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昌江石碌鐵礦曾面臨資源枯竭,借海南自貿港政策東風,海南礦業開啟國際化轉型,投資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還購得非洲鋰礦控股權。露天開採轉地下后,技術創新實現固本培元,完成礦業博覽園建設,正申報工業遺址,如今不僅在新材料領域開花,文旅之花也含苞待放。【詳細】
第11屆世界自由區組織大會近日在海南舉行,吸引全球自由區官員、國際組織代表參與交流。記者探會場,訪嘉賓,看海南的“朋友圈”如何引來點贊頻頻,聽國際好友對自貿港有怎樣的評價與期許。【詳細】
受益於59國人員免簽入境海南事由擴大等政策利好,今年前三季度,海南口岸入出境外國人次超過歷史峰值,接近100萬人次。疊加國家免簽和單方面免簽政策,可免簽入境海南的國家達到86個。【詳細】
陸地數據,海底計算。海南陵水,將數據中心部署在近海海底,可利用海水流速、體量對數據艙進行自然冷卻,減少能耗。未來,海底數據中心將繼續探索“低碳”“零碳”的綠色發展之路。【詳細】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對鼓勵類產業企業生產的不含進口料件或者含進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工增值超過30%(含)的貨物,經“二線”進入內地免征進口關稅。記者走進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看政策東風如何帶來發展動能。【詳細】
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目前已有6所高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上萬名師生在此工作學習。通過境外合作辦學,將打造教育開放發展新標杆、“教科產城”融合示范區。【詳細】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被譽為我國唯一的“醫療特區”,受益於國家特許藥械審批授權下放和臨床真實世界數據應用試點等政策,截至目前已引進512種國際創新藥械,累計惠及患者18萬余人次。當地企業搶抓機遇創新發展,成為“永不落幕”創新藥械展的新面孔。【詳細】
海南文昌,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從2022年開工建設,不到三年就具備了雙工位常態化高密度發射能力,先后完成多個首發任務,正“以場帶產”書寫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新故事。【詳細】
在海南生態軟件園,基於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的數字療法,或可為有“星星的孩子”之稱的孤獨症患兒帶去希望。【詳細】
記者走進海南自由貿易港一站式飛機維修產業基地,看維修服務如何“圈粉”全球航司,自貿港政策如何助力產業發展。【詳細】
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是海南自貿港內銀行機構在原有本外幣賬戶體系之外建立的規則統一的本外幣賬戶,具有本外幣賬戶合一、資金跨境流動自由便利等優勢。【詳細】
受益於海南自貿港跨境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外國人來華工作等擴大開放政策,外國小伙烏斯曼在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當起了跨境電商主播,“買全球賣全球”。【詳細】
從虫魚鳥獸,到“神奇動物”,古人眼中的動物世界多彩繽紛,對其的理解也體現在文物和詩詞上。記者來到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探展,請文物比比詩詞積累,見証古人對自然的熱愛與深情。【詳細】
80多年前,正值中華民族危亡之際,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上海南島。一群風華正茂的瓊籍華僑青年,辭別了南洋的安逸生活,毅然奔赴烽火連天的故國家鄉,投身於偉大的抗日戰爭。他們,組成了“瓊崖華僑回鄉服務團”和“南洋華僑機工”這兩支英雄隊伍。【詳細】
