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羅助學促進會十七載恆力助學 千年古村煥發新機

2021年08月05日19:12  
 

海南最古老的村庄之一——樂羅,生而不凡,起步輝煌。

據《崖州志》記載,樂羅早在漢朝年間就是縣治所在,樂羅古縣為瓊崖古十六縣之一。

2100多年過去,樂羅已是樂東黎族自治縣利國鎮一處富饒的魚米之鄉、文化之鄉,涵蓋4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共有14776人口,是瓊南地區為數不多由行政村組成的大自然村。

經久流淌的望樓河,從村庄一側靜靜流過,見証著古村數千年榮衰變遷與復興。它滌故更新,總能為樂羅帶來更清澈的力量,將樂羅從輝煌帶向輝煌。

樂羅助學促進會恰如這望樓河,17年持之以恆,奔流不息、厚積薄發,把樂羅的孩子送向更美好的遠方,把家鄉送向更文明的未來。

古村之惑 優良村風不再

走進樂羅村,寬闊整潔的水泥公路四通八達,道旁樹冠如傘,綠蔭若蓋。綠樹之后,是錯落有致的鄉墅小院落,看上去質朴自然、清爽舒適,每家院落都停放著高檔的私家車。

這是個令人向往的美麗新農村!

“20年前,樂羅可沒這般美麗富裕。”樂東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梁小明介紹,彼時的樂羅村臟亂差窮,村路是坑坑窪窪、狹窄泥濘的土路,村民居住在矮小破舊的瓦房裡。

樂羅助學促進會吳秘書長說,“樂羅曾是明代崖西農耕第一大村,交通便利,商貿發達。可改革開放的前20年,樂羅來了個大倒退。”

回憶過往,吳老感慨: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人心不古,樂羅將傳承數千年的重視文化、重視教育的優良村風丟掉了。

樂羅地處望樓河沖積平原,依附望樓港、羅馬港,水陸交通便利,本應是海南富足的魚米之鄉。可那時候樂羅村集體經濟賬上沒幾分錢,村民人年均收入也不足4000元。

千年古村面對現代文明無所適從,村風、民風、學風、家風大滑坡,成為樂羅發展之困之痛,急需破題。

鄉賢共識 促進教育興村

樂羅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崖州民歌”等古崖州文化的發祥地,文化積澱深厚。

看著有數千年文明底蘊的樂羅走向式微,村裡幾位有情懷有愛心有智慧的鄉賢痛定思痛,決定為這個日益衰退的古村找出路,謀發展,作貢獻。

海南省作協會員、地方史學者周德光,曾這樣評價樂羅,“明清以來,樂羅文化教育事業日臻發展,創立了德化書院,接納瓊州學人陳聖嶼、陳式平開壇興教,育化了一代樂羅學子。”

也正因為重視教育的傳統,上個世紀初,樂羅村顏氏一家出了留美博士,后來成為一代物理學家的顏任光等三名博士和一名碩士的家族奇跡,樂羅“博士村”的美名在海南不脛而走。

樂羅還是革命村。中共瓊崖早期領導人之一的陳垂斌便是樂羅人,他與革命志士一起創辦《瓊崖新青年社》,出席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南點燃革命火種。

“如果起步輝煌、革命進步的樂羅村就此沒落,那我們這一代人難辭其咎、難以贖罪,我們一定要拯救樂羅、振興樂羅。”這是樂羅村鄉賢的共識。

鄉賢們從樂羅的歷史中總結出:樂羅最繁榮最文明的時期,恰恰是樂羅最重視教育最重視文化的時期。

因此,他們決定從恢復樂羅村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著手,鼓勵村裡的年輕人好好讀書,學知識學文化,以教興文,以文興村。

2005年6月,一批鄉賢倡導成立了以“博愛助學”為宗旨的樂羅助學促進會,立志幫助莘莘學子圓大學夢,以促進樂羅村學風、民風、村風好轉。

為規范管理,公開、公平、公正發放助(獎)學金,樂羅助學促進會制定了《樂羅助學促進會助(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了助(獎)學金的資金來源、使用原則、發放形式、資助標准、獎勵標准、申請程序等等。

