的能力水平,助推五指山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依托生態科技特派員制度,五指山市將繼續發揮科技人才自身專業優勢,積極主動融入到“六園”建設工作中,以科技創新驅動為加快推進五指山“六園”建設和打造成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典型蓄力賦能。
黨建引領促發展,鴻雁匯智展藍圖,近年來五指山市高度重視“候鳥”人才黨建引領、帶動和支撐作用,深入推動實施“鴻雁匯智”黨建工程,靈活採取多種方式發揮“候鳥”人才作用8000余人次,激勵“候鳥”人才為推進五指山“六園”建設和打造成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典型匯智聚力。
充分發揮“候鳥”人才黨建引領和“候鳥”黨員的凝聚作用,支持成立五指山“候鳥”人才工作站黨總支,鼓勵“候鳥”黨員退休不退黨﹔積極引導“候鳥”黨員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捍衛者、海南自貿港的宣傳員、五指山建設的參與者﹔依托“五指山黨建”“五指山宣傳”“鴻雁‘候鳥’人才工作站”等媒體平台,多渠道多途徑選樹宣傳“候鳥”人才。
近年來,五指山創新出台鼓勵和支持返鄉入鄉人才創業創新的制度措施,組織舉辦返鄉入鄉創業創新“十佳”人才評選、五指山市創業大賽等評比活動,多名人才在海南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暨“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各類人才圍繞文創產品、鄉村振興、農業產品研發等創業創新,各顯其才,各盡其能,成果引人矚目。
鄉心歸故裡,創業興農村,近年來,五指山涌現了許許多多的返鄉入鄉創業人才,從山城出去,又從城市歸來反哺故土,他們帶著新視野、新技術、新想法下沉基層,暢通了農村發展的渠道,也逐漸成為鄉村振興進程中的“主力軍”,帶動越來越多的村民共同致富,扛起了新時代創業人才擔當!
近年來,五指山市推動實施非遺傳承人才“青藍工程”,啟動非遺項目“春苗”行動,鼓勵市代表性傳承人才依托鄉鎮小學為載體,採取“非遺項目進校園”、設立“黎錦學堂”等形式開展名師技藝傳承,在市中小學設立涵蓋黎錦技藝、黎族竹木器樂、苗族盤皇舞等興趣班,據調查統計,目前全市掌握黎錦技藝人數3544人,其中黎錦項目代表性傳承人47人,年長者95歲,年齡最小為9歲﹔通過“非遺項目進校園”活動掌握黎錦技藝人才464人,春苗培養行動成效明顯。
此外,五指山還積極開展“名師帶名徒”獎勵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非遺項目傳承人創辦“名師工作室”,鼓勵名師發揮傳承引領作用,進一步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能力
2021年,五指山市大力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師技藝傳承“青藍工程”,全面加強本土非遺傳承人培養力度,進一步保護非遺技藝。五指山市是少數民族世居地,擁有黎錦、苗繡、黎藥、黎族剪紙、苗族盤皇舞等二十余種非遺技藝。‘青藍工程’原則上每兩年開展一次,每次有側重性地支持5-10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名師,將三年作為一個培養周期,培養一批省級及以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才。
通過非遺傳承人才培養“青藍工程”的實施,有效加大了非遺師資隊伍培養力度,五指山市文化館通過非遺項目“春苗”行動名師項目,將非遺技藝引入校園,由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上課,教授學生學習非遺技藝,讓校園裡的學生也能織出黎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