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绿水青山备受瞩目。连日来,央媒持续关注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6月25日,央视新闻频道以《绿海龟上岸产卵 巡护员拍下珍贵画面》为题,关注在三沙七连屿拍摄到的自然孵化的绿海龟宝宝消息。
报道称,海南三沙市七连屿北岛岛礁巡护员在例行巡岛过程中,拍摄到绿海龟上岸产卵的过程。这是今年首次拍到绿海龟上岸产卵的画面。
报道提到,这是北岛岛礁发现的第23窝绿海龟蛋。据了解,绿海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七连屿海域是南海绿海龟最为集中的产卵地之一。现在正值绿海龟繁殖的高峰期,由于海龟产卵无规律性,因此岛礁巡护员能够拍到绿海龟自然产卵的画面十分珍贵。
除了绿海龟报道以外,海南省开展海草床修复工作也受到央媒广泛关注。
7月5日,央视新闻频道以《海草床修复:海底见新绿》为题,报道了海南省为保护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开展的工作。报道称,海草床是海岸带的天然生态屏障,这些年受人类活动以及近岸海洋工程的影响,海南文昌清澜港至高隆湾段的海域,海底海草资源退化严重,如今经过修复,高隆湾部分近岸潜水观光区域海底又见点点星绿。
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石泉在报道中介绍,海草床是海岸带一个天然屏障,在红树林与珊瑚之间起到承上启下作用,能够减少海浪能、水流能,可以保持海底的稳定,对海底基质巩固以及维护岸线具有重要作用。
报道称,2019年3月底,海草床修复实验工作正式开始。由于海南岛东海岸水流较急,涨落潮差较大,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高隆湾这类开放水域,难以通过大规模海草播种恢复技术达到修复效果。科研人员决定先做实验性修复,并选择泰来草和海菖蒲两个草种在光滩进行试种。陈石泉介绍,在修复后研究团队隔两个月来监测一次,现在经过一年时间发现,海菖蒲的成活率在88%以上,泰来草的成活率在56%以上。
报道还指出,为了避免人工种植的海草还没生长到海床上就被海底洋流冲走的现象发生,经过反复尝试,研究团队决定参照我国陆地上的沙漠草方格的制作方法,研究制作海底土方格,采用铁片固定方格种植大小,同时压住渔网,使其能网住松散底质,以此来减缓微环境水流,从而达到稳定底质和固定海草植株的作用。科研人员表示,将持续开展海底种草工作,让退化的海草床稳定下来,也让众多海洋生物能够重新获得栖息地、索饵场以及育幼场。
6月1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14版《生态》的《美丽中国·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下)》专栏中,刊发了题为《在海底 种一片草原》一文,同样聚焦文昌清澜港至高隆湾段海域海草床修复工作。报道指出,前些年,受人类活动及近岸海洋工程影响,海南文昌市清澜港至高隆湾段海域海底海草资源退化严重。如今,经过修复,高隆湾部分近岸浅水光滩区域,海底又见点点新绿。今年4月,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洋生态研究所承担的清澜港5000吨级航道扩建填海造地项目生态环境修复任务,已顺利通过第三方检测。
此外,央媒还关注了关于在海南省物种新发现的新闻。7月5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以《海南:发现世界级濒危动物桃花水母》为题,报道了在海南省五指山市发现疑似桃花水母的水生物种的消息。报道称,近日海南省五指山市居民在当地农村的一口水井内发现了大量桃花水母。这些桃花水母直径长约2厘米,通体晶莹透亮,像透明的小伞在水中游动。
报道中说,桃花水母是世界一类濒危古腔肠动物,至今至少有6亿年,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目前当地农业部门已经对发现桃花水母的水井采取保护措施。(记者周晓梦 实习生王迪妮)