樂羅助學促進會舉辦助學獎學金頒獎晚會

《辦法》將每年8月20日為樂羅助學促進會的“助學文化節”,在文化節上為當屆受助(獎)的學生舉行頒獎典禮,以激勵樂羅的后起之秀向大哥哥大姐姐學習,在全村掀起敬重知識和文化的良好村風、學風。

久久為功 助獎上千學子

走進樂羅村委會辦公樓,一樓兩處房間裡有7、8位充滿朝氣的年輕人正在忙碌。

“他們都是樂羅助學促進會的志願者,正在指導今年高考上大學的學生填報申請助(獎)學金。”樂羅助學促進會工作人員陳先生介紹,志願者是暑假回村的大學生,都曾得到助學會無私助力。

梁小明由衷為助學會點贊,“助學會成立至今已是第17個年頭,累計助(獎)1101名大學生,真正做到不讓任何一個樂羅學子因為家貧失學。很了不起!”

17年如一日!樂羅助學促進會作為一個民間社會組織,能堅持17年規范運行,且聲譽日隆,殊為不易。

個中辛酸幸福,身為秘書長的吳老感受尤為深刻。

“促進會的人都有一個信念:堅持,堅持,再堅持!”吳老說,樂羅助學促進會成立最初幾年,運行非常艱難。

樂羅助學促進會是樂東縣第一個社會助學組織,促進會發起者因為經驗不足,在前期出現資金管理不善,又因為助學會新成立,影響力低,無人捐款,啟動資金很快花光。

“2013年、2014年,面臨捐資不景氣的窘境,促進會主要成員多方籌措資金20萬元發助(獎)學金”。有人勸說助學是個無底洞,要及時放棄,別把自己都賠進去了。”吳老告訴筆者,鄉賢們秉持“久久為功”的理念,憑著大愛與責任,咬定助學不放鬆。

終於,樂羅助學促進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海南很有影響力的社會助學組織。樂羅村民也把自己的孩子登上“助學文化節”領獎作為一生最高光的時刻、最無上的榮譽。

2016年后,邢孔雲、陳求魁、馮建明、陳茅等一批志願者利用微信,在樂羅村民中建起10多個500多人的微信大群,倡導“捐款助學,重在參與,貴在堅持”,捐資助學成為樂羅村民每年引以為榮的善舉。

樂羅助學促進會也得到樂東縣、鎮、村三級黨政組織和社會的關心與支持,樂羅五個村(居)委會把助學會看成全樂羅奉獻愛心的公益平台。每年組織助學捐款,樂羅籍外出人員、企業家及村隊干部都帶頭捐款。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外村人、社會愛心企業也加入助學捐款行列,使助學會擁有較穩定的捐贈群體。

據統計,樂羅助學促進會成立以來,共接受助學捐款359萬元,資助樂羅學子1101人,資助金額288萬元。

樂羅鄉賢為學子們頒發助學獎學金

持之以恆,不忘與時俱進。根據學子合理需求,樂羅助學促進會也在持續改進管理辦法。

“助學會正在給全村大學生(包括畢業生)提供一個網絡平台,讓他們互通互動,還將組建專門機構對被助(獎)學子提供跟蹤服務,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激勵他們為祖國、為社會、為家鄉做貢獻。助學會在成長在進步,我們也從中感受到充實與幸福,愛與感動。”陳先生深深體會到“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的快樂。

博愛助學 托舉明日太陽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樂羅明天的太陽。

樂羅助學促進會做的事情,就是為樂羅托舉起明日太陽,為祖國托舉希望未來。一個個優秀學子在樂羅上空冉冉升起,他們不僅自己奮發上進、茁壯成長,更懂得感恩,懂得回報鄉梓和社會。

“站上助學文化節的舞台領獎,看著媽媽在台下驕傲的笑臉,還有同村小弟弟小妹妹們羨慕敬佩的眼神。那一刻,我很震撼,也很自豪。”周才貌,24歲,她至今還記得2016年上台領獎時激動狂喜的心跳。