漢代在海南設立“珠崖郡”,因為“郡在大海崖岸之邊出真珠”,如今,當珍珠遇到自貿港,會發生哪些美妙的事情?讓我們跟隨本土珠寶企業的視角一探究竟。【詳細】
這個暑假,成千上萬的青少年涌入海南,探秘航天、穿越雨林、守護珊瑚……研學旅游市場空前火熱。【詳細】
從-20℃的長期庫,到33℃的育種活體保存基地,記者連線種子,探訪國家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海南分庫,探尋“諾亞方舟”的生命密碼。【詳細】
月亮島的使命,便是在聆聽種子、喚醒它們之前,先為它們筑起一個生物安全堡壘,嚴防任何形式的生物入侵。【詳細】
在瓊海,有兩個關於萬泉河的“價值”故事。一個是高達2097.53億元的生態產品總值。另一個則是“竹竿爺爺”魏文賢義務守護萬泉河22年,挽救了上百條人命。【詳細】
在三亞天涯區水蛟村,一批返鄉青年成了庭院經濟“發燒友”,他們不僅貢獻經濟增長,還美化了人居環境,顯露出海南自貿港年輕一代艱苦奮斗、干事創業的勁頭。【詳細】
有網友留言,談到海島就想起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雖然具體字句已記不太清,但向往的心情依舊。本期海之南,小學生連線記者,讓課本裡的風景變成腳下的路、化為心中的情。【詳細】
一座座造型獨特的船型屋在歲月的變遷中,見証著海南黎族人民的深厚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詳細】
近年來,隨著南繁水產種業的賦能和工廠化養殖技術的成熟,東星斑這一名貴的石斑魚品種加速“游”上岸,實現了規模化養殖。去年,海南萬寧東星斑年產量已超過1.5萬噸,成為“中國東星斑之鄉”。【詳細】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依托省城醫療資源下沉,通過托管改革實現山區就醫蝶變。這場省級三甲與山區醫院的“雙向奔赴”,正重塑海南縣域醫療格局。【詳細】
讓我們透過消博會,看新質生產力如何賦能美好生活。【詳細】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故事正在發生……【詳細】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即將舉行,讓我們走進博鰲零碳示范區,探索這道式子背后的綠色智慧。【詳細】
共享農庄賞省花,共游共富樂萬家。近日,人民日報記者實地探訪海口市三角梅花展,感受鄉村振興“一路繁花”。【詳細】
今年春運以來,截至2月4日零時,海口新海港、秀英港進出港車輛49.96萬輛次,進出港旅客180.94萬人次﹔鐵路南港發送旅客17.2萬人次,發送車輛4.5萬輛次。無論是新海港,還是秀英港、鐵路南港,均沒有出現去年那樣的排隊長龍,瓊州海峽無論進島還是出島,都更順暢。【詳細】
新春佳節將至,瓊州海峽兩岸的旅人紛紛踏上歸家的路途。在這繁忙的春運期間,一個電話號碼——9693666給不少旅客幫了大忙。這個24小時不打烊的客服熱線,以高效、便捷、貼心的服務,為每一位歸心似箭的旅客保駕護航。【詳細】
說是“姐妹花”,其實是兩個“大塊頭”——作為今年春運前夕剛剛投入運營的新能源汽車運輸專船,綠源一號和綠源二號單航次可分別運載超160輛新能源汽車,是實打實的“萬噸巨輪”。1月23日南方“小年”這天,人民網記者走上綠源二號,感受今年瓊州海峽春運新能源汽車的過海“新”體驗。【詳細】
如果您想感受熱帶水果的五彩繽紛,循著果味兒找找年味兒,可以來這裡走走看看~【詳細】
隨著春節的臨近,瓊州海峽的過海輪渡迎來了春運的繁忙時段。現場運力保障是否充分?自駕車輛進出島是否暢通?帶著這些大眾關注的焦點問題,1月21日,記者分別前往海口三港,實地探訪瓊州海峽春運期間的過海情況。【詳細】
“福山咖啡濃而不烈,香而不沖,一杯咖啡解鄉愁。”咖啡,難道不是舶來品嗎,怎麼和鄉愁挂上了鉤?並且還成了海南省非遺?原來,上世紀初,下南洋的海南人返鄉的時候,也帶回了南洋的物產和飲食習慣,其中就包括咖啡。【詳細】
第六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設置了“金椰獎”競賽、電影展映、金椰論壇、大師班等多個板塊。在12月4日到12月10日的7天時間內,影片齊聚鹿城,影人共話發展,為觀眾、影迷呈現了一場視聽盛宴。【詳細】
熱帶果蔬、農機裝備、區域特色﹔鄉村振興,智慧農業,國際交流……本屆冬交會亮點紛呈。走!跟著記者一起去看看!【詳細】
