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咖啡濃而不烈,香而不沖,一杯咖啡解鄉愁。”咖啡,難道不是舶來品嗎,怎麼和鄉愁挂上了鉤?並且還成了海南省非遺?原來,上世紀初,下南洋的海南人返鄉的時候,也帶回了南洋的物產和飲食習慣,其中就包括咖啡。【詳細】
第六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設置了“金椰獎”競賽、電影展映、金椰論壇、大師班等多個板塊。在12月4日到12月10日的7天時間內,影片齊聚鹿城,影人共話發展,為觀眾、影迷呈現了一場視聽盛宴。【詳細】
熱帶果蔬、農機裝備、區域特色﹔鄉村振興,智慧農業,國際交流……本屆冬交會亮點紛呈。走!跟著記者一起去看看!【詳細】
11月30日22時48分,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歷經878天完成建設並成功實現首發,任務背后的他們有很多話想說,讓我們一起聆聽。【詳細】
隨黎錦傳承人劉香蘭,見証非遺黎錦傳承保護煥發新生機。【詳細】
樹上一顆普通的椰子怎麼變成手中的藝術品?今天的手藝人如何看待這項技藝?椰雕該如何傳承創新?我們採訪了椰雕匠人吳名駒,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詳細】
在海南定安,以“水塔咖啡”為代表的鄉村咖啡店已有15家,這種“村”與“咖”的交融,給定安的鄉村帶來了什麼變化?跟隨記者走進定安,在一杯杯香濃的咖啡中找尋答案。【詳細】
箭步沖刺、輕快起跳,手腳並用、向上攀爬,幾秒鐘的時間,便可觸及椰子樹頂端的計時按鈴……運動員身手敏捷、動作一氣呵成,引來連連喝彩。這一集趣味性、娛樂性和競技性於一體,頗具海南地域特色的運動項目,便是攀椰競速。【詳細】
“我現在也是非遺傳承人啦,有証的哦!”從一個熱愛黎族服飾的小白,成長為海南省五指山市黎族傳統服飾非遺傳承人,陳孟麗用了整整10年。【詳細】
在海南儋州市白馬井鎮學蘭村,“海儋土糖”生產基地裡,6名工人正忙碌地將甘蔗水熬制成糖條,香氣四溢。這裡是土法制糖技藝第六代傳承人吳少玉的甜蜜事業。2013年,她放棄上海事業,返鄉重振“吳氏糖寮”。面對繁瑣流程、低產量及高人力成本,吳少玉致力於讓土糖融入市場,傳承並發揚這門古老技藝。【詳細】
2024年9月27日,“深藍寶藏——南海西北陸坡一二號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幕,共展出兩處沉船遺址出水文物408件(套)。現場還設置了VR深海尋珍、文物修復展示等互動體驗環節。【詳細】
又是一年南繁季,跟隨南繁科研工作者腳步,一起下田插秧,親身體驗育種艱辛與希望,見証每一粒種子如何承載著未來的豐收夢,在科研的田野上綻放活力。【詳細】
據統計,9月6日,文昌12345熱線共接聽來電880通,其中直接解答疑問件706件,轉辦處理件174件,成為超強台風天裡從未消失的電波。【詳細】
9月6日,超強台風“摩羯”在海南文昌登陸,給當地造成了嚴重災害。台風過境后,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部門爭分奪秒開展災后復產工作,盡可能降低“摩羯”造成的損失。【詳細】
赤田水庫,這個位於海南島南部的寶藏,你知道嗎?它不僅是三亞的主要飲用水源,更是保亭86個自然村、13萬畝種植地的生命線。從Ⅲ類提升至Ⅱ類水質,這背后是兩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今天,讓我們跟隨“護水衛士”的身影,看海南如何保護這一庫清水!【詳細】
近日,記者來到國內最大的榴蓮規模化種植基地——三亞育才生態區,讓我們一起走進果園,看看“國產榴蓮”長得咋樣了。【詳細】
縱越70.5米,橫跨104.5米,最大作業水深1800米,最大鑽井深度9144米,全球最先進的第六代鑽井平台……這個“世界一流”海上鑽井平台,到底有多“牛”,跟隨記者一起去探訪。【詳細】
8月18日,開海第3天,海南臨高新盈港已有去遠海的漁船滿載而歸。【詳細】
高山雲霧出好茶。藏在海南熱帶雨林裡的五指山大葉茶早已成為當地的一張名片,也成為五指山踐行“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生動注腳。立足生態育好茶,五指山這杯“生態茶”成色如何?近日,記者“進山”一探究竟。【詳細】
這是一個"漁三代"變身"釣一代"的漁民故事,面對傳統捕撈業的困境,一個來自海南臨高的漁民轉型為海釣創業人。面對挑戰,他用短視頻打開流量密碼,實現漁民的轉型,點擊視頻一起了解背后的故事。【詳細】
茫茫大海,免不了有各式各樣的垃圾,誰來處理?怎麼處理?今天和記者一同跟著環衛作業船,去海上捕垃圾。【詳細】
南山港公共科考碼頭地理位置優越,距離千米水深海域僅164公裡。目前,有60多家科考單位通過南山港公共科考碼頭開展科考。它為一項又一項深海重大科研項目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撐。什麼是公共科考碼頭?在這靠泊有啥好處?它的“公共性”又是如何體現?來跟記者一探究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