周才貌父親早逝,母親顏進女含辛苦茹苦將她拉扯大。但她小時候很調皮,不愛學習,成績也不好,沒少讓母親傷心。

直到上初中后,顏進女帶她參加了樂羅助學文化節。看到大哥哥大姐姐喜氣洋洋上台領獎,小才貌內心很受震動,發誓從此后好好學習,站上這個舞台,讓母親面上有光心有驕傲。

周才貌從初二開始發奮努力,終於考上西北師范大學,目前在海南師范大學讀研。因為周才貌家庭貧困,樂羅助學促進會每年還為她提供6000元助學金,直到她大學畢業。

樂羅村的家長,更是對助學會滿懷感激。他們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大多數人文化程度低,不懂怎麼教育孩子,樂羅助學促進會卻代替他們為孩子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

家長趙明洲嘗盡讀書少的苦頭,意識到讀書才有出路、讀書才能改變家鄉。他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趙穎身上,帶她參加一年一度的“助學文化節”,鼓勵趙穎向考上大學的同村孩子學習,趙穎也不負厚望,考大學讀研,樣樣沒落下。

在樂羅助學促進會的長期鼓勵和關懷下,樂羅學子取得了一屆比一屆優異的成績:2005年,樂羅僅有11人領獎,此后領獎的學子越來越多, 2018年73人,2019年92人,2020年100人、2021年110人。

那些被助學會托舉起來的太陽,也在竭盡所能散發光和熱。

陳先生講述了一個感人故事,助學會資助過的大學生陳永軒,從海南師范大學畢業后,聯系發起“助力青春,夢想課堂”的暑期公益支教行動,帶領20多名海南師范大學志願者來樂羅中學支教。

更可喜的是,幾百位受助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積極回饋家鄉,成為捐資助學的新生力量,實現了捐資助學良性循環。

陳先生接著說,我們都有一個共同心願:把樂羅助學促進會打造成匯聚“博愛、奉獻”的志願者服務大平台,激發村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樂土樂羅 重塑文化自信

樂羅村委大院,每年都張貼著考上大學的“光榮榜”,揭示了“讀書人”在樂羅村的崇高地位。

大院左側,挂著《望樓河》編輯部的牌子,村會議室展示著樂羅村民的書法、繪畫、小說、散文等各類文化作品。

積極創辦“樂羅讀書班”“英語網絡班”,鼓勵村民讀書愛書,讓孩子們從小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活動期間,一批樂羅籍文化名人回鄉與孩子們、與村民一起閱讀,給孩子們輔導英語,引導樂羅學子勤讀苦學,銘記“歲月增中減,詩書苦后甜”的道理。

樂羅村民每年還自編自導、自唱自演“鄉土味”濃厚的鄉村春晚。

這些,無一不昭示著樂羅村民強大的文化自信。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樂羅不用30年,17年助學重教興文已讓它從內到外煥發新生,巨變喜人。

“17年助學實踐,說明樂羅以教興文,以文興村的路子走對了。這是樂羅古村為適應新時代進行的文化自救,也為全縣開創出以文化振興促進鄉村振興的生動范例。”梁小明說,樂羅村博愛助學模式,已經輻射到樂東其他村庄,全縣近30個村庄採用了樂羅助學促進會的模式。未來,樂東會有越來越多村庄重視教育、重視文化。

現在,樂羅人安居樂業,已無人吸毒、搶劫﹔偷竊、打架事件逐年減少,外來投資者增加﹔村民年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

樂東縣委縣政府還將樂羅列入全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村庄,先后投入近2000萬元為樂羅建學校、修村道、裝路燈等,政府和社會的合力匯聚成樂羅村發展振興的巨大力量,使樂羅成為樂東縣最具發展潛力的村庄之一。

千年古村、紅色熱土、文化之鄉、博士之鄉……樂羅美麗的名片越來越多,樂羅人在古老的土地上通過助學重塑文化自信。

曾經迷失的樂羅,如今迸發文明的光彩!樂羅碑志寫道:樂羅人崇文尚德,謙和恭讓,勤儉淳朴,熱情好客,仁慈包容,海納百川。樂羅村秉承以德治村,文化興村,文明強村,是歷史傳承與現代文明,開放創新與博愛共享的幸福家園。

樂羅,已成為樂羅人真正的樂土。

(中共樂東黎族自治縣委宣傳部、樂東黎族自治縣文明辦 供稿)

(責編:陳海燕、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