11月30日22時48分,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歷經878天完成建設並成功實現首發,任務背后的他們有很多話想說,讓我們一起聆聽。【詳細】
隨黎錦傳承人劉香蘭,見証非遺黎錦傳承保護煥發新生機。【詳細】
樹上一顆普通的椰子怎麼變成手中的藝術品?今天的手藝人如何看待這項技藝?椰雕該如何傳承創新?我們採訪了椰雕匠人吳名駒,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詳細】
在海南定安,以“水塔咖啡”為代表的鄉村咖啡店已有15家,這種“村”與“咖”的交融,給定安的鄉村帶來了什麼變化?跟隨記者走進定安,在一杯杯香濃的咖啡中找尋答案。【詳細】
箭步沖刺、輕快起跳,手腳並用、向上攀爬,幾秒鐘的時間,便可觸及椰子樹頂端的計時按鈴……運動員身手敏捷、動作一氣呵成,引來連連喝彩。這一集趣味性、娛樂性和競技性於一體,頗具海南地域特色的運動項目,便是攀椰競速。【詳細】
“我現在也是非遺傳承人啦,有証的哦!”從一個熱愛黎族服飾的小白,成長為海南省五指山市黎族傳統服飾非遺傳承人,陳孟麗用了整整10年。【詳細】
在海南儋州市白馬井鎮學蘭村,“海儋土糖”生產基地裡,6名工人正忙碌地將甘蔗水熬制成糖條,香氣四溢。這裡是土法制糖技藝第六代傳承人吳少玉的甜蜜事業。2013年,她放棄上海事業,返鄉重振“吳氏糖寮”。面對繁瑣流程、低產量及高人力成本,吳少玉致力於讓土糖融入市場,傳承並發揚這門古老技藝。【詳細】
2024年9月27日,“深藍寶藏——南海西北陸坡一二號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幕,共展出兩處沉船遺址出水文物408件(套)。現場還設置了VR深海尋珍、文物修復展示等互動體驗環節。【詳細】
又是一年南繁季,跟隨南繁科研工作者腳步,一起下田插秧,親身體驗育種艱辛與希望,見証每一粒種子如何承載著未來的豐收夢,在科研的田野上綻放活力。【詳細】
據統計,9月6日,文昌12345熱線共接聽來電880通,其中直接解答疑問件706件,轉辦處理件174件,成為超強台風天裡從未消失的電波。【詳細】
9月6日,超強台風“摩羯”在海南文昌登陸,給當地造成了嚴重災害。台風過境后,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部門爭分奪秒開展災后復產工作,盡可能降低“摩羯”造成的損失。【詳細】
赤田水庫,這個位於海南島南部的寶藏,你知道嗎?它不僅是三亞的主要飲用水源,更是保亭86個自然村、13萬畝種植地的生命線。從Ⅲ類提升至Ⅱ類水質,這背后是兩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今天,讓我們跟隨“護水衛士”的身影,看海南如何保護這一庫清水!【詳細】
近日,記者來到國內最大的榴蓮規模化種植基地——三亞育才生態區,讓我們一起走進果園,看看“國產榴蓮”長得咋樣了。【詳細】
縱越70.5米,橫跨104.5米,最大作業水深1800米,最大鑽井深度9144米,全球最先進的第六代鑽井平台……這個“世界一流”海上鑽井平台,到底有多“牛”,跟隨記者一起去探訪。【詳細】
8月18日,開海第3天,海南臨高新盈港已有去遠海的漁船滿載而歸。【詳細】
高山雲霧出好茶。藏在海南熱帶雨林裡的五指山大葉茶早已成為當地的一張名片,也成為五指山踐行“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生動注腳。立足生態育好茶,五指山這杯“生態茶”成色如何?近日,記者“進山”一探究竟。【詳細】
這是一個"漁三代"變身"釣一代"的漁民故事,面對傳統捕撈業的困境,一個來自海南臨高的漁民轉型為海釣創業人。面對挑戰,他用短視頻打開流量密碼,實現漁民的轉型,點擊視頻一起了解背后的故事。【詳細】
茫茫大海,免不了有各式各樣的垃圾,誰來處理?怎麼處理?今天和記者一同跟著環衛作業船,去海上捕垃圾。【詳細】
南山港公共科考碼頭地理位置優越,距離千米水深海域僅164公裡。目前,有60多家科考單位通過南山港公共科考碼頭開展科考。它為一項又一項深海重大科研項目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撐。什麼是公共科考碼頭?在這靠泊有啥好處?它的“公共性”又是如何體現?來跟記者一探究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