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海南紅色家風

王月娥、朱進海革命伉儷:教育孩子不吃老本,要立新功

2021年09月11日11:49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海口9月11日電 (宋彤桐)健在的老紅軍,是活著的豐碑,是時代的注腳。在陵水就有這樣一個革命家庭——朱進海、王月娥一家。王月娥的老伴朱進海,生前曾擔任瓊崖縱隊三總三團一營排長職務﹔王月娥則在瓊縱獨立團內擔任通訊員、衛生員、炊事員。這對革命伉儷相濡以沫,撫養家中三個子女長大成人。他們一生清貧,卻總教育孩子“不吃老本,要立新功”,要堂堂正正做人,不丟革命戰士的臉。

王月娥。何青鬆攝

初次拜訪王月娥的家,進屋時隻見前頭帶路的她走路敏捷、步伐穩健,難以想象這是一個93歲的老人。二女兒朱金玉說,別看母親王月娥年事已高,干活起來手腳麻利不輸年輕人,“家裡的柴都是她去撿的、劈的。院子裡的那桶水(老人)輕輕鬆鬆就可以提起來。”朱金玉介紹,這都是拜母親從前參軍時每日艱苦行軍的經歷所賜,長途跋涉還要警惕敵人,“那時沒有槍,隊伍行軍隻敢晚上行動。因為夜裡看不清,扁擔拿在手裡長長一條,遠遠看起來就像槍一樣,可以唬人。”正是這樣特殊的經歷練就了王月娥過硬的身體素質。

記者採訪王月娥老人和其女兒朱金玉。何青鬆攝

生在一個革命家庭裡,朱金玉從小就對父母的經歷感到好奇。她曾問過母親當兵的原因,母親的回答簡單卻烙有時代的鮮明印記,“小時候和好姐妹在家中睡覺時,深夜有人來發動我們干革命。他們說干革命有飯吃有衣穿,我就動心了,(有飯吃有衣穿)在那時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條件。”19歲的王月娥涉世未深,就這樣歪打正著地走上了革命道路。父親朱進海當兵的原因則讓人忍俊不禁,年少的朱進海幫人放牛,牛偷吃了別人的農作物,他怕父母責罵逃上山,遇上了紅軍,自然而然地加入了革命。

朱金玉感慨,父母兩人加入革命的初衷或許並不崇高,但革命經歷卻塑造了他們的人生,並在接下來的一生中影響著二人的為人處事和教育方法。

作為革命老兵,父母親總是嚴格教育三個子女。朱金玉回憶,小時候自己和朋友們偷吃甘蔗,回家以后隻有自己受到處罰,父親打了她一頓並教訓道:“我小時候放牛家裡窮沒飯吃,參加革命條件艱苦沒飯吃,但從沒有偷過東西,你現在偷別人東西是敗壞我們門風,我們不能拿群眾一針一線!”朱進海格外珍惜“革命老兵”這份榮譽,為人老實、做事踏實,“談起我爸爸,搬運公司老朱,沒人不夸。”朱金玉笑著說。

母親則用實際行動教育兒女要助人為樂,關心他人,“以前買米還要糧票的時候,比起自己家,媽媽經常還考慮更困難的家庭,寧願從為數不多的糧票裡擠出來一點勻給別人,說少吃一點也要幫助別人。”年少的朱金玉也時不時埋怨,但越長大越能理解父母的堅持,無論何種處境父母二人都保持著對自己、對家人的嚴格要求,做人正直、樂於助人,是這個革命家庭心照不宣的“家風”。

人窮志不能窮,父母的教誨深深影響了朱金玉的價值觀,“父親常說‘要立新功,不吃老本’,不要迷失在過去的榮譽中,而是要牢記黨的教誨,把本職工作做好,做有利於人民的事。”革命老兵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如指南針,指引著朱進海、王月娥一家雖然不平坦但卻筆直的人生路,隻因心中有信仰,窮且益堅。

相關作品閱讀:

一封家書讀懂黃長軒的家國情懷

李碩勛寫給妻子的絕筆信:死后勿為我過悲

龐瓊花:英雄精神傳后世 故鄉“長”出助民“娘子軍”

馮白駒:革命英雄精神長存 紅色家風滋養后代

符克:親筆家書訴衷腸 不畏困難擔使命

洪劍雄致信勉勵妻子堅定信仰 為革命工作努力奮斗

符克烈士致親人的家書:抗戰救國是我的天職

洪劍雄致妻子的家書:勇敢奮斗是惟一的武器

麥宏恩最后的家書:以革命之血換得自由之花

王器民致妻子遺書:打起精神來繼續我的遺志

海南“紅色家風”主題讀書活動即將舉行 講述海南的“家風故事”

(責編:盧少雄、蔣成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